2015年,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中国互联网行总是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传统行业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这些变化,将在2016年更深刻地被呈现。《中国互联网年度趋势报告》显示,在媒体方面,用户越来越习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应用获取信息,越来越多人加入自媒体浪潮,媒体的身份属性也随之走向多元化。2016年,更多传统媒体或直接介入自媒体生态,自媒体也将从“百花齐放”期转入“进化突围”期。
可视化新闻成新的呈现形式

社交应用看新闻已是大势所趋

进击的自媒体

微信“自媒体”这一诞生于2012年、兴起于2013年、爆发于2015年的个体内容创作者群体,受惠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和微信的社交传播圈,其身份认知已经扩展到了大众用户中。调查中显示,在知道自媒体网民中,每天都会阅读自媒体的人群占比过半。经常阅读自媒体文章的人却并非学生群体等年轻人,而是偏向于已经走向职场的成年人。比如在30岁到39岁的网民中,每天阅读的网民占比为55%,而在小于20岁的用户中,这个占比仅为21.2%。
综上所述,小于20岁的用户中有65%表示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应用看新闻,但仅有21.2%的小于20岁的用户经常阅读自媒体。在微信发布的《2015微信生活白皮书》中,官方突出强调了这样一点:“60%微信用户是年轻人(15至29岁)。”以目前现状来看,微信带有职场社交的属性,正如微信在该报告中也提出,用户大学毕业工作后好友增加20%。但随着更多年轻用户群体的加入,他们也需要在这里找到好玩好看、可分享的内容。对于生产新闻的自媒体,除了展现形态之外,2016年的媒体之路要怎么走呢?也许是时候想想那些20岁以下的年轻人究竟喜欢什么。
(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