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移动互联时代,出版创新之春

2016-02-02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赵冰

  每到岁末年初,都是各种会议论坛的高峰期,出版业也不例外,从2015年底开始,又一轮榜单、盘点、回顾和展望蜂拥而至。较为不同的是,2015-2016年度,“内容产业创新”成为不少出版业盛会的关键词之一,例如,2016民营书业峰会以“探索新业态、助推新发展——中国民营书业与互联网、电商、资本市场的对话”为主题;“2016新媒体影响力盛典”聚焦“转型·生态·价值”,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行业趋势,共建新媒体影响力新格局;备受业界瞩目的“2016新榜大会”关注新媒体生态中的内容耕耘者,被誉为“内容创业者的盛宴”……

  刚刚过去的2015年,新技术、新平台和新机遇不断挑战着传统出版业,也给无数有想法的出版人带来了商机。出版业微波涌动的水面上逐渐汇集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大潮,并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在业内开拓出一片天地。人们逐渐意识到,出版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产品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情怀和商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小,出版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有创业者参与其中。

  社群电商风起云涌 颠覆传统图书销售渠道

  2015年12月31日,罗辑思维在水立方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时间的朋友”的盛大聚会,引发了微信朋友圈的刷屏。从2014年涉足出版领域至今,罗辑思维已从自媒体发展成为一家重量级的新型图书社群电商,图书成为其销量最大、品种最多的产品。2014年6月,罗辑思维推出单价499元、内容完全未知的图书大礼包,90分钟内8000套销售一空;此后,《春秋大义》《战天京》《疯狂的投资》《光荣与梦想》等作品在其平台上一次次引发抢购热潮。网络上甚至有人戏称:记住几本罗辑思维推荐的书名,才好在饭桌上吹牛。

  以罗辑思维为代表的一大批内容产业创新项目都是通过搭建自媒体平台,识别对应的社群范围,依托社群力量发展社群经济,在图书销售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单向街书店合伙人吴晓波在2014年通过自媒体平台“吴酒”推出了“美酒+好书”组合,以酒为主,搭售了一本他自己写的书,一套定价199元,两三天里5000套销售一空;草根自媒体人哈爸及其大V店的创业史同样令出版业人士惊叹,传统媒体人出身的哈爸,早先是在微信公众号“经典绘本”上分享绘本和亲子教育,期间曾有过日销售额3.3万元的记录,而大V店在2014年底低调登场,一年后,已拥有百万级妈妈精准用户,创造出许多童书销售奇迹。

  诸如罗辑思维、大V店这样的创新项目已有三四年的用户积淀和创业历史,在这些自媒体大佬们的引领下,不少敢于挑战和创新的人纷纷通过自媒体平台开拓图书销售新渠道。2014年4月上线的微信公众号“书单”就是这一领域的后起之秀,该项目定位为“分享智识与见解,始于书,不止于书”,主要服务包括荐书和售书等,独家销售的宗毅签名版《裂变式创业》上线5小时内卖出了600多套,2周内卖出了1800册左右,虽不及那些大号实力雄厚,成绩惊人,但“书单”致力于打造优质内容,在没有过多营销手段的条件下,这样的成绩也堪称出色了。另外,在图书推广和销售领域,一些传统出版社也逐渐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控股的“书问”团队搭建了一个出版行业领先的TMT平台,主要为出版机构和编辑提供免费的互联网内容营销和媒体宣传服务,引导用户在线阅读、搜索和购买,有效地把读者对兴趣点和知识点的搜索行为转化为图书销售行为。

  回款速度快,信用风险小等都是这些社群电商、互联网平台与传统图书销售渠道相比的优势所在,现在许多社群电商的图书单日销量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些传统电商;有时由于这些新渠道的销售活动往往限时限量,反而对传统渠道的图书销售产生了拉动作用。

  创新内容生产模式 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与渠道环节创业创新项目的风生水起相比,针对内容生产环节进行创新似乎更具挑战性。在国外自出版服务商迅速崛起的过程中,中国的自出版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似乎都表现得较为平淡。早在2011年底,豆瓣推出“付费书店”,为普通作者提供作品“自出版”平台,通过认证的作者签署协议后成为签约作者,即可向该网站投稿,销售文字作品;2013年3月,京东推出“名家电子书创作计划”,请作家直接为京东电子书平台进行独家创作;2014年初,时代出版倾力打造了文化生活类自出版社交平台“时光流影”,目前支持上传文字、图片,自动排版,一键成书,有制作专属台历,微信、博客、QQ相册印制成书等功能;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来出书”平台2014年3月上线,基本实现图书投稿、编校、发布(含印刷)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上线第一年收入760余万元……但如今,自出版的浪潮似乎已渐渐退去,众筹出版的模式渐渐在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世界银行曾预测,2025年全球众筹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其中有500亿美元在中国。各行各业纷纷瞄准这一潜力市场,出版业也不例外。2014年众筹出版的概念出现以后,火速成为“热词”,两年多来,它一直是业内非常火爆的图书出版模式。2014年7月,京东众筹上线,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的首本署名著作《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在京东通过众筹形式成功发布,以1238868元的众筹金额创造了当时图书行业的众筹记录,最后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一度引发了业界对众筹出版模式的热议。但短暂的热闹过后,这种新兴的出版模式迎来了落寞期,甚至有人认为,有人买的书不用众筹也能出版,没人买的书众筹也没人给钱。但一些有新想法的出版人看到了这片市场的潜力,打造出“亿书客”“赞赏”等颇具新意的众筹平台。

  定位于“互联网+出版”的垂直行业网站“亿书客”正式上线尚不足一年。截至2016年1月27日,“亿书客”网站首页显示,共有6537名注册会员,13个在线项目,3个成功项目,146147.04元认筹金额。“亿书客”CEO杜孝明曾在传统出版领域潜心耕耘了10年之久,他表示,“亿书客”具有专业的项目筛选和对接机制,在出版行业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和合作伙伴,还可以为传统出版社充当市场的试金石。

  与“亿书客”相比,“赞赏”的成立时间要更早一些。2014年底,美国《新闻周刊》中文版前执行主编、资深媒体人陈序发起成立了“赞赏”——一个集出版与社交于一体的众筹平台。如今,“赞赏”已发展成为一个以众筹、众包带动IP形成、开发的互联网平台。整个“赞赏”团队共有20人,上线一年左右,该平台发布和成功的项目已经超过美国、英国同类平台。2015年5月,“赞赏”获得融资900万元,目前与30余家出版社有合作关系,已成功出版42本书。与其他众筹平台相比,“赞赏”的特点是让读者构建互联网渠道,赞了就有可能赏,赏了就有可能买,形成“赞—赏—成书”的有机循环。

  各种自出版平台立志于消除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壑和距离,“亿书客”希望在传统出版与众筹出版中寻找平衡发展的支点,“赞赏”希望利用社交的方法、众筹的手段、互联网的模式改变传统出版的格局……所有聚焦内容生产环节的创业者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能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与此同时,资深出版人金马洛在2015年3月正式创建了北京读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定位为“作家事务所+作家经纪人+IP开发”,当前主要围绕七堇年、蔡骏、怀旧船长、指纹、王欢欢等作家进行运营,核心是从作品版权的角度为作家做品牌规划和品牌管理,以及IP运营。这样从版权角度切入的创业模式在出版业内并不多见,未来若能被更多的作家认可,读蜜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以用户为导向 搭建阅读社交平台

  如果说社群电商与传统图书销售环节相对应,自出版和众筹平台等与传统内容生产环节相对应的话,那么,在传统图书出版、发行环节之外,还有一类出版创业项目,它们多以App形式呈现,主要为用户提供图书管理和阅读社交等功能。

  如飞芒书房App,从2014年开始策划开发,即将在2016年2月底上线,旨在为用户提供阅读管理、记录和社交化分享交流功能,打通出版与读者的通路,让阅读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有趣,同时以阅读为核心建立更为牢固的社交关系。依托前期创建的微信公众号,飞芒书房如今已聚集了近4万用户。飞芒科技总经理万兴明表示,飞芒书房正在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是一种打通上游出版社与下游读者的资源链条的尝试,最终目标是成为资源对接的大平台。

  还有刚刚诞生不久的图书管理工具“纸面包”,目前也正处在测试阶段,这是一款个人阅读管理App,用户在有效管理个人藏书的同时还能通过书来建立社交关系。项目发起人杨文轩表示,目前,“纸面包”主要通过与豆瓣数据库的联通,为读者用户打造一个小型图书馆。“纸面包”与其团队开发的另一款移动App“掌灯人”密不可分,“掌灯人”是一款提供给出版商、批发商和零售书店的工具,为商家提供解决方案。杨文轩表示,未来将会把 “掌灯人”与“纸面包”打通,发挥更大的作用。

  诸如飞芒书房和“纸面包”一类的创业项目普遍起步较晚,基本定位于利用互联网,形成社群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分享。这一类项目初期的定位和运营模式尚不算清晰,但长远来看,都可能依托社交功能打通与电商之间的链接,实现流量转移和资源对接。

  此外,在传统出版产业链条之外,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开卷日历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与图书管理不同,开卷日历主要面向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以“行业信息服务”与“日程管理工具”两大功能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发布、活动预告等服务。

  新鲜血液注入 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出版业内涌现出的创业项目,无论规模大小,资金多少,几乎没有能完全脱离传统出版独立运作的。这些新模式不仅激发了一大批玩转社群经济的新型出版创业者的热情,也为传统出版社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图书销售通路。罗辑思维在初涉出版领域大获全胜后,2014年11月21日又独家推出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定制版《战天京》,单周累计销量53800册,再次证明了社群营销的强大力量;此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世界为何存在》、中信出版社的《光荣与梦想》、华夏盛轩的《中国文学史》等作品通过罗辑思维平台一次次创下了新的销售记录。作为最火的社群电商之一,罗辑思维也没有脱离传统出版圈,凭借非凡的图书推广能力,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慕名寻求合作。而专注于童书领域的大V店亦如此,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不一样的卡梅拉》通过大V店5个月销售17000余套,接力出版社的《不要和青蛙跳绳》1个月预售5000多册,3个月销售近20000册……仅接力出版社一家从2015年3月与大V店合作至今,销售码洋已突破了1200万元。众筹平台“亿书客”除了服务普通大众,还与传统出版社合作,成为出版社图书作品的预售发行平台。

  可见,在这个出版创业项目大规模涌入的时代,出版产业链上各环节,特别是渠道环节新模式的出现和崛起,为传统出版社提供了更加多元和高效的选择。但是,新生事物的出现毕竟会对传统事物形成不小的冲击,长远来看,创业项目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新型出版形态和出版模式的开发,会给传统出版社带来不小的挑战。如全球范围内普遍兴起的自出版模式绕过了传统出版社和传统编辑团队,实现了作者和读者之间零距离接触;而“亿书客”和“赞赏”等众筹平台目前尚在积累阶段,未来将拥有越来越多的作者资源,特别是“赞赏”野心勃勃地计划未来进军IP领域,若理想达成现实,传统出版社将会被置于被动地位,在该领域日益边缘化。

  创意层出不穷 理想如何才能照进现实

  很多新型出版创业项目都是在近两年成立发起的,早一些的如罗辑思维、大V店等,从2013年开始起家,晚一些的如“亿书客”2015年才正式上线。并不大的出版业“一夜之间”涌入了如此多的创业者,确实给传统出版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但创业常常是一件“来去如风”的事情,这些理想远大的出版创业项目不免也会让业界人士对其心生隐忧。

  首先,他们之中,大多数项目创始人都出身于传统新闻出版领域,罗辑思维当家人罗振宇曾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2008年离开央视,试水自媒体,并快速成长为业界人士心目中的传奇自媒体“首富”;“书单”创始人陈新焱曾在《南方周末》从事新闻行业6年之久,是一名财经领域的资深记者,有赖于对财经领域的理解和对商业模式的思考,离开媒体圈后,加入了内容创业大军;陈序在创业前,曾任美国《新闻周刊》中文刊执行主编、中国移动12580手机媒体群总编辑,是政经专栏作家,有22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如今带着丰富的阅历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内容市场和新媒体领域;杨文轩曾任当当总编辑,是华文天下图书公司的创始人,参与创办单向街书店,后涉足数字出版和IP运营等,从业经历几乎贯穿整个出版产业链;哈爸曾在《校长》杂志做过编辑、记者;万兴明创业前曾任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编辑,也是一位资深出版人……而“书问”则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起控股的。这些从传统出版中走出的创业者们,虽然有着打破传统的决心和胆识,但能否脱离传统意识的束缚,在商业和情怀之间找到平衡点,利用新技术新平台站稳脚跟,仍需拭目以待。

  另外,当前的创业项目商业模式参差不齐。罗振宇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是做商业的,商业与情怀,商业与优质的内容并不冲突,“一个商人最好的精神状态是不断接受市场反馈,从而得到提升。”截至目前,文中所涉及的创业项目中,罗辑思维于2015年10月完成了B轮融资,大V店于2015年底完成了B轮融资,“赞赏”平台和飞芒书房都已获得了天使轮融资。这4位项目创始人已经开始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拓展资金来源,谋划更加远大的未来。然而,有些创业项目刚刚起步,定位仍较为模糊,“书问”等平台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仍有待进一步厘清;一家创业公司开发了一款创意选题工具,目标是立足大数据实现编辑的选题智能化,并由此推动出版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但该工具的体验者提出了数据抓取不准确、选题推荐不科学等问题,项目可行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由此可见,在创新性以外,资金、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可操作性等问题也是创业团队普遍面临的挑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