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编辑要担当 三位一体责任2016-02-0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毕于慧
说起编辑,人们常说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以此说明编辑的为他。而在笔者看来,这并不大确切。作嫁衣,是把原料做成成品,而编辑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作品根据读者需求进行设计,并对由作者完成的作品施以加工,去掉多余的,补上不足的,对瑕疵进行打磨,尽量使作者的成品能以完美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做衣服的,可以为自己做的衣服打上商标,而编辑则不能把作者的作品说成是自己的成品,无论编辑做了多少工作,作品只能是作者的。作为编辑,只能是站在作者背后的人,只求作者的作品更为完美地呈现于世并有益于读者,这就是编辑职业精神的根本。 不少人说起编辑,似乎就是修修句子、改改错字。其实不然。文字加工只是编辑最基本层面的工作,一个好的编辑需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把握正确的选题方向。以学术著作的出版为例,一个真正的好编辑一定是能准确把握相关领域的理论走向,并能引领阅读潮流的人。这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编辑只有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准确预见可能出现的学术热点,提前策划符合阅读需求走向的图书;才能正确判断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策划出符合社会阅读需求、能引领学术发展方向的精品力作。 认真审读和加工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固然要改正其中的错漏,但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作者所要讲的主题和他的逻辑,然后根据作者的语言风格对书稿进行加工。道理很简单:这是作者的作品,编辑是帮助作品更完美,而不是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作者。 编辑对书稿的审视和加工,并不只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更重要的是,编辑又是作为读者来审视书稿的。任何一部书稿,如果不能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它的价值是要大打折扣的。书稿要从作者个人劳动的成果,变成社会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就必须为读者所接受,在市场上获得自己的价值。编辑要把自己作为一个读者,向书稿提出问题,才能完善书稿,帮助作者的作品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产生它应有的社会效益。在这个意义上,编辑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自觉地充当这个桥梁,当好这个桥梁,正是编辑的社会职责。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图书是文化产品,和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它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承担着传承思想和文化、传播正确价值观的功能。一本好的图书,不仅要让读者增长知识、愉悦身心,更要成为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和引导者,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为文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这就需要编辑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把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实现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引领整个出版流程的综合能力。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编辑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主线,选题策划和文字加工是其中最主要的工作,但装帧设计、宣传推广、营销发行同样是决定一本书品质高低、影响大小的重要因素,都需要编辑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编辑所做的,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创造性劳动,只是他的劳动成果是通过他人的劳动成果体现出来的。 选择了编辑,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负责,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责任。编辑正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准确感知读者的阅读需要,策划优秀的文化产品、精神产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综合性劳动,把它们推向社会,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为作者提供著作成果,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也使自己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者,这可能就是编辑工作价值的实现方式吧。 (作者系人民出版社马列编辑一部副主任)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