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罗辑思维”惊天大转型

2016-02-15 来源:豹眺网 waterhole

  毫无疑问,罗辑思维是一个现象级产品。从自媒体一路做社群再到成为一个估值13.2亿的大IP,罗辑思维引领了也炒火了内容创业。去年11月18日,罗辑思维上线了一款提供知识服务的APP-“得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累计注册用户达到了42万人,日活比例18%,用户付费比例达到了20%,在APP STORE的图书畅销榜一直排在前十。

  虽然用户数量增长比起FACEU、小咖秀等以新鲜感快速刷爆朋友圈的应用来说显得有些缓慢,但是却在模式探索上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如果说罗辑思维的自媒体以及社群部分核心竞争力是罗胖的魅力人格,那“得到”则是一款有模式、有钱景的标准化商业化产品。靠产品,而非人品,罗辑思维似乎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转型。



  产品长啥样?

  与微信阅读、豆瓣阅读、掌阅iReader、QQ阅读、当当阅读等主导的电子书阅读产品不同的是,“得到”的角色并不是单纯电子书阅读及销售平台,而是知识服务提供商。简单说,前者是当“老鸨”,后者还得自己出来卖!

  “得到”上面的内容并不多,不像一般的阅读APP动辄成千上万本书供读者选择。在罗辑思维看来,大部分的书籍并不产生价值,用户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阅读,“精华”、“干货”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得到”的内容分为免费和付费。免费的部分主要是每天为用户提供的6条免费语音,每条时长2分钟左右,主要是知名大佬的商业观点或科学理论。付费的部分包含有料音频和电子图书。



  有意思的是,除了“全本图书”,罗辑思维还推出了“干货图书”。顾名思义,“干货图书”是罗辑思维的编辑团队从一些经典当中挑选精华内容组合而成的精简版。用户看完精简版之后,如果有兴趣,还可购买全本图书。这无疑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也符合罗胖一直以来坚持的“书童”角色定位。

  靠什么赚钱?

  罗胖不止一次说过,电商是内容创业最好的盈利模式,广告什么的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因为离用户的使用场景太远,很容易给用户造成干扰。因此,“得到”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平台收入除去出版社、作者分成之后剩余的部分。具体的盈利情况,我们现在并不知道,但是从罗辑思维此前卖书的数据来看,“得到”要盈利并不是难事,而且“得到”不像是“玩票”性质的实验。简单说,在传统互联网的模式下,信息、知识是用来免费获取用户的筹码,但是罗胖将其变成了商品本身。



  颠覆传统出版行业?

  传统出版的供应链长度从策划、立项、签约、三审三校、排版到送审、书号、菲林、发行平均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修订版往往时效性不强,销量不佳。罗辑思维直接与作者和出版社合作,一方面可以提升出版社的出版效率,可以在纸质书尚未出来的时候就上线电子版全文或是精简版,平台可以清晰、及时记录图书的购买人数、阅读情况等数据,这些数据再反馈给出版社,对其整体营销十分有帮助。另外一方面,电子版的好处在于,作者可以通过“得到”在后台随时增添删改内容,用迭代化的思维来做知识产品。



  “得到”的图书生产机制类似于《纸牌屋》。后者并不是有了完整剧本之后再开拍,然后上映,而是边写边拍边写,观众可以通过在社交网络上的反馈间接参与到创作过程。这种模式一方面缩减了传统的生产链条,另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热情。

  到目前为止,罗辑思维已经逐步转型成为了知识服务类电商,未来还将如何深化,是否能在资本市场再创造一些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