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我们会成为自由职业者吗?2016-02-1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礼贤 编译 过去几年里,选择自由职业的人数在不断增长,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公司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聘用更多的自由职业者。这种趋势还在迅速发展,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就包括出版业。 各方的效能是自由职业趋势的推动因素。在雇主看来,虽然长期工作的员工在稳定性、系统性和工作效率上有优势,但相比于付出固定的成本来扩大员工群体,雇用自由职业者的利益更为明显,尤其是许多公司开始尝试新的数字化项目。 不仅如此,从全职员工转变为自由职业者的人也尝到了甜头——不用再被钟点追得团团转,不必为了等到5点下班而消磨时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安排工作。如果必须在下午3:30之前完成工作,以便去接孩子放学,也无需再担心同事们的议论。勤奋的自由职业者如果准备延长工作时间,接受多重任务,就完全可以比坐班的同事赚得更多。 鉴于这种趋势,我们不妨展望2020年之后的未来:出版人都会成为自由职业者吗? 不同年代出生的人 有明显的区别 “婴儿潮”(1946年~1964年)出生的一代人不具备典型的自由职业者特质,他们非常看重在办公室的时间,对远程工作持批判的态度。只有当这一代人陆续退休之后,自由职业的思想才会逐渐兴起。“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部分人受到了网络公司市场下滑的影响,而且需要延长退休时间,于是推动了自由职业的发展趋势。美国退休者协会(AARP)近日对部分人群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很多人打算在退休后从事兼职工作,可能转变为自由职业者。 “无名的一代”(1965年~1979年)对父辈的辛劳耳濡目染,于是决定采取努力工作加尽情享乐的态度,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与上一代人相比,他们不喜欢被上级的权力和固定的工作时间所束缚,很显然自由职业的生活非常适合这个群体。 “千禧一代”(1979年~1997年)与前几代人所掌握的技能体系有所差别,他们适应了高速网络和瞬息万变,习惯于利用社交媒体吸引关注、打造品牌,所以也希望工作中能有如此的即时性,只有快速晋升、快速回复才能让他们保持愉悦,因此被认为是最难管理的群体。他们更适合成为自由职业者。 “Z一代”(1998年后出生)成长在社交网络的环境下,意味着他们与“千禧一代”有着共同的特质,喜欢在线合作,便捷的商业工具也让他们更具创业心。 发现自由职业者 在英国,大众出版与学术出版领域的自由职业者群体在壮大。白狐网(Whitefox)不断为出版商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编辑、排版和公关文案等,帮助他们快速扩大规模,是救急的好帮手。作为一项高品质出版服务,白狐网帮助不断增多的自由职业者找到工作,还会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让客户获得相应的可变成本。 梅洛迪·道斯创立的仅是内容网(Just Content)上线仅18个月,专注于学术出版商的外包项目。大部分项目都是由10位自由职业者协作完成的,这个内部团队也会根据需要扩大规模,以承接更大型的项目。大约10个左右的出版商会向仅是内容网寻求咨询、各种编辑过程以及出版包装等方面的帮助。与白狐网类似,该网站也为自由职业者提供各项服务,特别是为那些刚接触自由职业的群体保驾护航。 图书机器连接网(BookMachine Connect)则是让自由职业者展示技能的平台,有同行推荐信和丰富履历的用户在网站上的排名自然靠前,出版商有需要时就可以来这个高素质人才库搜索。 “千禧一代”和“Z一代”成长在这个按需经济盛行的时代,比如Handy公司(家政人员服务平台)从事保洁行业,Washio(洗衣快递O2O平台)提供洗衣服务,优步(Uber,预约出租车、私家车或与他人拼车的手机APP)为打车提供方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业的从业者会变得更加自由灵活、有更多按需需求吗?现在的公司为了迎合市场的新潮流而调整规模,所以自由职业也许是一种明智的尝试。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自由职业者,但学习新技能以及适应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版行业是否会因此作出调整来利用优势呢? (译自德国《出版视角》)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