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互联网思维下 实体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秦文君·彩虹书系”编辑手记2016-03-15 来源:出版商务网 肖云峰
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思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创新的契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种种行业的跨界甚至无界、自媒体兴起和社群经济。 然而,作为一名纸质图书的编辑,我所感受到的,更多是挑战——最严峻的问题是如何把受众从便捷、免费、碎片化的互联网阅读中拉回到纸质图书上。 基于这个背景,我在“秦文君·彩虹书系”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工作中,在编辑工作流程、产品内容与形式等层面小试牛刀,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探索互联网背景下 图书编辑工作新流程 传统的编辑工作流程以作家来稿后审读、策划、编辑制作并将图书推向市场为主,这一次“彩虹书系”的策划与编辑工作,我尝试从“来稿加工”向“产品创意研发”转化,并确定了如下的工作流程: 深入了解读者在互联网思维下产生的新需求,把这作为目标市场。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以及微博、微信平台等移动端的持续发展,导致读者的阅读习惯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这也迫使传统出版产业开始转型。数年前,郭敬明以个人作家品牌为依托,创办《最小说》纸介杂志,并以此为平台向市场输送一系列青春文学长篇小说。而今,韩寒选用“ONE”APP搭建网络平台,每天推送一图一文,由此而孕育出的产品也转化为一系列的散杂文、短篇小说合集。 从这个冰山一角可以看出,实体出版正呈现出网络平台与纸介平台的多端联动,付费图书与免费增值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趋势。纸质图书的大热产品也从以前的长篇小说转化为现在呈现碎片化趋势的散杂文、短篇故事合集。近几年大热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谁的青春不迷茫》等现象级畅销书也是应运而生。 基于以上的市场大背景,结合所在出版社的渠道优势,我将少儿文学细分市场与大众畅销书市场进行类比分析,得出结论:一方面少儿文学在长篇系列小说市场稳定发展,但是呈现红海格局,竞争水深火热,另一方面在具有碎片化阅读属性的散杂文集板块具有阅读需求,产品乏善可陈,由此带来了新的交叉蓝海机遇。 沿着市场的指引,寻找与之契合度高的内容,作为原材料。 锁定青少年散杂文市场之后,沿着这个方向,寻找内容的过程比想象中的难度要大。锁定了几个作家后发现,不是没有足量的作品,就是作品本身不合适。我一边寻找,一边进行手头的项目的推进。当时我正在编辑著名作家秦文君的《变形学校》系列幻想小说,在做前期准备功课时,我找了一套秦文君文集来,对其既往的作品进行系统性的研读,转机就在这时出现了。 我发现秦老师除了《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这样成功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外,还有大量散文、随笔作品。这些作品文笔娴熟,风格清新,读后让人欲罢不能,其所倡导的正能量生活方式,更是裨益众多。 秦文君老师笔下的动人小事如心底阳光,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道明丽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让我联想到了彩虹的意象,“脆弱”“孤独”“忧伤”“焦虑”“浮躁”“自卑”“迷茫”七种成长的烦恼如青春的落雨,书中的文字就是秦老师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也应该用一种新的形式将其传递给小读者。于是,我想到了一个选题策划案,写下的第一行字便是,“用一颗阳光般的心,折射点点滴滴的爱。” 选题在社里的选题会上通过,并确定为A级重点项目。著名作家秦文君特地从上海飞到北京来到社里与我们一起开会讨论,大家兴奋地达成高度一致。隔天一大早她又飞回上海,我开始着手这套书的编选工作,“彩虹书系”就在我们的你来我往中涂下了第一抹颜色。 互联网思维下 纸质图书产品形式的创新 互联网思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个性化、互动性和分享性。“彩虹书系”内容编选完成后,如何通过形式的创新,给读者提供网络时代的多元阅读体验,是在图书设计环节必须要直面的难题。 终结纸质图书万本一律的形式,彰显个性。 “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是优质内容在交互阅读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互联网思维下,读者对一本图书的个性化需求,已经不局限在内容上,更延伸到形式上。“秦文君·彩虹书系”的装帧的创意源头就是——如何让纸质书最大程度体现个性化。经过和设计师、印制部门的多次沟通,我像是做手工的小学生,在A4纸上裁剪出了第一个方案——封面上采用打拢线模切(类似邮票的小孔),沿着打拢线裁开,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DIY,由此让每一本书因为读者的不同而不同。 从被动地接受式阅读,到参与式的阅读,实现互动。 放眼世界,2015年美国少儿类畅销书TOP20中,继2013年的《秘密花园》持续热销在榜,2015年推出的《魔法丛林》也登上榜单第五名。这些涂色减压书的兴起,也预示着,图书不再是简单的文以载道或者被动式的消遣娱乐,更可与读者展开互动。 “彩虹书系”要给读者提供哪些互动方式呢?最终,我选用了“涂色层”和“照片卡槽”这两种简单易行的DIY手段:涂色层——读者可以进行封面创意涂色;照片卡槽——读者可以将独照、合照插到上面。小读者可以结合图书的不同主题,进行创意发挥,拥有一次为自己阅读的书设计封面的体验。 一本图书最大的传播力,就是读者的口口相传,立足分享。 个性化与互动性,为分享创造条件。当一本书可以体现出读者的,而不仅是出版商与设计师的审美、创意、品味的独特性时,自媒体的分享就势不可当了。我们愿意通过手机软件把嘎纳红毯的“画布”造型在自己身上尝试,我们愿意在猴年的春节把自己变成萌猴、大圣,最终通过微博、朋友圈发出去,体验了一次互联网提供给我们的个性化、互动性与分享性。 结合这一点,依托接力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我们在西单图书大厦首先开展了“三元阅读彩虹书·寻找最美的书模”的推广活动。先把图书送到第一批读者的手中,通过他们的阅读、体验与分享,让这套图书通过她们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传播出去。在下一阶段的营销推广方面,我们也会尝试着去推陈出新,拥抱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的新机遇、新挑战。 然而这套书的市场成绩究竟如何,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还有待读者与市场的检验。但是不管怎样,往前迈出一小步,就离第一百步少了一步,不是吗? 我也深知,不管互联网思维之后是什么思维,优质内容是图书乃至一切文化创意产品的根本。而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用智慧和创意,为好的内容锦上添花,我们责无旁贷。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