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如何让阅读与当今消费者相关联

2016-05-04 来源:中国图书出版网

  在当今这个社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从他们的移动设备接触娱乐内容,所有的媒体格式都在与其它媒体格式相互竞争,争取已经很快变得稀缺的资源:用户注意。

  媒体消费模式已经变得愈加移动化,愈加数字化,并且常常是多平台可用的。这一次革命创造出一种“多任务”的消费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消费者很少会在一个不间断的时间段内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从头到尾都集中在一个单一的媒体源上。事实上,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多任务的行为意味着美国人平均每天能够进行31小时的活动——活动的时间长度远远超过了一天24小时。这只有在多任务形式下才有可能进行,用户在听音乐的同时进行锻炼,或是在看电视的时候打游戏,或是在阅读的时候听着播客。

  研究显示,用户每天花19分钟进行阅读,但是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超过1个半小时,看视频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当然,这些活动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甚至可能内容都不一样。我们最近在Scribd进行的一项用户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不止一位参与者同时阅读5本或更多本的书——在时间允许且仍有兴致的时候,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

  阅读就像是与其它媒体格式进行一场注意力之间的艰苦战斗。

  改变消费者行为

  这对图书出版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是否注定要走原来的老路?

  答案很简单,不是的,因为有一件事情在人类发展这么久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人们对伟大故事的渴求。故事讲述经历了每一次技术变革,因为它们与人类的生理紧密相连。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消费者不管改变媒体习惯的时候仍然能够在未来取得成功。虽然吸引人们所有不分散经历的机会已经变得很小,媒体的整体消费却在增长——这意味着我们行业有义务适应环境来满足消费者的预期和行为。无论提供短篇内容或长篇内容是不是一种新的形式,或者订阅这种提供模式是不是一种新的形式,它都鼓励我们进行探索,我们需要让阅读任意长度的内容不再是一种十分义务性的行为。

  有关内容的内容

  当我们从数字屏幕上的查看页面浏览的时候,所有的写作内容——图书、新文章或是杂志的专栏——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个“页面”上的一系列问题,以读者选择的字体展现出来,偶尔还会有图片的插入。这就让作家和出版商在读者在媒体类型中间跳转的时候有机会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同样的方式,总统竞选时的辩论被分解为几段摘要、音频或是备忘录,由此生成专家分析、后续报道以及反驳的文章,图书可以,也应该鼓励这种模式。

  这并不是说短小精干的内容会代替长篇幅的内容,但是现在,这些内容尤其能够支持、推广长篇幅文章的讲述。在网络的超链接世界中,图书需要与其它正在被消费的内容分开进行链接,而且以同样的方式需要能够进行点击进入其他内容。转为图书创建的支持文件能够为潜在读者在上网时寻找图书提供组织架构。在故事格式中应用的是搜索引擎优化的原则。

  这种观点能够贯穿所有的类别。最后,内容的格式与其与话题的相关度来讲就不那么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阅读维基百科上的文章会不可避免的点击超链接文章进行阅读,或是为什么在YouTube上看一个专业出版视频会不可避免的观看一段由青少年用她的iPhone录制的视频,或者为什么读一个Titter状态会转向读一部小说。

  一本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个故事的完结。一个故事可以跨越所有的媒体格式,以他们愿意的提供内容长短来不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数字世界中的数据

  未来的出版商不再只能依靠生产杰出的内容谋生。那些接受数字出版的人将能够利用数据来更好地理解读者的诉求。他们不仅仅能够了解谁在读他们作家的作品,还能够知道这些书是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阅读的。

  这并不是说数据应该显示出原始作品的内容,但相反,它是帮助出版商和作家寻找新读者的工具,是让他们学习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与读者互动的工具。

  举个例子来说,从Scribd的数据已经能够看出,科幻读者和阅读手工精酿啤酒的读者之间是有关联的。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商可能会想要考虑与精酿啤酒订阅服务进行合作,或是把他们的书放在啤酒厂的礼品商店中进行销售。从数据角度来说,作家应该会对更有可能购买和消费她的长篇幅作品的粉丝群感兴趣——这一切都多亏了大数据。

  创新精神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阅读与当下的读者相关联呢?我们一开始先要了解他们的习惯,尤其是移动媒体消费上的习惯。这让我们能够制作出能在各平台间流动还能够自然地融入文化思潮的故事。

  想象一下古藤保发明印刷机时候的革命:突然一下,人人都可以买得起书,很方便就可以进行阅读。这一场革命改变了故事讲述的方式。我们今天看到的媒体消费方式的变化与前者规模大小相当,需要我们具有相等水平的创新精神。(李慧楠 编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