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出版业薪酬现状之我见2016-05-17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 李满意 北京燕山出版社副总编辑 编者按:本报连续两年开展的“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业界讨论。本文作者以行业最新动态为基准,对调查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意见。 通过分析“全国出版业从业人员收入调查”报告可以发现,其调研从不同出版机构、出版工作的不同岗位、同一编辑岗位的不同出版方向、男女从业人员等角度做了多项横向比较;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行业整体人均收入较之去年有了提高,男女出版从业人员收入差距也在缩小,出版行业中高学历人员的从业优势也逐渐显露,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收入水平领先,从业在16-25年的“中生代”资深出版人员不但成为行业骨干,也代表了行业中收入的最高水平。虽然行业的跳槽意愿居高不下,行业人才流动压力不减,但同时整个行业对薪酬的满意度和信心有所提升,预示着2016年出版行业应该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从本人工作的单位来看,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与上述调研某些结果也很相符,可见调研结果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过此调研稍有遗憾的地方在于:没有详细的收入构成的分析。由于出版机构的不同,有些隐形福利虽然没有纳入员工收入,但应视同为收入的一部分。笔者就本次调研结果谈一些个人看法。 “数字出版从业者收入优势明显”与体制差异 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各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方面大胆创新,其中既有资本方面的运作,也有从业人员的转型调整。与之相应,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不断得到提高自然在情理之中。 本次调查特地将传统出版机构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数字出版从业者进行对比,后者的数字出版从业人员收入明显高于传统行业。也就是说,虽然都在数字出版这个岗位上,但由于公司性质的差异,不论是编辑、营销,还是管理岗位薪酬都有较大区别,尤其是管理岗位差别最大。个人以为这个收入差别应该不是劳动强度和考核制度差别引起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以下几点: 互联网科技公司与传统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投入区别较大。互联网科技公司一般采取资本运作,不管是风投还是融资跨界合作,在投入方面应该都算是大手笔。按照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说法,数字出版的初期运作阶段是烧钱阶段,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没法玩的。而传统出版机构多为国有企业,在投入方面有的虽能借助国家扶持政策进行,但更多的时候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资本运作受限,很难在投入上与民营机构相提并论。投入大当然在计量上也会给予数字出版人员更大的人力成本。 互联网科技公司在数字出版转为生产力方面较之传统出版机构具有优势。数字化本就是互联网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之一,在同等条件下,互联网科技公司更容易将数字出版转化为其生产效益,而由于其资本运作的优势,也更容易将其生产效益最大化。 传统出版机构在考核数字出版人员方面采取的考核机制有待改进。传统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转型方面虽然高度重视,投入方面开始从简单粗放转为精准投放,但在人员绩效考核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否则容易出现这样的悖论现象:数字出版人员从事的是数字方面的工作,但考核机制却沿用传统出版业务的模式,相当于运动员和裁判有脱位现象,这也是传统出版机构难以培养和留住这方面人才的原因之一,相较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灵活考核机制,传统出版机构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跳槽意愿居高不下,行业人才流动压力不减”与人才竞争 根据《出版商务周报》的调查,出版从业人员有跳槽意向的占比为45.24%,比去年降低0.86百分点;没有跳槽意向的占比为54.76%,这表明出版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没有明显改善,有跳槽意向的从业人员占比仍然很高。 跳槽分为两种,一种是行业之间的内部流动,一种是传统出版行业和新兴行业之间的流动。 对于前一种跳槽,传统出版行业之间、互联网出版行业之间的人员流动是常态之势。传统出版行业之间由于换环境、为自身定位寻找更合适的平台等原因而跳槽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互联网出版行业之间由于企业优势、业务发展和变更等原因而互挖人才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从本年度调研的结果来看,后一种跳槽情形更加明显:“在有跳槽意愿的从业者当中,互联网/新媒体仍然是他们青睐的行业,同时还呈现出与2014年不同的特征。较为明显的是选择创业和电商行业的意愿降低。” 在出版媒体融合的大前提下,传统出版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会非常激烈。互联网行业以其明显的收入优势会更加吸引传统出版行业的人才加入,而传统出版行业为了完成转型,也有不惜重金从互联网行业聘用人才之举。行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传统出版行业为了完成转型之举,特别需要互联网尤其是能够进行“互联网+”融合的高端人才加盟,因此在吸引人才加盟和留住自身已有的人才方面还需要多下功夫,在培养和留住人才机制、提供从业者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科学化人才管理方面要做更大的努力。 “专业出版收入水平2015年度大幅上升”与专业化趋势 从调研结果来看,“与2014年相比,不同主业从业者收入变化较大。教育出版从业者收入排名从第一位降到第三位,专业出版从业者升到第一位,大众出版从业者升到第二位。少儿类编辑收入依旧垫底……” 调研主要从样本收集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给出合理性解释,尤其是专业出版从业者上升的幅度如此之大,调研从样本采集的专业出版者多为领导、女性较少、学历高等角度进行了解释,但笔者以为除了样本采集的原因,这种结果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出版行业的业态变化。 自出版行业转企改制以来,一直在进行着出版方向重新定位的工作:为了适应出版行业的市场化和企业化形势,出版机构尤其是国有出版机构都在寻找什么才是自身能够在业内立住脚的根本竞争力所在。尤其是去年以来,更是响应国家号召,尽力扭转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有出版高原却无出版高峰的情况,因此专、精、特逐渐成为传统出版机构的追逐目标。 受此影响,民营出版机构在二渠道市场不断萎缩的情况下,也在逐步调整自己的出版方向,集中力量打造拳头长线产品,并不断优化自身的客户,压缩不必要的成本,减少坏账呆账,尽量在减少数量的情况下实现产品单品种效益突破。 同样,互联网机构在经历了前几年轰轰烈烈的烧钱阶段后,也变得更加理性。如何利用大数据精准进行内容定位和营销,如何在竞争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如何向读者证明互联网内容的权威性,互联网机构通过专业化趋势找到了答案。 上述变化个人以为是出版业态逐渐呈现专业化趋势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是专业出版从业者收入逐步得到提高的原因之一。而且从今后的发展态势来看,专业出版从业者在从业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方面会有更大的提升。 而少儿出版为何收入依然处于垫底?这其中除了样本采集的原因之外,个人以为少儿出版虽然是成长性最好的板块之一,但这个成长性是针对少儿行业整体而言的,当前各出版机构不管是国有、民营、外资还是互联网出版,几乎少有不涉足少儿方向的,尤其是2012年以来各大机构在少儿出版方面的竞争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也势必造成少儿出版虽然整体繁荣,但同质化严重、两级分化严重的情况,这样一来,拉低平均收入水准就不奇怪了。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