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当又一个技术“元年”到来2016-06-0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江作苏
环境变了,适者生存,新闻出版业在互联网环境下适应之道变得更宽了,不是更窄了。 今年被业界人士称作“虚拟元年”,意思是指以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始规模化进入应用领域。在上海和贵阳等地举办的一系列业界与社会的对接活动,都呈现了火爆的态势。 笔者所在的大学校园里,也举办了大规模的普及展。当笔者戴上虚拟眼镜观看时,发现客观世界好像一下子变得以我为主,景物环绕,任一角度观察都不成问题。至于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使得新闻和知识的背景成为可感的场景,那更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立刻使人想到的是,新闻业和出版业,将要被插上多么丰富的羽毛,因为可提供的信息将不再是平面的,而是活灵活现的,不是刻板的,而是身临其境地向受众传播。许多隔膜的新闻和难解的知识,都会因这些诉诸于视觉、听觉等的强大服务功能,而变得轻松和享受。所以,有专家预言,未来家家户户投资VR装备,会像如今买手机和图书一样,迅速普及。而且,将来手机也会用于VR平台,势不可当。 冷静地想一下,近些年来,技术进步的成果呈加速状态接踵而来。作为组织化传播的主体,新闻出版业是在幸福中战栗着,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被赋予了很多新的羽毛,丰富了职业的羽翼;另一方面,这些羽毛同样被别的行业,直至普通百姓插上,他们也因此能够发声、发力并且直上云天。 作为一个老新闻出版人和教育人士,跨界的经历使笔者看到了跨界彻悟的必要和可能。笔者的彻悟是“生存”二字。 在互联网飞速进步的时代,学会“互联网生存”是简单而深刻的道理。这并不是说,人人都要成为互联网专家,个个都要把自己的单位变成武装到牙齿的电子生物体。相反,世界的多样性是多样化生存的基本前提。在互联网条件下,从事新闻出版业不触网是不可能的。但是,互联网的技术有前端的、中端的、后端的;有基础性的,有应用性的;有作用局部的,有作用全局的;有内容为主的,也有程序为主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个大森林,入林采撷是总任务,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伐木,而可以分工去采叶、采花、采果,甚至什么实物也不采,只做采景也未尝不可。 “面对需求,培养能手”,这是我们在生存困惑中对学生的教育之策。想一下,虽然很直白,也是对一个个“元年”到来的教育彻悟。这个“能”中,当然有技能,但更少不了综合的文化能量,特别是直面挑战的精神动能。 元动力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生存。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人类意义化简的含义。环境变了,适者生存,新闻出版业在互联网环境下适应之道变得更宽了,不是更窄了。在这种信心下,报纸生存、图书生存、广电生存,都可以多样化地适应。因为,人类获得信息的方式,永远不可能定于一尊。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