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就文学期刊与穆涛先生一席谈

2016-06-03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黄新东

  一场大风吹过,京城终于撩开灰蒙蒙的面纱,绽放出她久违的笑容。

  这是一个有点奢望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有师友相邀,庆祝穆涛先生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与穆先生神交已久,知道他是有独立思想的知名作家,首次见面还是给我不少惊奇:没想到他这么洒脱,这么幽默,这么健谈,这么平易近人。我与他一见如故。

  谈及当下文学期刊现状,穆先生认为,今天的文学杂志众多,优异的一直在优异着,但更多的只是姓名上的分别,模样眉毛胡子差不多,肉质也差不多,“像一个爹娘的一堆孩子”。

  此言切中肯綮,概括得十分精准。不少文学杂志增刊了增页码了,大同小异,人云亦云,面目惊人地相似,实在挑不出几篇好看的东西,荡及心灵的作品少之又少。感动不了自己怎么能感动读者?感动不了读者,文学的功用怎么能发挥出来?

  穆先生说,这种情况如温水煮青蛙,被人煮熟了竟浑然不知。而读民国时期的杂志,一本和另一本之间的区别很鲜明,一本一个印象,觉着它们是一只一只的虎,气息沉稳,个性独立。

  有农村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马和牛叫了,旁边的马和牛会跟着叫,此起彼落的。大清早,天还漆黑一片,一只鸡打鸣,整个村子的鸡就都不消停了。还有蛙们,夏夜的池塘里,远近的人均可听取蛙声一片……

  有意思的是,虎啸山林的时候,其他的虎是不去响应的,只是警惕。有警惕心是清醒,清醒才能独立。穆先生将这样品格的杂志称之为虎,虎虎有生气,有生机,有活力,有坚持,是十分有道理的。

  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12月5日《政治周报》发刊词一文中这样开头:“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两问两答,他老人家开宗明义阐释了报刊的性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一目了然,铿锵有力,是一个革命者的真情告白,真可谓“虎气必腾踔,龙身宁久藏”。他在红四军第六次党代会决议中强调:“宣传文章要简短,使他们顿刻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

  再看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敬告读者》中,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入木三分,生机勃发,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这是文艺的使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的是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的好的文艺作品,需要的是触动人的灵魂感染人、滋养人、引领人,富有生命活力的虎虎有生气的文艺作品,而不是靠所谓的“只是姓名上区别的”文艺刊物和文艺作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