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打击“假期刊”,还须先改革评价机制2016-08-11 来源:光明网 宋沅君
王某先后雇佣8人成立两家公司,在未取得出版许可证的情况下,冒用合法期刊出版单位的名义,许诺为作者刊登文章并收取版面费。王某先后擅自出版多种期刊,在2014年1月至10月间,收取版面费1200余万元。昨天上午,此案在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王某被控非法经营罪。(北京青年报8月10日) 在百度上输入“论文发表”进行搜索,会出来1300~1500万条左右的相关结果,内容大致包括提供论文发表代理服务的网站、对这些网站的介绍以及论文发表经验和攻略这几大类。每一个结果页面都免不了直接或间接与版面费挂钩,这就是所谓的“论文经济”。自上个世纪末期刊开始向论文收费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论文经济”养活了大批各类期刊杂志,也催生了表面上存在即是合理的论文发表代理服务产业链,以及暗地里屡禁不止的论文造假、买卖和“假期刊”等非法操作。收取版面费是一种一定程度上你情我愿的交易,而案犯王某成立的两家公司,则是打着代理发表的名义,实际欺瞒消费者,出版“假期刊”,走上非法敛财之路。 从论文审稿、纸质出版到录入网站,这是一个并不简短、牵涉多方且需环环相扣的操作过程。此案中,主犯王某与涉案的期刊杂志均存在合作关系,这无疑为他成功犯案提供了便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涉案期刊杂志存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才让投机取巧者有机可乘。而在长达10个月的犯案期间,未必没有或仅仅是少数受害者意识到自己被骗,之所以保持缄默,恐怕还是因为在利益驱使下将错就错的心态。此案一出,凡是与犯案公司接洽过并享受过其代理服务的作者诸君,免不了要好好翻阅手中印有自己论文的期刊杂志,并继续保持缄默。 有需求才有市场,“论文经济”的火爆,其来有自。现实中,并不是高校教师和学生才有发表论文的需求,各行各业各单位凡是评个职称或升个职,都有论文指标要求。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发表刊物的级别,都影响着学生的奖学金及学位获得,也影响着职工职称的评定、职位的升迁和工资的涨幅。这些人要获得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且门槛极高的期刊资源,自然要通过中间机构的代理操作,遵守附加规则即缴纳版面费,用以交换资源。而绝大多数的期刊因为无法进行商业发行,只能依靠版面费来出卖资源,换取继续生存的资本。作者、代理及期刊,无异于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三角利益共同体。与“论文经济”所拓展的庞大利益空间成正比的,是监管缺失下代理中介的灰色身份引发的重重隐患,“假期刊”正是从这隐患中爆发的一颗毒瘤。 打击“假期刊”,不如先改革学术评价机制和职称评审机制。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要彻底拔掉“假期刊”这颗毒瘤,就要追根溯源,从根本上杜绝疾病的发生。如果不探索寻求更有效、更良性的评价机制,创造健康诚信的评价氛围,那么除了“假期刊”毒害学术和社会,还会有更多真才实学被淹没其间,这无疑是悲剧的另一面。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