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守正创新 彰显“四力”2016-12-05 来源:新媒体观察 黄保才
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只有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和重点工作,在正确引导舆论传播导向上不断深化,在提高报纸品质品牌上持续发力,在深化报网融合上多路出击,在报道方式上创新求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在移动互联时代赢得读者与用户。概而言之,地市党报唯有“守正创新”,才能彰显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把握正确导向,提升舆论引导力 在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上,在上与中心工作同步、下与百姓需求贴紧方面,地市党报有着先天的优势。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正确的宣传导向是报道的首要任务。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激发群众投身火热生活的强大动力。 近几年,台州日报始终从中心工作和百姓需求出发,紧扣中心诠释工作,拓宽视野诠释生活,实施报纸、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联手作战,突出报道的连续性,主动发声、善于发声。既看传播力影响力,更看正确引导力,还看正确引导对舆情走向的现实影响。同时,发挥地市党报在舆论场上的口碑,新兴媒体在舆论场上的反馈。报社策划开办“五水共治,志在必胜”“三改一拆进行时”“重拳出击,交通治堵”“共建平安台州”等有深度的专题、专栏20多个,以正向报道与适当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手法,展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一面,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舆论引导艺术。这些新闻报道在读者中产生良好反响,多次受到省新闻出版局审读专家的好评。 今年初,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台州调研时要求台州“争做全省发展民营经济的排头兵”“早日跻身全省经济总量的第二方阵”“努力成为标杆省份的中坚力量”,为此台州市委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要完成“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关键领域短板”三大历史任务。台州日报迅速行动,精心策划,陆续推出“拉高标杆,争先进位”“聚焦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潮起台州湾,走进重点工程”“全力补短板,一心抓落实”等栏目,组织记者深入一线,结合“走转改”,采写了一大批“上通天线,下接地气”的中心工作报道,在版面呈现上,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图文并重、权威性与指导性及可读性相结合的特点,有效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激发干劲,投身台州新一轮建设发展的主战场。 在当今舆论传播形式多样化的大格局下,且莫说舆论监督类新闻报道,就是正面新闻报道若出现偏差或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也极易被其他非主流媒体歪曲事实,或放大瑕疵,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地市党报应本着帮忙不添乱、帮助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原则,以团结、稳定、鼓劲为最终目标。针对市委、市政府极力推进的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台州日报集中火力,把握好“时、度、效”,进行组合式、连续式追踪报道。今年上半年,少数县、区在重点工程建设中遭遇村梗地霸,台州日报及时主动与公安、法院等单位联系,聚焦典型案例,在一版显著位置进行精准、深入、连续报道,起到鞭挞丑恶、弘扬正气的作用,在读者群中产生了良好反响,树立了党报权威。 彰显品牌效应,提升新闻公信力 品牌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利器和法宝,新闻媒体也应以自己的品牌吸引读者。一个新闻品牌的塑造是媒体长期的文化积淀、队伍整体能力水平的锤炼和对读者吸引力、亲和力的凝铸。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彰显与强化品牌效应是全面提升党报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不二途径。 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如何出新出彩,做到新闻性与宣传性俱佳,是党报塑造新闻品牌的核心。地市党报必须始终把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作为第一要务,在宣传新闻化、新闻故事化、故事细节化、细节生活化上下足工夫,唱响党报新闻品牌。台州市委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宏伟目标后,台州日报精心策划,既有大兵团作战,又有小分队突击,一批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创意的报道接连传播,提振了全市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热情。“挑刺身边不文明现象、向不文明陋习宣战”等百余篇(组)系列报道,“彰显核心价值观·身边的感动”专栏陆续推出170余个道德模范和乐于吃苦、奉献他人的各类基层人物典型,在群众中产生深远影响,他们中有50多位被评为“浙江骄傲”“感动台州”人物。 深度报道是纸媒应对网络新闻的竞争手段和发展趋势,它以透视、揭秘、拓展、延伸为阅读者提供新闻背后的新闻,在传播中赢得更多注意力,吸引目光聚集和阅读流量。台州日报要闻版“第一关注”是浙江新闻名栏目,着力于社会热点、难点引导,以权威解读凸显党报公信力;新闻调查品牌栏目《视点》坚持十余年,每周以三至四个整版的固定版面刊发深度调查,累计刊发版面1500余个,以真实可信、全面详尽的报道赢得读者青睐;以记者命名的热线新闻《谷哥调查》也成为新闻“招牌菜”。 理性思维是构成公信力的重要条件,不能正确辨析现实问题的报纸,再花哨也不会得到公众的信赖。台州日报一直注重采编人员理性思维的养成,不断加大新闻评论力度,从要闻版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和各版配评,直至“台州湾时评”“曙光新语”“七日谈”等专栏,适应时代和读者需求,以形象语言论证抽象道理,辨析的视野涉及党政中心工作、民生民情、社会焦点等诸多领域。台州日报还加强述评报道,将新闻素材做深做透,今年上半年,《以有效投资增发展后劲——台州集中精力补短板系列述评》等一组七篇共计两万余字的深度报道,直面台州发展的诸多短板,点面结合,视角独到,分析透彻,笔触生动,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可读性也是构成公信力的必备条件,只有可读才会引起关注,关注才能带来信任。台州日报专副刊着力开掘文化新闻富矿,围绕彰显台州传统文化魅力这一时代命题,连续三年组织策划了“台州边界行”“家园”“江海行”大型采访活动,每个活动均以四五十个版面,集中时段,以跨版形式呈现,通过记者行走追寻历史记忆,展现民生百态。这些采访扎实、文笔优美的散文式报道,给阅读者以酣畅淋漓之感、耳目一新的享受,为党报吸引了更多层次的读者群。这些图文并重的报道经结集成书,深受各界读者欢迎,并成为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文化礼品书。 深化媒体融合,提升报道传播力 毋庸置疑,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争夺读者的严峻现实,倒逼地市党报尽快适应新常态,构建新媒体与纸媒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媒体信息的传播力。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会赢得先机,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与普及,对众多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冲击。传统媒体面临的很多问题,归结起来是技术发展所引起的,要解决它,就要从技术创新寻求答案。 加快传统技术进步,就是提升对外传播力。从当前传统的地市党报主流媒体来看,只有对传统纸媒进行技术改造,加速融合发展,构建起采编、发布、经营、管理的一体式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平台,实现各种新闻资讯传播的最大化,使各种新闻资讯既有自己的主阵地,又有其行业分工的专业化,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消费群。 首先,对地市报人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策划、采访、摄影、写作、编排版面等各个环节上,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使之成为从业者追求的目标和履行的岗位职责,使报纸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提升传统媒体报道质量。同时,对新闻采编人员不断“充电”,全方位提高业务素质,加快向全媒体编辑、记者转型。 其次,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与传统媒体相比,新技术催生的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表达平台、参与平台和交流平台,这些都是新媒体生命力的所在,但这绝不是新媒体的专利。在新技术支撑下,传统媒体同样可以建立这些平台,从而进一步满足受众的需求,展现新的生命力。因为新媒体不受后期制作等手段的限制,并且可以实时更新信息内容,以海量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要,地市党报可以借助新媒体的这点优势,增加自身的信息量,经过归纳整理再传递给用户,弥补自身信息量不足带来的缺陷,同时增加报纸的深度报道。 另外,新媒体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双向互动,地市党报利用网络或微信公众平台,广泛吸引受众参与,可以实现受众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近年来,台州日报重视新媒体发展,以达到报道手段多样化、信息传递快捷化、阅读人群全覆盖的要求,探求媒体融合发展的本地化、原创化、互动性,适时开通“亲近台州,服务你我”的台州新闻客户端,发挥了强大的信息优势,在海量的信息快餐中为读者烹调出别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报社创办的日点击量500万人次的新闻门户网站中国台州网,采编与经营日渐成长,使舆论的影响力得到全方位延伸。报社借助纸媒打造微信、微博、手机报、移动客户端等,构建了立体综合式传播构架,每日微信平台信息阅读量经转发最高达80万人次。 创新报道方式,提升党报辐射力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创新话语权、表达方式,扩大读者信息消费圈,以灵巧的报道方式,多样化的刊播方式,将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优势互补,资源利用最大化,不断提升报道的辐射力。 在抓传播方式创新的进程中,台州日报设立地方新闻部,开辟了与县(市、区)及市级部门联办专刊的新路,扩展报道视野。近3年时间,报社与部分市级部门和县(市、区)联办200多个专版。这些专版报道作为“寸土寸金”的头版新闻的延伸,着力做深做透重大主题报道,往往一个版面甚至跨版为一个主题。稿件精雕细琢,版式精心设计,既庄重大气又活泼灵动,具有很强的内容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增强了阅读效果。 经济报道往往因专业程度较高,采编人员囿于水平,稍不用心,就使得报道流于枯燥乏味。为此,台州日报着力倡导记者编辑创新写作手法和版式设计,尽可能将经济报道做得通俗易懂、生动鲜活,以提升报纸的阅读率。今年6月,浙江借伏季休渔之际,打响东海幼鱼保护攻坚战,台州日报别出心裁,策划了一组以“亲爱的小鱼”为名的聚焦幼鱼生存特别报道,分“沉浮”“常识”“拯救”“期盼”四个主题,连续四天推出整版新闻。这组主题报道,命名即引人入胜,在写作手法上,记者巧妙运用拟人化笔法,以一篇《小黄鱼致人类的一封信》,将小黄鱼的族群、形态、营养和药用价值等知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娓娓道来;在版面呈现上,配以手绘鱼类漫画和捕鱼实景图片,使读者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这组报道得到省报刊审读小组专报表扬,认为“只要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能把新闻报道包括经济报道搞得更深更活,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在中心城市发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台州日报创新多种报道方式,持续开设相应专栏,推出专题报道,将新闻的笔触从市区向乡镇、村落扩展,多侧面展示城市之美,提升全市城乡环境的美誉度。其中,“环境大整治,美化小城镇”专栏报道,一改以往浮皮潦草、疲于应付的状况,派记者深入整治现场,以独特的眼光展示成果、撷取经验、曝光问题,采写出一篇篇生动、具体、实在的报道,有力促进了整改。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在互联网时代,地市党报只有不断创新策划、创新报道手段、创新报道方式,才能凝聚公众向既定目标迈进的步伐和思想,扩大中心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才能增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扩大党报的传播力与辐射力。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