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记者应具备影像传播能力

2016-12-06 来源:光明日报 郭红松

  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方式,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便于二次转发和几何式扩散,影像传播成为吸引受众关注的最佳方式。影像传播,包括静态的图片、漫画、符号、图表和动态的影像、声音等。在传统新闻载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率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图形图像在报刊中更多处于从属地位,扮演着装饰版面的角色,而读图时代,影像起到的作用有时则是主导的。可以想见,影像在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已经确立,并还在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发展。

  现在的移动阅读,由于受众大多是在手机上阅读,选择有冲击力的真实影像形式尤为重要。这也对当前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会写稿,而且还要会拍摄,这对不少老新闻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就要求越是“老人”越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越要补足光影审美的必修课。一个记者,能否同时考虑到图像的差异化风格?一个编辑,能否实现与其他图像反向的色彩设计?也许这在过去是不太重视的事情,但现在,新闻人具备影像传播的归纳和分析能力已成为必要。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有价值的视觉元素是有生命力的,影像里的真善美比文字更具感染力。学习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是今天的媒体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