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传统媒体要善用网络流行语

2016-12-2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让网络流行语成为活跃报道的调味品、做好标题的增味剂。合理、适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成为传统媒体影响网络舆论的一种有效手段。
  
  □岩松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近日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供给侧”“工匠精神”“小目标”“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葛优躺”“套路”“一言不合就××”“蓝瘦,香菇”。
  
  这些流行语,严格意义上讲大多是网络流行语。它们多是网友在网络环境中自身产生或者因新闻事件产生的,被网民热传甚至流行到现实生活中。网络流行语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比如简洁性、传播迅速、使用目的多样等,符合现代快节奏的信息传播方式。
  
  那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应该怎样用好网络流行语呢?笔者认为,应该本着易于传播、使用准确、导向正确的原则,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为何要将流行语为我所用呢?我们不妨看看《咬文嚼字》给出的几个流行语的解释:“小目标”这个词语的走红,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甚至是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目标,其中满含网民的娱乐、自嘲精神;“葛优躺”式的颓废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蓝瘦,香菇”的流行,迎合了年轻人在表达上的游戏化心理,即词语要有意思,又要视觉化……
  
  显然,新媒体孕育下的流行语更自然、更随意、更平易,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扩大了语言传播的范围。
  
  笔者认为,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让网络流行语成为活跃报道的调味品、做好标题的增味剂。合理、适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成为传统媒体影响网络舆论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主动设置议程,吸引受众的眼球,积极引导受众思考。
  
  当然,对于一些低俗的网络流行语,传统媒体在选择中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在语言使用上积极发挥规范和引领作用,做良好语言环境的守护者、正确舆论的传播者。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