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实体书店的3.0时代2017-01-12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蒋晞亮
编者按:1月11日,第16届全国书店经理人年会在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寻找未来的书店”,在年会上,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晞亮发表主旨演讲,谈到了他对实体书店3.0时代的理解。 全国书店经理人年会经历了十多年,我把这十多年间出版业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化,书店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发展得非常迅速,市场化程度也高于出版社;第二阶段是互联网+,互联网对书店的冲击有目共睹,有些书店没有抵抗住这种冲击。在互联网生活方式下,未来的实体书店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内容的传递和选择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我们做了一本书,要思考用什么方式传递出去;现在是读者在选择内容,内容也在选择读者,这改变了很多东西。热点内容相对更容易传递到读者面前,你看到的内容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你会逐渐寻找与自己相契合的内容,并屏蔽了很多无关内容。但另一方面,像今日头条等类似的媒体在根据大数据计算,为用户推送相关内容。内容与读者的双向选择为出版业提供了一些机会。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实体百货店死了很多,相对于实体百货而言,图书的标准化程度明显更低一些。我们发现,最近两年,新开的书店非常多,方所、西西弗、钟书阁,还有一些新华系统的,这有点像几年前电影院线纷纷开张的感觉。 我把实体书店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1.0时代是卖书时代,店员选择了书然后去售卖。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书店靠卖书很难维持生计。 2.0时代是探索流量变现的时代,也就是当下。从亚马逊和京东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图书能够吸引流量是互联网领域的共识。我把2.0时代的实体书店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地产模式,以诚品为代表。其实苏州诚品在开张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楼盘把钱赚回来了。把书店的客流量与房地产业对接起来,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第二,文化集合地,以深圳书城为代表。阅读在文化集合地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第三,文化旅游地标,以钟书阁为代表。我有时候觉得钟书阁不太像一个书店,图书销售并没有给它带来多大营收,只是一种重要的导流手段,但人们因为这是一个漂亮的书店才走进来,而不是因为别的什么,所以自有它的可取之处。不过这种模式能不能长期存在,我也不好说。第四,咖啡馆模式,以西西弗为代表。西西弗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快,已经有60多家店了,它的咖啡销售在整个销售中占比很大,更像是一个以书为媒的咖啡店。第五,生活方式模式,以方所为代表。这种商业逻辑做得最好的是日本茑屋书店。 这五种模式的实体书店其实都在往3.0时代进化,实体书店3.0时代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有这三个关键词——生活方式、连接、消费体验。生活方式指读者不是因为要买书才去书店,可能是因为要见一个人,可能是无聊时的一种消遣,书店成为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它才是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电影院,电影院已经成了生活方式,人们偶尔会想去电影院,看看最近有什么电影。连接首先是情感连接,读者和书店、读者和产品、产品和产品、读者和读者都可能产生连接。连接到底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这其中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消费体验是时尚的、现代的,并不单纯是购买行为,是一种感觉。 最后,讲一下我最近的一个判断,书店会是未来最重要的城市交流地,以前这个交流地是咖啡馆、茶馆,但以后可能是书店。 本文根据公开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