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温晓平,窦春蕊,马秋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 对2012年——2014年入选F5000的829篇农业科学类论文进行提取,并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其中图分类号进行补充、核准,然后对学科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829篇论文涵盖S-0和S1——S9共10个农业科学大类,其中农作物类(S5)论文最多,有217篇,占到农业科学类论文总数的26.18%;其次是农业基础科学类(S1)论文,有187篇,占比为22.55%;园艺(S6)和林业科学类(S7)入选论文分别有104和101篇,占比分别为12.55%和12.18%。在农业高校学报期刊编辑工作中,应注重土壤学、禾谷类作物学、果树园艺学、林业基础科学、普通畜牧学、经济作物学、水产基础科学类论文的组稿和约稿,农业高校学报编辑应该紧跟研究热点,培养超前意识,编发具有较大影响的农业科学类顶尖论文。
【关键词】F5000;农业科学;学科分布;农业高校学报
“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国家科技部立项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研究基础上建立的。目前已顺利实施了3年,完成了2007年——2013年10000多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的遴选和数据完善加工工作。该平台的建立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品牌价值,巩固精品期刊学术影响力,展示精品期刊最高学术水准,促进中国科技论文的传播和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及扩大国内优秀期刊的影响力、遏制优秀稿源的外流等无疑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领跑者5000顶尖论文是从各个学科精品科技期刊发表论文中遴选的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其学术水平和领先水平毋容置疑,对这些论文的学科范围及其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关注方向,为研究工作者提供借鉴,而且可以为科技期刊的组稿、约稿以及稿件的编发等提供参考,但目前相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以2012年——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中的农业科学类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学科分布进行客观分析,旨在为农业高校学报的组约稿工作及优质稿源的挖掘提供参考。
1 研究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项目采用2种办法遴选论文:
(1)对前5年中国精品期刊发表的论文,基于“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利用科学计量法的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计算每篇论文在这5年时间窗口内累计被引用的次数,根据论文发表时间的不同和论文所在学科的差异,分别归类并按累计被引用次数对论文进行排序,计算每个学科分类每年度前1%高被引论文的基准线,从每个学科年度基准线以上的论文中,遴选各个精品期刊的提名论文,若某个精品期刊5年内发表的在学科年度基准线上的论文超过20篇,则择优选取20篇作为提名论文,若不足20篇则只选择基准线上的所有论文。
(2)对当年发表的论文,由各个精品期刊每刊择优推荐2篇(包括尚未发表但已定于当年发表的稿件)同行评议过程中评价较高的优秀学术论文作为提名论文。
1.1 数据来源
利用2012年——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提供的会议资料,其中2012、2013和2014年发布数据中,2007年——2011年遴选论文4356篇,2008年——2012年遴选论文4357篇,2009奶奶——2013年遴选论文3592篇。考虑到各个编辑部推荐论文主要基于同行评议结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影响且缺乏被引数据支持,故研究未予涉及。
1.2 筛选及处理方法
获得上述数据后,首先以《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1]中列出的农业综合类、农艺学类、土壤学类、植物保护类、林学类、畜牧兽医科学类、草原学类、水产学类、农业工程类收录期刊名称为主线,进行刊名筛选,从大的分类上删去非农业科学类论文。然后再在剩余论文中,按照论文题目以及文中提供的中图分类号和CNKI给出的分类号进行初选,提取其中的农业科学类论文,最后再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对其中图分类号进行补充和订正,最终得到2012、2013、2014年入选F5000的农业科学类论文439、347和344篇,其中2012和2013年重复入选论文301篇,剔除重复论文最终得到农业科学类论文829篇,然后利用Excel进行分析。
2 F5000农业科学类论文的学科分布
2.1 农业科学类论文的一级学科分布情况
分析结果(表1)表明,829篇农业科学类论文除S-1(农业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S-3(农业科学研究、试验)和[S-9](农业经济)外,其它10个类别(S-0及S-1到S9)的均有涉及,其中S5即农作物类论文最多,达217篇,占比为26.18%;其次为S1,即农业基础科学类论文,有187篇,占比为22.55%;S6和S7类论文,即园艺和林业科学类入选论文也分别为104和101篇,占比分别为12.55%和12.18%,这4类论文总和达609篇,占入选论文总数的73.46%。畜牧兽医类论文和水产渔业类论文分别占8.93%和8.44%,植物保护类论文接近5%,农业工程和农学(农艺学)类论文分别占1.57%和2.53%。由此可见,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和林业科学类论文中被引次数较多的论文比例较大,能够凭被引次数top1%入选F5000的论文数较多,是F5000顶尖论文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学科。
表1 829篇F5000农业科学类论文学科分布的统计与分析
分类号 | 学科名称 | 篇数 | 比例/% |
S-0 | 一般性理论 | 1 | 0.12 |
S1 | 农业基础科学 | 187 | 22.55 |
S2 | 农业工程 | 13 | 1.57 |
S3 | 农学(农艺学) | 21 | 2.53 |
S4 | 植物保护 | 41 | 4.95 |
S5 | 农作物 | 217 | 26.18 |
S6 | 园艺 | 104 | 12.55 |
S7 | 林业 | 101 | 12.18 |
S8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74 | 8.93 |
S9 | 水产、渔业 | 70 | 8.44 |
2.2 农业科学类论文的二级学科分布情况
对829篇论文的二级学科分类再进行细分,由表2可以看出,土壤学、禾谷类作物学、果树园艺、林业基础科学、普通畜牧学、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药用作物及饮料作物、烟草(菸草)、香料作物等)、水产基础科学类论文被引次数较多,是农业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2.2.1 农业基础科学学科
由表2可以看出,在S1农业基础科学类论文中,[S17]农业地理学和[S19]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无论文入选外,其它领域均有论文入选F5000,而且土壤学是最具优势的研究领域,其次是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进一步分析(表3)发现,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与土壤物理化学、土壤生物学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水土保持、土壤肥力和农业气候研究也收到较多的关注。总体来看,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这些关于农作物生长的水、土、热条件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但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不同农业地理条件下农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农业地理学研究和农业环境保护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李云霞[2]的研究也表明,土壤类高被引论文集中在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肥力、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污染与修复领域,但人们更关注的事土壤生态环境领域。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
表2 829篇农业科学类论文的二级分类
表3 入选F5000的187篇农业基础科学类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一级分类号 | 二级分类号 | 二级学科名称 | 篇数/篇 |
s0 | s10 | 一般性理论 | 1 |
s1 |
s11 | 农业数学 | 1 |
s12 | 农业物理学 | 16 | |
s14 | 肥料学 | 22 | |
s15 | 土壤学 | 118 | |
s16 | 农业气象学 | 21 | |
s18 | 农业生物学 | 9 | |
s2 | s21 | 农业动力、农村能源 | 7 |
s27 | 农田水利 | 6 | |
s3 |
s31 | 作物生物学原理、栽培技术与方法 | 5 |
s33 | 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 | 5 | |
s34 | 耕作学与有机农业 | 7 | |
s36 | 田间管理 | 2 | |
s38 | 农产品的综合利用 | 2 | |
s4 |
s42 |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 1 |
s43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27 | |
s45 | 有害植物及其清除 | 6 | |
s47 | 各种防治方法 | 3 | |
s48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4 | |
s5 |
s51 | 禾谷类作物 122 | 122 |
s53 | 薯类作物 | 2 | |
s54 | 饲料作物、牧草 | 14 | |
s55 | 绿肥作物 | 12 | |
s56 |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药用作物) | 39 | |
s57 | 经济作物(饮料作物、烟草(菸草)、香料作物等) | 28 | |
s6 |
s60 | 一般性问题 | 1 |
s62 | 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 | 2 | |
s63 | 蔬菜园艺(薯芋类(块茎类)、薯芋类(块茎类)、葱蒜类、白菜类、甘蓝类等) | 8 | |
s64 | 茄果类、瓜类、豆荚类、多年生菜类、水生菜类和菌类等 | 18 | |
s65 | 瓜果园艺 | 2 | |
s66 | 果树园艺 | 60 | |
s68 | 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 13 | |
s7 |
s7-9 | 林业经济 1 | 1 |
s71 | 林业基础科学 | 59 | |
s72 | 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 | 12 | |
s75 | 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 | 11 | |
s76 | 森林保护学 | 2 | |
s78 | 森林采运与利用 | 3 | |
s79 | 森林树种 | 13 | |
s8 |
s8-0 | 理论与方法论 | 1 |
s81 | 普通畜牧学 | 48 | |
s82 | 家畜 | 9 | |
s83 | 家禽 | 4 | |
s85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9 | |
s88 | 蚕桑 | 3 | |
s89 | 养蜂、益虫饲养 | 1 | |
s9 |
s91 | 水产基础科学 | 38 |
s93 | 水产资源 | 6 | |
s94 | 水产保护学 | 7 | |
s95 | 水产工程 | 1 | |
s96 | 水产养殖技术 | 14 | |
s98 | 水产物运输、保鲜、贮藏、加工、包装 | 3 | |
s9-9 | 水产经济 | 1 |
表3 入选F5000的187篇农业基础科学类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分类号 | 篇数/篇 | 比例/% | 三级分类号 | 学科名称 | 篇数/篇 |
S11 | 1 | 0.53 | S11+4 | 数理统计在农业上的应用 | 1 |
s12 |
16 |
8.56 |
S 123 | 光在农业上的应用 | 7 |
S 126 | 电子技术、计算计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8 | |||
S 127 | 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1 | |||
s14 |
22 |
11.76 |
S 141 | 农家肥料 | 6 |
S 143 | 化学肥料 | 5 | |||
S 144 | 微生物肥料(细菌肥料) | 2 | |||
S 145 | 肥料剂型 | 4 | |||
S 147 | 积肥技术、调制和施肥效益 | 5 | |||
s15 |
118 |
63.11 |
S 151 | 土壤形成与演化 | 6 |
S 152 | 土壤物理学 | 19 | |||
S 153 |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 27 | |||
S 154 | 土壤生物学 | 26 | |||
S 155 | 土壤分类学、土壤类型 | 1 | |||
S 156 | 土壤改良 | 9 | |||
S 157 | 水土保持 | 14 | |||
S 158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12 | |||
S 159 | 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 4 | |||
s16 |
21 |
11.23 |
S 161 | 农业气象要素 | 7 |
S162 | 农业气候 | 13 | |||
S 165 | 农业气象预报 | 1 | |||
s18 | 9 | 4.81 | S 181 | 农业生态学 | 6 |
S 184 | 农业植物学 | 3 |
2.2.2 农业工程学科
入选F5000的农业工程类论文仅有13篇,主要为S21农业动力和农村能源、S27农田水利2类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航空、农业建筑、农业基本建设和农垦、农业工程勘测与土地测量无论文入选。入选论文多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秸秆发酵生产沼气及其利用)和雨水资源利用、灌溉技术等为主,这是编辑组稿需要关注的领域。同时说明中国在农业机械和农具、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农业航空等方面研究尚比较薄弱,研究水平较为落后。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改革和调整及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将是该领域大力支持和重点发展的领域。
2.2.3 农学(农艺学)学科
该领域主要研究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作物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及农产品的收获、收藏和综合利用等技术和方法,由于近年来对保护性耕作研究的重视,在入选的F5000农业科学类论文中,该类论文的数量呈迅速增长趋势,一些先进的耕作与栽培技术相继被提出并得以发展,该类研究成果的发布应受到重视和关注。王松良[3]指出,建立以农业生态学为核心的现代农学理论,并据此调整和拓宽传统学的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行途径。因此,应当在重视传统农艺学研究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以保护生态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农艺技术研究的发展。
2.2.4植物保护学科
在入选论文中,有关植物病虫害及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和园艺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的论文有25篇,占此类学科入选论文总数的60.96%。石光等[4]对2001年要2004年植物保护学重要期刊论文的研究也发现,在植物保护学的17509篇论文中,病虫害及其防治类论文最多,有12784篇,占论文总数的73%,其中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的论文有11320篇,占论文总数的64.65%;农药防治和各种防治的论文有2387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7%。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变化多样,农业灾害多发,因此关于植物保护的研究,尤其是植物病虫害防治、有害植物去除、生物农药研制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筛选具有杀虫、抑菌活性的环境友好型生物源农药,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一直受到植物保护研究专家的重视,该类研究在现在和将来都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2.2.5 农作物学科
农作物类F5000论文最多,对217篇能作物学论文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见表4。表4显示,217篇S5类即农作物类论文中,关于禾谷类作物的研究论文最多,达122篇,占农业科学类论文总数的14.70%,占该类论文总数的56.22%,特别关于三大农作物之一的水稻的相关研究最多,达到72篇,占禾谷类论文总数的59.02%,占该类论文总数的33.18%,有关小麦、玉米的研究也分别有26和21篇。经济作物类论文共有67篇,其中关于油料作物和烟草的研究论文有27和25篇。由此可见,传统的三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农作物的品种改良、遗传育种、精细化管理等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是农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闫春伶等[5]的研究也表明,涉及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及棉花、烟草等的研究,均为当前的热点课题。
表4 入选论文最多的农作物类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分类号 | 篇数/篇 | 比例/% | 三级分类号 | 学科名称 | 篇数/篇 |
s51 | 122 | 56.22 | S 511 | 稻 | 72 |
S 512 | 小麦 | 26 | |||
S 513 | 玉米 | 21 | |||
S 514 | 高粱 | 3 | |||
s53 | 2 | 0.92 | S 532 | 马铃薯 | 2 |
s54 | 14 | 6.45 | S 541 | 多年生豆科牧草 | 5 |
S 543 |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 | 9 | |||
s55 | 12 | 5.53 | S 551 | 豆科绿肥 | 11 |
S 555 | 水生绿肥 | 1 | |||
S 562 | 棉 | 4 | |||
s56 | 39 | 17.98 | S 565 | 油料作物 | 27 |
S 566 | 糖料作物 | 3 | |||
s57 | 28 | 12.90 | S 567 | 药用作物 | 5 |
S 571 | 饮料作物 | 3 | |||
S 572 | 烟草 | 25 |
2.2.6 园艺学学科
由表2可以看出,园艺类农业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果树园艺方面,其次是茄果类、瓜类、豆荚类、多年生菜类、水生菜类和菌类等研究以及观赏园艺研究;对瓜果园艺、设施园艺以及苗圃学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但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对农副食品需求的增加,果树园艺、设施园艺、观赏园艺的研究将会呈增长趋势,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术领域。
2.2.7 林业科学学科
表2显示,入选F5000的林业科学类论文主要集中在林业基础科学研究方面,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和森林树种也有较多论文入选。张坤等[6]对中国林业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统计分析显示,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林业基础科学上,森林树种、生物科学、森林保护学、园艺等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而植物生理学特别是逆境生理方面的研究仍较受关注,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但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绿化建设研究将会有所发展,这些都是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需要重点关注的林业科学研究领域。
2.2.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等动物科学学科
表2表明,74篇入选F5000的动物科学类论文中,有48篇属于普通畜牧学类论文,占到入选总数的64.86%,另各有9篇家畜和动物医学类论文入选。48篇普通畜牧学类论文中,有33篇属于草地学和草原学论文,14篇属于饲料学论文,可见这些领域是中国畜牧兽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领先领域。李洁等[7]对中国20种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研究表明,中国畜牧兽医、蚕、水产方面的高被引论文相对较少,但从中国对动物性产品如肉、蛋、奶的消费需求的变化来看,动物养殖和畜禽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将会有所增强。
2.2.9 水产与渔业科学
张潇峮等[8]对20种水产类核心期刊600篇高被引论文的研究表明,水产动物生理生化类文章最多,其次是生物技术类论文和水生生物病害控制类论文,认为水生动物生理生化类论文是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关注的学科,也认为针对鱼类病害的研究一直是水产业的科研重点,值得相关期刊编辑长期关注。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表2表明,2007年——2013年入选F5000的水产渔业类论文有70篇,其中与38篇属于水产基础科学研究,另有14篇属于水产养殖技术类研究。38篇属于水产基础科学论文中,有35篇属于水产生物学类论文,提示编辑工作中应当重点关注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演替、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的成果。
3 结语
3.1 重视中图分类号的着录,为论文的分类提供依据
为了按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簇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都建议给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并最终选择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期刊中的科技论文进行分类和标注,但很多学者认为此举应当取消[9-10]。实际上,准确地标引分类号对论文的科学分类、文献计量学统计、计算机检索和识别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1-12]。笔者研究中发现,中图分类号标注中有些问题需要重视和改进:一是有些期刊未给出分类号,故无法迅速对论文的学科进行分类;二是中图分类号的确定因期刊的学科范围及对交叉学科分类的把握不准,导致中图分类号确定的偏差;三是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内容、编排及分类方法未完全掌握,导致分类号错用或分类不准。从笔者统计来看,中图分类号的标注是十分必要的,科技论文作者和编辑均应当重视论文的分类工作,需要认真学习掌握中国图书分类法,保证论文分类号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对把握不准学科领域,可以利用“知网”的关键词或者篇名搜索,参照“知网”给同类论文提供的分类号进行准确划分,从而为科技论文的准确分类统计提供依据。
3.2 紧跟农业科学研究热点,加大组稿、约稿力度
高校“等米下锅”的学报多,“找米下锅”的学报少[13]是不争的事实,有什么样的米就做什么样的饭也就成为高校学报办刊工作的“常态”,因此也导致高校学报办刊水平的良莠不齐。要想破解这一不利局面,就必须“选对米做好饭”,组稿和约稿工作就势在必行。在农业高校学报的实际编辑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组稿和约稿的重视,变等、靠来稿为要(邀)、约稿,利用发达的通讯条件,通过函约、面约[14]等方式,与校内及国内在土壤、肥料、土壤环境生态、禾谷类作物、作物遗传改良、经济作物、果树园艺、植物病害、畜牧兽医、林业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所加强联系,对主持国家重大农业基础研究的专家要加强关注,及时跟进研究进程并获取相关研究成果,丰富扩大自己的高水平稿源,建立并稳定本刊的高素质作者队伍。同时应当敏锐地把握研究的热点领域,对相关研究加强分析,掌握研究的领先水平,筛选具有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要对编辑部的专业编辑进行合理分工,每人都应有专门的组、约稿任务和工作方向,在一些热点研究领域,编辑部可以拟定题目,向一些土壤学、作物学等农业科学研究的知名教授、资深博士发出邀请,就一些重大问题和研究方向撰写综述,每年甚至每期都应有一些专门组约稿件能够刊发,以提高期刊的被引次数和影响力。
3.3 培养超前意识,及时调整选题,策划报道专题
与各个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相比,高校学报的报道范围因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分布而较为分散,农业高校学报亦概莫能外。笔者的研究也表明,土壤学和作物学是农业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是产出F5000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中,土壤学解决的是立地、肥力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载体。农作物学科是农业科学研究的核心,禾谷类粮食作物、薯类作物、豆类作物、经济作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作物品种改良是保证粮食高产、优质和稳产的前提基础,因此这都是农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因此,农业科技期刊的从业人员需要提高甄别能力,把握研究的领先水平,遴选最具国际水平的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同时还应当注意,有些领域研究热点往往进入高潮期才会被发现,故不能仅仅依照已发表论文的高被引分析结果进行选题和组稿,而应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宏观布局,审时度势,把握国家优先发展与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及其与农业科学研究的关系,随时调整选题策划[14],并能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通过选题策划与设置特色栏目并逐渐形成具有地域、学术特色的高校学报。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2]李云霞.土壤类精品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062-1064.
[3]王松良.作为学科与专业的“农学”之历史反思与体系再构——以农业生态学作为新农学的核心理论科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6):1455-1460.
[4]石光,何荣利,赵洁,等.2001-2004年植物保护学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7):474-477.
[5]闫春伶,程维红.2006-2010年《作物学报》载文被引情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35-238.
[6]张坤,赵粉侠,曹龙.我国林业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49-554.
[7]李洁,雷波,曹艳,等.我国20种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74-78.
[8]张潇峮,张红林,邓薇,等.20种水产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60-63.
[9]吴锦雅,陈望忠,王征爱.关于中图分类号在科技期刊论文中应用的商榷[J].编辑学报,2008,20(6):549-550.
[10]杨继民,郭柏寿,潘雪燕,等.科技期刊数据标志的乱象及统一[J].编辑学报,2014,26(3):243-245.
[11]余朝晖.科技论文中图分类号科学标引的实践与探讨[J].编辑之友,2010(5):100-101.
[12]张世雯.为什么要使用中图分类号[J].中国肺癌杂志,2002,5(3):222.
[13]李建军,肖开提.高校学报的困境、症结与出路[J].编辑之友,2005(6):56-59.
[14]王国栋.高校学报编辑组稿工作浅议[J].学报编辑论丛,2004(12):106:108.
[15]王青.科技期刊稿源的优化控制[J].编辑学报,2004,16(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