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15年5亿码洋“国际大奖小说”品牌的保鲜秘诀2017-06-08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余若歆
2002年,新蕾出版社(简称“新蕾社”)率先引进国际最新、最好的获奖儿童文学作品,适时填补了国外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空白。 15年来,“国际大奖小说”系列锐意创新,目前共包含“国际大奖小说” “国际大奖小说?注音版”“国际大奖小说?成长版”3个书系,发行码洋突破5亿元大关。但它的野心不止于此——朝着中国儿童“一辈子的书”的目标奋进。 创新,系统性引进国外经典 与现在引进版童书泛滥、国内外大奖作品良莠不齐相比,20世纪之初的国内少儿出版环境略显“冷清”——市场上被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一统天下”,尤其缺乏经典的儿童文学阅读品种。但当时,欧美儿童文学发展迅速,且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取材广泛,更具趣味性、时代感和认同感。 据新蕾社副总编辑杨丽萍介绍,新蕾社策划“国际大奖小说”的初衷是希望能够跳出传统经典的范畴,从各国近年来获得青少年文学大奖的图书中选出可读性强、艺术品位高的小说作品,为国内小读者拓展阅读空间,让他们感受多元的世界文化,丰富成长体验。 国际童书界公认的如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等“国际大奖”,在西方的儿童文学领域声望极高,并且都传达着一些基本价值观——爱、正义、自由、平等、公正等。面对诸多“大奖作品”,如何选书是新蕾社国际版权部的编辑们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他们坚持品牌化的产品策略,严格把控思想内涵。杨丽萍表示,虽然一些作品的文本内容很好,但主题、题材、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不适合孩子的阅读需求,“我们会坚决拒之门外”,以此保证每一部进入“国际大奖小说”系列的作品都是“精中之精”。 在不断丰富选品国别、奖项、形式种类的同时,每本书都经历了翻译、文本的精细打磨、装帧设计的本土化等环节。以翻译方面为例,“国际大奖小说”集结了着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法国傅雷翻译奖得主金龙格、童书翻译家柯倩华、青年翻译家梅思繁等国内一流童书翻译家和翻译爱好者;同时,新蕾社还启用了一批文学水平较高的青年翻译爱好者,用他们富有青春动感的文字为作品增添感染力。 沉淀,烹制“新蕾味”品牌大餐 “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作者不同主题的各种作品,引进之初在国内存在着认知度低、缺乏共鸣等问题,销售成绩并不理想。在新蕾社编辑营销团队的努力下,该系列逐渐以优质内容、贴近孩子生活等特质俘获了读者的“芳心”,而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教育意义也成为其畅销、长销的关键因素。《亲爱的汉修先生》《苹果树上的外婆》《蓝色的海豚岛》等单品销量均超过150万册。 如何在国外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融入本土化元素?新蕾社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即“实现每本书超高的内在文学价值和外在精美形式的统一,为小读者打造出值得阅读一辈子的经典之作”。在内容上,“请最合适的人解读最适合的书”。例如《35公斤的希望》一书主打教育话题,以孩子的视角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沮丧、失望等情绪然后产生希望的心路历程展现给读者,颇具励志色彩。该书责任编辑邀请曾任小学校长的着名阅读推广人袁晓峰撰写导读,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对比中外教育方式,极具说服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作品的内涵,提高阅读效果,新蕾社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除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版书的插图外,对于没有插图的作品,还邀请一流画家绘制符合原作风格的插图或封面。 “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如同一个儿童文学宝库,源源不断地输入经典作品,为中国孩子推开一扇通向世界文学殿堂的窗。作为一套“开放式”书系,新蕾社每年都会以3-5本的出版速度为“国际大奖小说”系列补充新品。从2011年开始,该社抓住时机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并将阅读群体进一步细分,开辟了新的产品板块。如2011年将“国际大奖小说”系列较早出版的49册作品进行升级改造,通过重新修订译本、部分作品修复、更换原版插图、加入师生欢迎的导读书评和课件设计、提高纸张质量等方式,推出了全新的“国际大奖小说?升级版”。随后,相继在2013年和2014年推出“国际大奖小说?注音版”和“国际大奖小说?成长版”,通过对读者年龄段的细分实现了产品形态的进一步延伸。 这三条产品线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制作方案:“国际大奖小说”采用32开,根据文本字数进行相应的版心调控;“国际大奖小说?注音版”采用较为大气的偏方形16开,针对读者年龄段较低的特点,全彩印刷居多,采用轻型纸,版式风格更加轻松活泼;而“国际大奖小说?成长版”则采用特规32开,版式设计更为简约,字体字号和版心设置体现“文艺范儿”。这些产品的制作细节都能体现出新蕾社的“匠心”。 传播,产品生机的立体化延续 作为一个成熟的儿童文学书系,对于内容品质和精品战略的坚持,是“国际大奖小说”系列畅销且长销的保证。同时,新蕾社在营销方式上的创新也为该系列形成了持续的热度,“多渠道的差异化营销是该系列永葆生命力、常出常新的不二法门。”杨丽萍表示。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这样一套规模巨大、内容丰富的系列图书在竞争激烈的少儿图书市场上占得先机呢?在渠道方面,新蕾社采取全渠道铺陈策略,地面渠道以各省市新华书店为主,民营书店为辅;网络渠道则针对不同主题开发多种套装销售。2005年以来,新蕾社按照主题、适读年龄等在当当陆续推出“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多种套装,其中“国际大奖小说系列(59册)”一度跻身当当少儿图书销售总榜前三名,带动了所有渠道系列图书的销售。 在营销推广方面,除了常规的新书发布和专项营销活动外,新蕾社还与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和学校进行深入合作,请知名语文教师利用相关图书上好阅读课。此外,随着线上线下营销热潮的兴起,2016年,新蕾社开办了微信课堂,在多个微信群、QQ群接受读者反馈意见,持续分享新书推介,为读者量身定制书单。 杨丽萍分享了该社营销推广的经验:首先,制定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化的营销策略。在该系列上市伊始,新蕾社率先抓住其市场定位——儿童文学、内容积极、文字优美、篇幅适中、贴近生活。根据该定位和读者选购图书时注重品牌的现象,新蕾社专门制定了品牌化营销策略,围绕“做有持久生命力的书系”这一目标,进行全方位丰富、立体的包装,让“国际大奖小说”的品牌深入人心。 其次,注重内容营销。在保证图书质量的同时提炼作品的精神内核,新蕾社的编辑们邀请专家撰写了导读手册、少儿阅读指导、亲子阅读指南等对读者有益的优质内容,同时,对作者进行全方位包装,进一步扩大该系列的影响力。 最后,从读者角度制定产品策略。考虑到不同读者的购买能力和阅读需求不同,在儿童文学专家的专业指导下,新蕾社在“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下又分出了诸多子套系,有 “国际大奖小说分年级套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科学地划分了6个套系;还根据读者兴趣偏好分出了“国际大奖小说分主题套装”,包括“成长励志”“悬疑推理”等,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图书,提高孩子的阅读热情。 融合,儿童阅读的更多可能 随着国内外大奖作品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进入了这片蓝海,面对激烈的版权争夺战,新蕾社版权团队的“独门秘籍”就是自己敏锐的文学直觉,能在作品获奖之前就抢先争取到版权资源,保证了优秀产品的来源。再辅以颇具匠心精神的编辑制作和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在取得可观销量的同时,也收获了读者的口碑。 站在发展的新起点,新蕾社将继续寻找新的突破,续写销量传奇。一方面,从产品结构入手,选择更多题材新颖的国际优秀获奖小说扩充这个大品牌,如该社最新出版的《星期天的巨人》将家庭创意亲子活动与趣味故事相结合,打破了亲子活动书和故事书的界限。 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优质内容资源的优势,尝试IP打造、数字化平台建设等融合发展路径。2016年,新蕾社启动“儿童文学阅读出版交流平台”项目建设,该平台将不断引入优质儿童文学资源,开发阅读课件、教学音视频、直播课堂等服务,试图实现作家、儿童文学研究者、学生、教师、经销商等各方人员的高效互联,预计2017年年底上线。 此外,新蕾社在2017年成立的“童书教学研究中心”,将重点打造以“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为依托的阅读课指导工具书系列,凭借该系列长期以来的版权资源,实现教学研究的国际化。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