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广东经济社推出“复兴之路——提前四年谋划 走在出版前沿

2018-01-2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范燕莹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相关图书陆续推出。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复兴之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系列图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展示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和成功实践。该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等,并获得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根植改革开放热土 尽显出版担当
 
  广东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它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沃土。对于“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图书选题,作为广东本地出版社之一的广东经济出版社,对此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们广经人植根于改革开放的热土,对改革开放或耳濡目染,或亲身经历,确实有着特殊的情感,同时也有着更为强烈的责任感和政治担当意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我们在出版上也要先行一步,在全国率先策划出版反映改革开放及深化改革的图书,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广东经济出版社社长姚丹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
 
  正是出于这种热情,早在2014年,广东经济出版社就开始谋划这一选题。2014年春节,姚丹林拜会经济学家张卓元,拟请他组织一套中国改革开放的丛书,这一提议得到张卓元的认同,并建议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具体负责。7月份,姚丹林带队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院长迟福林就双方合作出版事宜进行会谈。经过沟通,双方决定提早谋划,共同出版一套全面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光辉岁月的丛书。
 
  据姚丹林介绍,最初丛书按改革开放的各个领域划分为12册,但考虑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故增加了《先行者的探索——广东改革开放40年》。因此,“复兴之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系列图书共计划推出13种,包括市场、行政、所有制、金融、社会、环保、计划、文化体制,以及农村、财税、对外开放等,涉及改革开放的各个方面。目前已经推出了8种,另外5种将于年内推出。
 
  以兵团和车轮战术 进行最后冲刺
 
  “我们对书稿的内容质量与出版水平要求很高,要达到国家水准。另外,丛书题材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准确把握的难度较高,这些都是我们要面临的主要挑战。”谈及这套书的出版难度时,姚丹林说。
 
  要以图书形式全面回顾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光辉历程,搭建专业、权威的作者队伍是面临的首要问题。“高层次作者的选择、全面周密的酝酿计划是把握内容、提高质量的基础。”姚丹林介绍,丛书采用主编负责制,都是名家领衔。这些作者大多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是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或学者型官员,有的甚至是改革开放相关政策、相关决策的参与者、制定者。
 
  专家队伍的系统搭建有效保证了图书的权威性,接下来,还要加强流程管理,提高编校质量,打造图书精品。为此,广东经济出版社针对该丛书成立了项目组,确定了该项目的目标、任务、方向以及考核制度。终审提前介入书稿的审读并且仔细审完了全稿,与初审、复审等一起对书稿进行把握;请省内资深专家对书稿进行审读;加强对编辑校对队伍的培训,要求编辑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等改革时政片,提高他们把握内容的能力。
 
  为了保证这套丛书按质按量按时出版,一线编辑也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努力。“终于不再有周末加班的日子了。”一位编辑在图书付梓出版后感慨地发朋友圈说。此前,为了完成任务,编辑们全力以赴,黑白周末连轴转,周末加班成为常态。从2017年9月开始,《复兴之路》出版项目组进行最后的冲刺,采取了兵团作战和车轮战术的形式,进行最后的冲刺。
 
  姚丹林介绍说,所谓的兵团作战就是全社有25位编辑参加编辑审读,车轮战术要求每本书在责任编辑之间交叉审稿。2017年9月,连续4个周末没有休息,下厂期间,编辑们轮流到深圳,蹲守在印刷厂,不顾疲劳,连续作战,通宵达旦看蓝样,于2017年国庆节前赶出了8种图书。
 
  不断完善保证质量 打造传世之作
 
  回顾这套丛书的整个出版历程,姚丹林介绍,自2014年7月开始策划,广东经济出版社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密切合作,历时3年,分别在北京、海口召开了4次大型的编委讨论会,小型编委讨论会更是不计其数,对丛书的写作主旨、主题、结构、体例、框架及作者队伍等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及论证。
 
  “丛书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意义,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要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读者负责,体现时代感、责任感,在政治方向、学术方向、理论方向上,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包括一些观点、数据的引用,事实的论述,要保证质量第一,成为传世之作。”2017年6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编委统稿会上,丛书编委会主任魏礼群强调。
 
  姚丹林说,各位主编对各自领衔负责书稿的严谨态度让人深受感动,主编与作者多次开会,就书稿中的内容一章一章进行论证,还有些老师在交来书稿后,依然在各种论坛或与同行的交流中,就书名或者部分内容反复探讨,不断修改与完善,即使出蓝样后作者还在修改,有的作者还在增加最新的有关改革的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动过程中,大家达成了共识,把主题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来,如《建设共享型社会》《绿色发展》《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等,强化了时代感。
 
  这13本书具体的主题各不相同,因此,策划、出版难度有所不同,要说最难、挑战性最大的,当属《所有制改革与创新——中国所有制改革40年》。该书主编、经济学家常修泽是一位严谨而不乏学术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学者,在产权研究方面造诣很深,被学术界称为“常产权”,在著作中也有不少新的观点和提法。为了保证准确科学,他与编辑就其中的一些提法、观点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多花了半年时间修改,四易其稿,使书稿达到了很高的质量。姚丹林认为,全书立意新颖、数据翔实、史论结合,是一部研究40年来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创新之作。
 
姚丹林介绍,尚未出版的分册,主编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已出版的图书,也将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修订再版,于2018年年中推出,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