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M+Book:释放出版转型内在动力

2018-03-1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章红雨
  “本书附赠:682分钟涉及摄影前后期讲解视频,65篇深度解读专业摄影技术文章,4本摄影师使用的电子书。”

  翻看摆放在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章梓茂办公桌上的这本《数码单反摄影教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首先被封面左上角的这段话吸引了。

  打开封面,记者看到,“扫描二维码,安装加阅APP,注册成功后可以在手机上观看与本书配套的视频和深度解读文章。”

  两段文字、一个二维码,让这本《数码单反摄影教程》大大超出了传统纸质书的概念。这种将纸质出版物与移动终端中的多种媒体形式有机融合而成的新型出版形态,就是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推出的M+Book技术。

  这一技术对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来说,不只是转型升级,也是出版单位寻求“医治痛点”的求索之路。用章梓茂的话说,“M+Book的‘魔力’就在此。”

  一册一码 解决行业多个“痛点”问题

  印在图书第一页的二维码,让记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颇为“神奇”。第一次扫描时,手机上出现的是下载加阅APP的页面。第二次扫描时,该书的配套资源便悉数下载到手机中。第三次扫描时,手机没有任何反应。而当第二人对同一本书进行同样操作时,第二次扫描给出的结果为:“该二维码已经失效”,即无法获取该书配套的数字资源。也就是说,每本图书的二维码与图书一一对应,一本书上的二维码不可多人重复使用。

  这个二维码运用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一册一码”版权保护技术。在章梓茂看来,它可以帮助出版单位有效解决盗版、盗印的问题。

  “一本纸书配一个二维码,读者通过扫码可以免费获取配套的数字媒体资源,但此后该二维码便失效了。”曾为高校教师、现为高校出版社社长的章梓茂,对一些高校学生漠视版权、在复印店集体“盗印”教材感到痛心,也对一些不法商人肆意盗版印刷销售高校教材感到无奈。

  “采用‘一册一码’以后,即使这本书的纸质版被盗版、盗印,也只能盗用纸质部分内容,却无法盗用数字资源。因为盗版者印刷的图书无法实现‘一册一码’,因为盗版书上是同一个二维码,多次扫描是无法获取对应数字资源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认定其为盗版书,从而实现版权保护。”章梓茂告诉记者。

  如果说这个二维码能解决盗版、盗印是第一个问题,那么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间不再“失联”,则是这个二维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以往,消费者购买图书后,读者与出版社、作者便处于“失联”状态。书被谁买去,读者喜欢不喜欢,出版社不知道,作者更不知道,即使读者之间也很难找到彼此结合书中内容进行交流的平台。

  “现在不同了,扫描二维码安装加阅APP时需要用读者的手机号进行实名注册。当读者把购买的图书装入加阅APP书架时,便进入了一个该书作者与购买同一本书的其他读者之间的交流圈。读者可以随时给作者提出意见建议,作者也可以在线为读者进行答疑、解惑,出版社还可以根据作者、读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在之后图书的重印、再版中为编辑进行修订提供决策参考。”章梓茂说。

  当记者谈到在以往的图书中也见过二维码的应用,读者可以直接扫码即可获取相应的在线资源时。章梓茂这样解释:这种用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他看来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每一个资源对应一个二维码,因此给传统优美的版式设计带来的不是美感;另外,这种用法对资源的获取必须实时在线并且后台服务处于正常状态。而加阅APP对在线资源采用的是一次下载、重复使用的策略,因此不受实时网络环境的影响。

  另外,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3D动画到AR、VR的各种数字媒体资源,都需要进行不同的解析才能得到展示。

  “通过加阅APP下载的数字资源,我请业内高手进行奖励性破解盗用,结果连一分钱奖金也没有发出去。这对于一般的不法商人来说,也一定会增加其盗版成本,从而实现对数字资源的加密保护。”章梓茂这样介绍说。

  事实上“一册一码”技术还蕴含着很多能够进一步拓展应用的价值。“因为它能够充分地帮助出版单位追溯图书的应用场景、流通过程与资源使用情况。”章梓茂说。

  边打磨技术,边应用实践,边修改完善,边积累资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几个“边”中,加阅APP顺利地融入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高速铁路、城轨交通、土木、机械、外语、经济管理、人文社科、少儿等多个出版板块中。

  开放的平台 不断加大业内外融合力度

  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承担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ISLI(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国际标准应用示范——基于媒体融合的M+Book”项目结项验收会,于今年2月6日在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召开。

  会上与会专家和相关行业领导对M+Book在资源制作管理、内容呈现方式、用户服务模式、知识服务探索等方面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让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备受鼓舞,认为“这也是M+Book取得的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适合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产品的M+Book技术,是否适合其他出版单位的产品呢?这是参加验收会的专家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出身理工科博士的章梓茂早有准备。回顾4年来M+Book技术研发之路,章梓茂毫不保留地将M+Book技术全盘托出。

  他说,M+Book图书产品目前包含六大模块,即加阅APP、ISLI编码应用、纸质出版物、微信小程序、技术模块、NAS(网络附属存储)复合系统。作为M+Book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加阅APP及管理平台是其中的核心模块。

  出版单位可以利用加阅APP中的商城,在上面直接销售纸质书、电子书,甚至是碎片化后的电子书章节。基于嵌入加阅APP的云课堂直播系统,可以让教师用户以书为单位,结合书中知识内容实现“一键直播”。

  “加阅APP开创了内容服务的新模式。”章梓茂说,“通过ISLI国际标准的应用,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为同行业其他出版单位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系列M+Book产品。”

  从最初的纸书扫码观看三维立体动态影像,到时下最“时髦”的知识服务,4年来M+Book历经不断的自我更新与迭代,逐渐成长为一个兼容性极强的出版物管理系统与通用平台。

  章梓茂的自信与合作者的认可也是密不可分的。“加阅APP在外观设计及功能设计上都能较好地满足我社对于手机移动端读取图书附加资源的需求。多媒体资源载体由光盘改为加阅APP后,使用门槛降低,资源读取便捷度增加,读者普遍反馈使用体验较好。‘一册一码’功能,将图书与读者绑定,也解决了光盘容易被盗版的顾虑。”作为合作者,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评价颇具代表性。记者了解到,人民音乐出版社使用“一册一码”技术装载在加阅APP平台的图书有25种,达72万余册。

  M+Book的作用正在从社内向社外辐射延伸。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已与40余家出版社进行产品与平台交流,为30多家出版社免费制作提供体验产品。而在跨行业服务方面,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基于加阅APP强大的功能,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社区合作,为其成功定制开发社区APP,为社区居民推送喜爱的文字与音视频资源,扩大了出版社对外融合的维度与广度。

  反其道行之 转型升级从自身做起

  在传统出版单位纷纷与技术商寻求合作的当下,作为一家小型的传统大学出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何要走其他出版单位“畏惧”的技术研发之路呢?

  “M+Book源自出版社对一线教师与学生需求的调研。它是结合教育出版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出版社自身资源特点,从实际应用出发落地打造的出版形式。它不仅服务于出版单位,还要服务于教育工作者及读者用户。”谈及M+Book的诞生,章梓茂如是说道。

  随着数字化出版转型号角的吹响,摆在出版社面前的这样两个问题则无法逾越。

  一是把技术外包给技术公司来做,行不行?技术外包的弊端是产品后期修改更新难,且技术商很难真正掌握出版单位的需求,沟通成本高,弄不好传统出版单位就会被技术商牵着鼻子走,把主动权拱手让人。传统出版单位可能甚至成为技术公司的内容加工供应商,而不是出版商。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成为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深层次问题。

  二是转型为纯粹的电子出版物,行不行?数字出版迅猛发展不等同于纸质书的消亡。特别是教材这种有强烈实体感的纸质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无法被替代的。而纸质书的容量和资源展示方式的确又不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和满足21世纪的学生一些阅读习惯。那么,要走就得走依托技术将纸质书与数字媒体资源有机融合的道路。

  理清了这两个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决定从自己日常生产的产品入手,结合实际需求,实现转型升级,自己做自己的技术支撑者。这场原生于传统出版单位内部需求,结合内容资源与技术优势的数字化转型,从启动的那天起,似乎就带着一丝“反其道而行之”的特点。M+Book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内生根发芽,逐渐结出硕果。

  谈及M+Book今后的发展重点,章梓茂依然有很多想法。他表示未来要对目前已有的M+Book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对基础功能部分面向公众适度开源,并提供给其他阅读器调用,用来推广扩大使用。“因为这是一项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下获得的成果,理应有它的公益性”章梓茂这样表示,同时还将不断延伸拓展M+Book的各项功能,加大与同行业、不同产业间融合发展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展技术研发和运营推广工作。

  与四年前一样,章梓茂的“初心”一直没有变。他表示,M+Book是一项开放的技术。随着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希望能够与更多其他出版单位一起运用这项技术来开发产品,解决行业的“痛点”,满足读者精细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服务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

  声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冯宏声:

  随着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迈进深化阶段,传统出版单位要在未来的内容产业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提升在新产业链中的定位。M+Book这个项目实现了多个方面的成果,不管是在ISLI标准的应用上,还是在资源制作和管理上,以及在内容产品的呈现方式上、面向用户开展服务的模式上、知识服务模式新形态的探索上,和总局推动的若干工作方向都是相吻合的。

  北京拓标卓越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安秀敏:

  M+Book是一个出版人将研究成果、产品和技术有机融合的项目。它以用户体验为追求,项目建设目标清晰,成果丰富,技术先进,产品创新,跨界应用示范作用显著,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熊雨前:

  细节体现一个产品的质量和水平,用户体验的好与坏是检验产品的标准。我十分认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转型从自己的产品转起的做法。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就是要从自身的立足点出发,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做。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M+Book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甚至不像是一个传统出版社做出来的产品。希望未来双方能够开拓更多合作空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