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保障机制探讨

2018-03-16 来源:编辑学报
  【关键词】科技期刊  学术影响力  期刊品牌  保障机制

  【作 者】邹海彬 杜宁 张京娜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编辑部,100192,北京;王朋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力》编辑部,510080,广州 。

  【摘 要】给出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定义,提出从加强期刊自身建设、打造期刊品牌、培养学术新人以及争取政策支持等4个方面打造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长效保障机制。指出了加强期刊自身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提升刊物学术水平、提高期刊服务意识、加强期刊信息化建设等。介绍期刊推广与品牌打造的有效途径,包括被尽可能多的数据库收录、探索OA出版、参加/协办/举办学术会议、善用社交媒体以及倡导学术争鸣等。探讨从政策层面为科技期刊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必要性,鼓励将优质的稿件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改变目前国内“唯SCI论”的功利化倾向。

  学术影响力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专业领域中用一种为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其思想和行动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就科技期刊而言,学术影响力是指某一时期内期刊对其所处领域科研活动的影响广度与深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论文下载情况、国际论文比等多个评价指标上,以及编委、专家或作者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作为期刊的编委、审稿专家或作者,可显著提升期刊的被关注度和影响力。

  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在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结果一方面会影响到科研人员的投稿取向,另一方面又会对科技期刊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术影响力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期刊主办单位和办刊人首要关注的大事。

  1、加强期刊自身建设

  1.1、提升期刊学术水平

  期刊内容的学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影响力的大小,如果不能保证期刊的学术水平,不论传播手段有多先进、传播范围有多广、受众有多庞大,也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术影响力更是无从谈起。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根本还是提升刊物学术水平,内容为王;因此,要做好期刊的内容策划、选题与组稿工作,尽量抓到相应层次最好的稿件,摒弃“等米下锅”的做法,力争把期刊办成学术、技术水平和编辑、出版水平均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皆好,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高”“双效”“双爱”期刊。

  针对期刊报道领域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应保持敏感性和前瞻性,可以专栏或专刊的形式进行重点报道,聚合当前某一热点话题的优秀成果,能够显著提升期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例如本刊2016年3月邀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王继业副院长为特约主编出版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专刊,截至2017年6月21日,在中国知网搜索“全球能源互联网”,综合排名前20篇文章中有8篇出自本期,该期的影响力远超往期平均水平。

  1.2、增强期刊的服务意识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期刊来说,其泉源即为作者群体。从本质上讲,期刊属于服务行业,要想获得优质论文,首先要做好作者服务,增强期刊为作者服务的意识。

  1)利用新媒体宣传作者成果,促进成果转化。作者的论文发表后,可综合利用新媒体手段(微信、微博、社交App等)进行宣传,在促进作者成果转化的同时,也可增加论文的关注度和被引用量,从而实现期刊和作者的“双赢”。

  2)利用优先数字出版,快速锁定作者研究成果。论文发表时滞过长可能会影响作者成果得到国内外学界认可的速度,不利于作者抢占科学发现首发权和竞争主动权,优先数字出版则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以技术服务为契机,提升期刊品牌。在做好日常编辑出版工作的同时,加强与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群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与以上3类群体人员分布比较集中的单位合作,探讨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的可行性,包括出版专刊、专栏、论文集,以及提供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等,从而实现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4)缩短论文处理时间,与作者保持良性互动。作者往往比较关注稿件的处理进度,因此要尽可能地加快稿件处理流程,在每个环节及时与作者保持良好沟通。高水平的期刊编辑不仅能够在论文写作方面为作者提供帮助,而且能在专业和学术方面为作者提供建议,从而显著增加作者对期刊的认可度。

  1.3、善用新技术、新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工具层出不穷,也为出版单位提升办刊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

  1)加强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版以及移动出版提供了契机。在传统纸媒日益式微的今天,探索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与移动出版势在必行,数字出版平台与移动出版平台是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与移动出版的基础支撑平台,且目前的模式已相对比较成熟,有先例可循;因此科技期刊应尽快建立这些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助力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

  2)善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期刊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技术手段的革新,利用数据挖掘手段对期刊进行深度分析十分必要。通过深度挖掘期刊数据、数字出版平台相关数据以及专业领域内所有期刊的数据,可发现一些对办刊很有帮助的数据,如作者群体分布、当前期刊报道的热点、零被引论文数量及其分布情况、不同期刊间的引用情况等,从而可有针对性地制订期刊提升策略,提高办刊质量。

  2、打造期刊品牌

  2.1、拓展传播渠道,争取被尽可能多的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论文被有效引用的前提是可被检索到并能够获取全文,在出版业日趋成熟的今天,仅仅依靠期刊自身的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是很有限的,且在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已习惯利用网络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或各类数据库检索文献;因此,期刊有必要被尽可能多的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这样才能提高被检索到的概率,尤其要避免类似“独家出版”的做法,以免固步自封。

  2.2、探索OA出版,促进期刊学术成果传播

  虽然期刊被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可提升被检索到的概率,但下载这些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大多是需要付费的,这为期刊传播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而OA获取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科技期刊应探索并实现自己的OA出版,以促进自己报导的研究成果的传播。

  2.3、参与学术会议,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期刊参与或开展学术活动是增加期刊曝光度,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术会议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学术会议能够提供学科内最前沿、最热点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为介绍和宣传期刊提供了绝佳机会。举办或协办学术会议有助于打造期刊品牌,显著提升期刊的知名度,但举办或协办学术会议的投人较高,如不具备条件,则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来宣传、推广期刊。在学术会议上进行期刊宣传宜提前制订宣传策略,明确宣传形式和目的,并及时做好会后的后续跟进工作。

  2.4、善用社交媒体,拓展宣传手段

  社交媒体已成为国际学者交流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重要渠道,如国内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以及国外的Twitter、Facebook、LinkedIn等。在论文发表后,可及时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论文信息,以便与相关领域学者和媒体分享研究成果。其中中文期刊可将重点放在微信、微博等国内社交平台上,而英文期刊则可将重点放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有针对性地拓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5、倡导学术争鸣,正视学术批评

  近年来的学术氛围、学术风气出现了种种弊端,学术腐败屡见不鲜,尤其是近期频发的国外期刊针对国内学者的大量撤稿事件,学术争鸣与学术批评的弱化可以说是主要原因。学者们写文章温良恭俭让,你好我好大家好;刊物发文章自说自话多,质疑批评少。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一是学术评价庸俗化,不让争鸣;二是学者关系人情化,不敢争鸣;三是学术研究工具化,无意争鸣;四是研究能力初级化,不能争鸣。而学术批评则应有理、有据又不失风度,即是学问之争,不是感想之争、意气之争、感情之争。科技期刊应倡导学术争鸣与学术批评,允许并鼓励合理的不同声音,学术争鸣与学术批评是学术进步的必由之路。

  3、培养学术新人

  高水平学术论文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根本因素,但这也导致目前不少期刊热衷于发表领导、专家、大牌教授的文章,以身份取文、唯名择稿、以人定文现象比较严重,进而导致学术歧视。其实一种成功的期刊,不在于其发表了多少名家的稿件,而在于发现和培养了多少青年才俊。

  从学术人才的成长过程来看,任何一个学术领域的人才、专家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即其在所在学术领域的科研水平逐渐系统、深化的过程。科技期刊若能借助自身资源参与并指导青年学者的课题论证、立项等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使青年学者的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尽早凸显,并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出来,可加快青年人才的培养,促进学术新人的发展与成长。这同样要求编辑有能力发现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前沿、热点及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学术新人及其突破性的论文,及时刊载出来,并对学术新人加以扶持和培养,使之逐渐成长为本领域的真正学术人才,同时为期刊储备了学术人才资源,实现共赢;因此,科技期刊应坚持学术民主,不搞论资排辈,不以名气、权威压人,培养学术新人,从而实现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

  4、争取政策支持

  4.1、调整科研评价管理政策,鼓励优质稿件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SCI收录论文数量为重要考核指标的科学评价体系,大学的学科评估排名,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评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申报,科研项目审批结题等,无一不以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为重要考核指标和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级科研项目最终验收也均要对SCI的论文数量进行考核。此外,对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年终奖励、优秀人才选拔、人才引进等,SCI论文的数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在这种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下,唯SCI论大行其道,国内的高水平论文大量外流。

  国外的大型出版集团运作模式比较成熟,在收取了作者的大量版面费后,又将论文高价卖给我国,极具垄断性。这不但直接扶持了国外期刊,而且威胁了我国的科技安全;因此,在政策层面应尽快改变现有的一些歧视国内科技期刊的现状,建立客观、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改变高质量论文外流的状况,鼓励优质稿件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4.2、鼓励双语办刊,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很多国内的中文期刊学术水平并不比国外差,有些甚至远高于国外同类期刊,但受制于语言,无法吸引国外的优质稿源。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国际交流语言,要想更好地、有效地在国际上传播中国的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就必须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开放办刊,采取双语出版的新模式,扫清政策层面的障碍,改变期刊发展定位,更好地吸引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可使中国的学术期刊更好地走向世界。

  5、结束语

  学术影响力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科技期刊应着重发力自身建设、期刊宣传与品牌塑造,同时争取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扶植与支持,完善与改进学术评价机制,鼓励优质稿件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期刊管理部门、主办单位、办刊人员、作者、读者等社会各方统一认识,不断探索与实践,通力配合,方能形成保障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长效机制。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