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计划2013—2015年D类项目入选期刊的办刊进展

2018-05-04 来源:《编辑学报》
  【关键词】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英文科技期刊  新创办期刊  国际影响力
 
  【作 者】赵勣: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李芳:中国科协。
 
  【摘 要】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支持创办一批能够代表我国前沿学科、优势学科或填补中国学科空白的英文科技期刊。一期(2013—2015年)D类项目入选期刊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国内外专业学科领域显示出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对入选期刊办刊进展的梳理,总结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以及实践经验。为二期(2016-2018年)D类项目入选期刊以及更大范围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一期项目D类入选期刊的总体情况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影响力计划”)是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六部门联合实施,面向全国英文科技期刊的重大资助项目。项目从2013年启动至今,已累计支持国内英文科技期刊260项次,是国内迄今为止对英文科技期刊支持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专项支持项目,有效促进了我国优秀科研成果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影响力计划一期项目(2013-2015年),经形式审核申报材料、现场答辩、专家评审和项目公示等程序,累计支持D类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30项次,具体名单见表1。
 
  表1  影响力计划一期项目D类入选期刊名单

序号 期刊中文名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创刊年 刊期 投审稿系统 海外发行平台
D1 摩擦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013 季刊 ScholdarOne SpringerLink
D2 概率、不确定性与分量风险 山东大学 教育部 2016 季刊 Editorial Maneger SpringerLink
D3 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科协 2009 季刊 Journalx(玛格泰克) Inetiwtion of Engine ring and Technology
D4 中国科学: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等 中国科学院 2014 月刊 ScholdarOne SpringerLink
D5 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教育部 2016 无固定刊期 NPG Manuscript Tracking System Nature
D6 慢性疾病与转化医学 中华医学会 中国科协 2015 季刊 EES(Elsevier) ScienceDirect
D7 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卫生厅 2002 双月刊 ScholdarOne ScienceDirect
D8 世界儿科杂志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省卫生厅 2005 季刊 ScholdarOne SpringerLink
D9 纳微快报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2009 季刊 ScholdarOne SpringerLink
D10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国科协 2009 季刊 EES(Elsevier) ScienceDirect
D11 数学研究讲展 北京大学 教育部 未出版
D12 环境核算与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2013 季刊 尚无,投稿给主编 L&H Scientific Publishing
D13 管理科学学报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等 中国科学院 2016 季刊 ScholdarOne 尚无
D14 应用大然产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等 中国科学院 2011 双月刊 Editorial Manager SpringetLink
D15 眼与视觉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省教育厅 2014 无固定刊期 Editndsl Msnager BMC
D16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国科协 2015 季刊 Editorial Manager BMC
D17 临床转化神经科学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015 季刊 ScholdarOne 尚无
D18 现代电力系统与清洁能源学报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 2013 双月刊 Editorial Manager SpringerLink
D19 计算可视媒体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015 季刊 Editndsl Msnsger SpringerLink
D20 分析检测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等 中国科协 2017 季刊 Editorial Manager SpringerLink
D21 光子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13 双月刊 Prism OSA Publishing
D22 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等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6 双月刊 Evise(Elsevier) ScienceDirect
D23 国际创新研究学报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2017 季刊 ScholdarOne 尚无
D24 国际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陕西省卫生厅 2008 月刊 ScholdarOne 尚无
D25 亚洲泌尿外科杂志 上海市医学会等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4 季刊 ScholdarOne ScienceDirect
D26 肝脏研究 中山大学 教育部 2017 无固定刊期 Evise(Elsevier) ScienceDirect
D27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5 季刊 ScholdarOne 尚无
D28 绿色能源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中国科学院 2016 季刊 Evise(Elsevier) ScienceDirect
D29 地下空间 同济大学 教育部 2016 季刊 Evise(Elsevier) ScienceDirect
D30 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 重庆功能材料一期刊社有限公司 重庆材料研究院 未创刊
  注:序号D表示影响力计划D类项目数字1-10,11-20,21-30分别为2013,2014,2015年度入选期刊,此标记将在后文中沿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影响力计划一期项目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人选期刊在国内外专业学科领域显示出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并被国际主流检索系统收录。根据JCR 2017公布数据,《纳微快报》《光子学研究》和《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等3种人选期刊被SCI收录并进人所在学科Q1区。根据Scopus 2017年数据,《光子学研究》《纳微快报》《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摩擦》《世界儿科杂志》《电子学报》《环境核算与管理》等7种人选期刊被该数据库收录,其中《光子学研究》与《纳微快报》在各自划分的学科领域内进人前10%。可以说,部分新创办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国内同类期刊,向国际一流期刊靠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2、影响力计划一期项目D类入选期刊的出版实践
 
  相比已出版期刊,新创办科技期刊存在知名度低、影响力小和优质稿源缺乏等劣势。如何开拓创新,在现存的学科出版生态环境中寻找突破口,一直是新创办期刊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影响力计划D类项目的人选期刊大多为我国优质的出版资源,以发展成为高质量、国际化的学术期刊为目标,同时具备以下3点优势:1)主办单位、出版单位有强烈办刊愿望,可以提供丰富学术资源和经济保障;2)代表我国前沿学科、优势学科或填补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学科空白,有望成为中国强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的交流展示平台;3)通过项目,获得主管单位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支持,并有50万元启动经费支持。
 
  30种人选期刊中,29种期刊已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创刊批准,28种期刊已正式出版,各刊具体创刊年份、刊期、采用的投审稿系统以及海外发布平台等相关统计数据详见表1。其中D11《数学研究进展》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刊的批复,却因稿源不足,迟迟不能创刊出版,D30《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至今未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报创刊申请,具体原因不详。
 
  本节将系统梳理影响力计划一期项目D类已创刊出版期刊的办刊进展,并重点考察《摩擦》《纳微快报》《光子学研究》和《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等优秀期刊,以这些期刊为范例,探索新创办科技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路和措施。
 
  2.1、办刊队伍建设
 
  主编和编委会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树立新创办期刊的品牌形象、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和提升学术质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创办期刊的学术形象主要由主编、副主编以及编委会阵容决定。以《摩擦》《纳微快报》《光子学研究》为例,期刊主编都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担任。聘请有办刊热情、懂得国际规范和广结学术人脉的中国学者来担任主编对新刊发展至关重要。英文科技期刊通常外聘有国际视角和丰富办刊经验、目前在该学科领域积极活跃的海外专家,组建核心团队。核心团队在掌握该学科领域国际期刊出版现状的基础上,寻找新刊突破口,制定发展方向和实施计划,并组建更广泛、多元、国际化的编委会。据不完全统计,28种已正式出版的人选期刊中,有20种期刊海外编委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有6种期刊海外编委的比例超过75%。多元国际化的编委会,意味着多元国际化的审稿专家,以及多元的国际稿源和读者群。“多元”既代表子学科覆盖全面,也包含地理分布广泛。学科发展主流国家和后进国家的共同参与,给期刊带来不同的视角和声音。
 
  建章立制,及时制定编委会工作制度,对编委会的组成、任职条件、职责以及任期等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审稿制度、编辑部工作章程,使期刊工作有章可循。建设人才队伍,培养高素质、专业的编辑团队,有助于办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精品期刊。“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水平的学术期刊”,这句话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界的共识。以《光子学研究》为例,出版单位中国激光杂志社与美国光学学会成立联合编辑部主持期刊出版工作,每月召开电话会议,定期互访。杂志社还选派骨干编辑前往国际著名出版机构学习访问,包括美国光学学会、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美国科学促进会、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等,以提升业务能力。
 
  2.2、学术质量控制
 
  为保证期刊正常出版,设定合理刊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如表1所列,28种已正式出版的人选期刊,有18种季刊,5种双月刊,2种月刊,3种无固定刊期。数据显示,季刊占绝对多数,这是因为新创办期刊优质稿源有限。当期刊的优质稿源增加,特别是高质量自由投稿量增加,季刊的刊载量不能满足出版需求时,可缩短刊期为双月刊或月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推广,传统刊期的概念正在逐渐弱化,在线出版、网络营销、按需印刷已成为一种出版趋势,不设固定刊期的出版形式逐渐被出版单位和作者、读者所接受。
 
  通常,新创办期刊自由投稿为零。期刊的正常出版并组织高质量稿源,主要依靠主编、副主编及编委的供稿和约稿。以《纳微快报》和《摩擦》为例,《纳微快报》前2期稿件和《摩擦》前2年8期稿件均来自期刊编委。创刊后的第卜第2期甚至更长时期的稿件学术水平基本奠定了该刊的基调[6j,并在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期刊引用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全力支持。同时,无论是供稿还是约稿,期刊都严格实施同行评议,《纳微快报》和《摩擦》都采用了单盲评审形式对稿件进行评审,确保稿件的质量。
 
  合理的内容设置同样是新创办期刊快速获得科研人员关注的有效途径。跟踪学科领域重大科技动态,邀请国际专家就一个热点问题集中探讨,以专刊专栏的形式出版,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以《摩擦》为例,期刊主要发表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和研究类文章,且每年出版1期专辑(Special Issue)。根据该期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出版4期共29篇文章(不包括编者序言和勘误),其中综述文章为6篇,追踪学术热点组织约稿10篇,2015年第2期组织出版了关于摩擦科学的专刊,2015年第4期组织出版了关于摩擦学工业应用的专栏。又以《光子学研究》为例,期刊紧扣光子学发展前沿,积极组织如二维光子学材料、太赫兹光子学、集成光子学在内的多个高质量热点专题,如二维光子学材料专题,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6篇,出版后的半年时间内SCI期刊引用接近60次,单篇最高被引高达12次。目前,期刊收到的自由投稿量高,很多论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国际作者比例为44%左右,充分证明了国际学者对该刊物的认可。
 
  2.3、出版方式革新
 
  规范、先进的出版流程为文章发表的时效性和高质量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如表1所列,28种已正式出版的人选期刊中有27种期刊采用网上投审稿系统,比较常用的是ScholarOne系统和各国际出版集团配合其数字平台建设的投审稿系统,如Springer Nature公司SpringerLink平台和BMC平台的Editorial Manager系统,Elsevier公司ScienceDirect平台的Elsevier Editorial System系统和最新推出的Evise系统。只有1种期刊目前尚未启用网上投审稿系统,通过邮件形式接收稿件。
 
  为提高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期刊将数字出版内容与国际数据库对接,有效利用其强大的检索功能,让更多的国际学者查阅到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28种已正式出版的人选期刊,有23种期刊与海外出版机构合作,加人其国际数据库平台,其中:12种与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合作,9种加人SpringerLink平台,2种加人BioMedCentral平台,1种加人Nature. corn平台;8种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加人ScienceDirect数据库;1种因为学科相关性,加人了美国光学学会出版平台OSA Publishing;其余2种在其他海外出版公司数字平台上。
 
  开放获取模式为读者提供无障碍阅读,方便读者使用论文,最大范围提高论文的国际传播范围和利用效率。28种已正式出版的人选期刊全都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开放获取阅读模式,并可追溯到创刊号。大部分朗刊在自建网站上和国际数据库平台都提供全文开放获取。只有《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儿童临床与基础))2种期刊在国际数据库平台采用付费阅读方式,在自建网站上提供全文开放获取。
 
  数字出版技术为期刊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资源。期刊出版的核心技术已经从内容的可发现性转移到内容的可利用和再利用。数字平台开放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电子pdf文件,而是数字化文字内容、生动详实的图示、视频记录的实验过程以及可链接的参考文献。以医学类期刊《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为例,该刊2016年创刊,借助Nature. corn数字出版平台,提供了高像素的彩色图示,参考文献也提供了多源链接,链接到PubMed数据库、美国化学会数据库(CAS)等,内容生动活泼,方便阅读。
 
  新创办期刊也积极探索与社交媒体的深度融合,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更及时、便捷的内容服务。如《光子学研究》的出版单位《中国激光》杂志社整合旗下7种光学期刊的资源,建立了“中国激光”微信自动应答服务平台。微信平台除推送最新期刊内容、学科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外,还提供关键词索取论文服务。作者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平台查阅投稿指南、跟踪稿件状态以及支付费用。新媒体和传统期刊出版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学术出版的形式,提升了期刊的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
 
  2.4、科研诚信的建设
 
  近年来,国际撤稿事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中国学术界的声誉,也削弱了中国科学界的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最终报道的“守门人”,坚持公正、客观、严格、规范的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学术诚信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随着新创办期刊的影响力提升,自山投稿量逐渐增加,出版单位须加强论文发表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大部分新创办期刊在投审稿系统中就科研诚信问题有详细的解释说明文字,使得作者在投稿前,对稿件可能涉及的剿窃、署名不端、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捏造或篡改数据等问题,以及实验中涉及的人和动物研究对象的不当使用等科研伦理问题和出版道德规范有清楚的了解。在投稿过程中,协助作者注册使用ORCID作者身份识别码,确保一人一证,避免作者姓名的混淆。同时,大部分期刊对稿件采用CrossCheck, iParadiams等对比查重软件等方式来识别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做到有效检测。对于已发表的论文,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不包庇不隐瞒,积极调查核实并进行处理。如《国际眼科杂志》就2015年发表的一篇稿件,经核实属一稿多投,在2017年进行了撤稿处理,并在期刊网站上进行公布。
 
  2.5、特例分析
 
  除了在出版内容、出版方式、科研诚信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推进加强,优秀的新创期刊还具备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出版优势,加速培养办刊能力。以《光子学研究》为例,出版单位《中国激光》杂志社,整合旗下7本中英文光学期刊,率先在国内探索专业学科集群化经营发展。该杂志社旗下的《中国激光》和《光学学报》是国内同学科龙头型中文期刊。杂志社采用老刊带动新刊发展的共生模式,对中文期刊的论文发表领域和活跃度进行深人分析,为《光子学研究》的学科、主编、编委会以及出版模式、国际合作等重要因素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又以《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为例,出版单位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包括《中国科学》系列、《科学通报》和《国家科学评论》在内的19种中英文学术期刊,利用期刊集群优势,与国外出版公司合作,争取合作利益最大化,在和国外出版商合作的同时,也积极提升自身的办刊能力,建设开发自主化的数字平台,共享出版资源。
 
  3、思考与建议
 
  科技期刊是激励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反映国家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科技期刊高端供给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整体影响力不高。同时,报刊出版处于总量控制、结构调整阶段。为实现科技期刊整体结构优化,需在总量适度控制的前提下,优胜劣汰,支持创办符合科技发展需求的新刊,淘汰和变更不符合科技发展需求的老刊。D类项目已经成为优质出版资源实现创刊的“绿色通道”,缓解了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不足、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对英文科技期刊改善供给、提质增效和优化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国际影响力计划一期项目(2013-2015年)D类人选期刊办刊情况的梳理,本文提出以下3点建议:
 
  1)创办科技期刊,需站在一个高起点进行谋划。科研水平发展到国际领先水平,论文产出足够提供有效的内容支撑,科技期刊才会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规划,应综合考虑我国前沿学科、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平衡发展。新创办期刊既要成为有效增量,其产生的行业竞争也将进一步激活期刊存量,积极推动学科的整体发展。
 
  2)我国科技期刊大部分以编辑部形式单刊运作。以影响力计划一期(2013-2015年)D类项目的入选期刊为例,除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研博翰(北京)出版有限公司和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出版单位之外,其他出版单位均为非法人编辑部。编辑部的主要职责是把控期刊内容,很难完成从编辑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更不具备应对出版行业产业化发展变化的能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共建共享出版资源,除了在数字出版、网络平台等技术领域建设,还需进一步推动在管理方式上的改革创新,为实现期刊跨主办单位、跨主管单位、跨学科以及跨地域资源整合提供体制机制上的保障。
 
  3)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推动科技期刊的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发展,需从经营理念上作出根本改变,加快构建以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