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触网年龄渐低 “后喻文化”悄兴

2014-12-0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孙海悦
  本报讯 (记者孙海悦)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3~2014)》日前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显示,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越来越低,一种前辈向后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正悄然兴起。
 
  超九成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蓝皮书显示,超过九成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但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在所调查的10个省份中,沿海省份相较于中西部省份有较高的上网普及率。农村未成年人未上网人数近20%,而城镇只有不到10%。这些差异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存在一定相关性。
 
  从纵向比较的角度来看,2010年有超过五成的城镇未成年人在10岁以前第一次接触网络,至2013年,在8岁以前首次触网的比例已经超过五成。农村也有超过五成的未成年人在10岁以前首次接触互联网。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的首次触网趋向低龄化,且具有触网年龄越来越低的趋势。
 
  半数孩子认为父母上网技术逊色
 
  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已经出现主动向孩子或同辈人寻求帮助以拓展互联网知识和提升技能的倾向,他们“有时”或“经常”主动与孩子讨论上网情况的比例合计达四成。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动摇了成年人的权威地位,一种前辈向后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正悄然兴起。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52.8%)的孩子认为父母的上网技术比自己差;另外,大部分的父母对于孩子上网还是持有“不太支持”或“禁止”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客观认识到网络在未成年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于孩子的网络运用提供有效、科学的指导,并教会他们甄别信息以及避免网络风险。
 
  四成孩子每月为网游付费
 
  蓝皮书调研数据显示,有四成以上(42.00%)的孩子每月为网络游戏支付费用。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儿童零用钱开支里的重要项目。
 
  从年级的角度看,各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前五位与全国调查结果的前五位重叠,只是排名不同。从游戏的种类上看,孩子们喜欢玩的手机/平板电脑游戏,和成年人的选择没有太大分别。
 
  蓝皮书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联合青少年及互联网等方面相关专家,吸收借鉴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编写而成。据了解,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自2006年开始,成立“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以全日制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调查对象,对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态度、行为及其父母对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态度和行为开展一系列调查。每年基于大规模样本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数据,成为了解和认识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的宝贵资料。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