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用引导法促进编辑工作有效沟通

2018-06-2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郑莉
  编辑是一个非常强调沟通的职业。如何把握好沟通的分寸、掌握沟通的艺术,使沟通发挥最大的成效,常常是困扰编辑的一个难题。沟通不仅是一门艺术,也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法与工具。最近几年,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尝试运用引导法优化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互动,取得一些成效。

  引导是一种理念,强调连结、体验、尊重、参与和分享;它更是一种方法,通过设计和管理团队合作过程中的结构和进程,促进团队有效地进行决策和决策后的积极贯彻执行,帮助团队完成其使命。

  组织引导的人被称为引导者。与我们惯常认识的教师、专家等权威人士不同,这里的引导者是指帮助一群人形成共同目标并实现目标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引导者要保持中立,也就是说,他是站在参与者后面起推动作用的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的人。引导者的核心角色是设计和管理过程,调动团队智慧和能量,群策群力达成目标。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讨论书稿样章修改的具体实例,来感受引导技术是如何在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中发挥作用的。

  讨论过程再现

  背景:差异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点之一。笔者所在的教育科学出版社在推出《差异教学论》《模式与变式:一所小学的差异教学探索之旅》的基础上,希望在学科差异教学上也有所拓展。于是,在收到Y老师有关数学差异教学书稿目录和样章后,组织了一次书稿修改讨论会。除作者外,特邀了《差异教学论》作者华国栋研究员作为专家代表、来自一线的数学教师作为读者代表和编辑部同事等,一起参与讨论。

  过程:

  (1)开场:好书的标准(有主题的讨论)

  ①请大家首先从读者的角度思考以前读过的学科教学指导类好书,它们有哪些特点吸引了自己。

  ②请大家像爆米花一样“砰砰砰”地把想法用一句话快速地说出来,引导者请人在下面记录、会后呈现。

  ③请大家就刚才所说的这些情况用短语进行概括,形成好书的标准,并呈现记录。

  (2)阅读与讨论:关于数学差异教学图书样章(焦点讨论法)

  ①听作者介绍背景和阅读差异教学相关样章。

  ②组织焦点讨论:a.从这几份材料里,你看到了哪些关键词、关键的概念?围绕数学差异教学,你还可以为大家补充哪些事实性的信息?b.结合这些材料和大家补充的信息,哪些内容让你读起来比较感兴趣?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有些困惑、纠结?哪些内容如果让你来撰写,你会觉得很有挑战?c.你觉得Y老师的书稿想要传递哪些重要的信息给数学老师?华老师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外的差异教学选题情况介绍,对撰写数学差异教学书稿有哪些启示?d.接下来,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结合刚才大家谈到的问题,对书稿做怎样具体的修改?

  (3)给出建议:如何完善Y老师的书稿(卡片风暴)

  ①请大家结合刚才讨论的好书的标准和了解的背景材料,看看如何修改和完善这本数学差异教学指导用书。每人想出8—10条写作和完善书稿的策略。

  ②两人小组讨论,得出10条组员都认可的策略,分别写在卡片上,并用带有动词的短语形式。

  ③请每组上交4张“最大胆的修改意见”卡片及4张“最稳妥的修改意见”卡片,随机贴在墙上,让大家观察同类、进行合并。

  ④为划分出的类别起初始标题,写在便利贴上。

  ⑤5个类别出现后,让大家将手上卡片标记相应的符号(不同类的不标),并收集所有卡片上来,边念边贴,适当归类,为所有类别卡片起初始标题。

  ⑥思考如果用一两个描述性的词来描述某一类别的主题,会是什么词?将主题词逐个写在画有边框的卡片上,替换初始标题。而这些完整的标题以及下面具体的策略就是接下来作者要改进的行动框架。其下就是可操作的修改措施,甚至会具体到每个章节应该如何修改。

  参与者感受

  讨论进行了近3个小时,参与者始终保有充分的热情,积极思考,贡献智慧。讨论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烧脑的讨论,因为他们的大脑始终在不停地运转,但也是一次令人兴奋的讨论,原来关于书稿修改的讨论还可以这样进行。

  其中,Y老师表示她最受启发:原来以为自己的书稿框架已经比较成熟了,只剩填充内容就可以了,没想到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她这次既听到了专家、编辑等专业工作者的声音,更听到了来自一线教师读者的真实声音。

  华老师表示,他对这次讨论的形式很有感触,这次亲身经历后发现它确实更能激发人的思考和参与热情,以后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可以尝试运用。

  一线教师代表也表示,这样的讨论不但让他们了解了什么是差异教学,而且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借鉴到日常教学中,相信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

  反思与启示

  通过好书标准的讨论,让作者转换身份,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问题。作者与读者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的,作者也是读者,读者也可以成为作者。在上述案例的第一个环节讨论中,作者转换身份成为读者,回想自己喜欢阅读的图书的样子,并试图总结出来。当他在这样思考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转换自己的立场,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其他参与讨论的真实的读者意见也更容易让原本的作者理解与接受,从而更倾向于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完善书稿。

  好书标准的讨论相当于树立了标杆,让大家在对书稿修改时更加有据可依、理性思考。第一环节形成的好书标准其实也为参与者树立了一个理想书稿的标杆、范例,这样在后续深入对书稿修改的讨论环节时,参与者能有所参照,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思考,而非完全凭个人的主观感受表达意见,也避免了冷场、不知如何提出对书稿的修改意见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作者也更容易产生完善书稿以使之尽可能达到理想标准的修改愿望,并易于接受其他人对自己书稿提出的修改意见。

  焦点讨论法使讨论更有逻辑和层次,从而使参与者更顺畅地思考和表达。焦点讨论法遵循的4个层次让讨论更有逻辑,即它先从相对简单的事实出发(如记住了文章中的哪些关键词或观点等),再让参与者宣泄和表达情绪(如其中读来感兴趣的、困惑或纠结的内容是什么等),然后吸收更广泛地信息分析、诠释(如书稿想给读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已有成果对完善书稿有什么启示等),最后很自然地再进行提升、升华,过渡到讨论最重要的议题上(如如何修改完善书稿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焦点讨论法的每个问题不一定都要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头脑中的反思、书面表达、图画、动作等多种形式。

  结构化流程使参与者更容易摆脱孤单状态,获得集体力量的支持。引导策略特别强调“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体分享”的结构化流程,它既尊重了参与者的独立思考,给与参与者充分的个人空间,又强调了在集体中分享交流并最终达成共识的重要性。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也需要设计和组织一些现场的活动(如读书会等)来促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达成共识,而这一结构化的流程就给沟通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脚手架。

  视觉化的呈现有助于激发参与者的热情,给其留下深刻印象。讨论不应只有语言表达,还可借助多种形式,其中视觉化的呈现形式就非常易于给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帮助他们回顾已讨论过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上述案例中关于好书标准和书稿完善的讨论,就充分利用了卡片将大家的思考呈现出来。特别是在最后关于书稿完善的讨论中,经过不断归类、整理,卡片形成类似于柱状图的多列内容,给人以深刻印象。最终得出的每列的名称(行动策略)则更容易让参与者特别是作者,感受到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全部讨论结束后形成的视觉化成果也让参与者更有成就感,让作者更有完善书稿的动力,让读者对本书更有期待。

  通常,编辑的工作都是比较按部就班的:作者投稿—编辑给出能否出版或具体的修改意见—作者修改,交稿—编辑整理书稿,开始审读—编辑返回审读意见—作者修改……这样的沟通常常是单方面的、缺少互动的,也就难以调动起热情和活力,难以产生创新。通过运用引导法,我们不仅有了创新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思维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更看重人的因素,更重视与作者、读者的平等互动,更强调经验与体验,甚至可以说,我们与作者和读者变成了一个团队,希望更多的编辑同行能了解、学习和在编辑工作中实践引导,为图书出版赋予更多的活力。

  (作者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