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唯有用心始得真金——对提升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价值的思考

2018-07-06 来源:《编辑学报》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价值;职业要求;职业责任
 
  【作 者】宫福满: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
 
  【摘 要】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创新信息传播的组织者、守门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基于工作实践,认为在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只有用心践行编辑职业要求,才能彰显风采、谋求作为,不断提升职业价值。这种用心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用恒心落实办刊宗旨;二是用热心服务作者读者;三是用细心维护刊物声誉;四是用狠心净化学术环境;五是用真心对待编辑岗位;六是用决心提升核心能力。
 
  国庆长假,休整之余,恶补阅读。其间再次拜读了李兴昌先生的《随想:内容为王·质量第一·期刊永存·编辑万岁》一文,切实体会到李兴昌先生对科技期刊工作的深人理解、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厚重感情,以及字里行间浸透着的老一代中国科技期刊人的强刊梦。同时也引发笔者的思考:面对当今科技期刊竞争态势,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形势,科技期刊编辑群体如何行动,才能彰显风采、谋求作为?根据笔者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20余年的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心践行编辑职业要求、提升编辑职业价值。
 
  1、用恒心落实办刊宗旨
 
  办刊宗旨是刊物的方向、目标及落实手段的综合,是刊物竞争力的源头,没有明确、恰当办刊宗旨的科技期刊,无法实现其价值与功能。办刊宗旨也是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理想的反映,是其意志的明确化,科技期刊编辑要通过刊物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这种意志的落实与达成。一方面,刊物要准确定位。定位不准确,刊物办刊宗旨就成为无本之木,刊物就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就谈不上合理的服务方式,更遑论服务质量。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在日常办刊工作中,不断反思、校正、优化办刊理念,提炼办刊思路与旨趣,进而确定办刊定位,最终形成稳定的办刊宗旨。
 
  另一方面,要设计科学刚性的管理制度。编辑出版管理制度,是保证刊物出版系统按既定轨道运行的保证,好的管理制度是刊物实现良性发展的护身符。科技期刊的约稿制度、审稿制度、编辑制度、校对制度、学习制度等,使编辑工作符合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要求,使编辑工作能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从而减少了盲目性。管理制度应是一种刚性约束,如果制度像“橡皮泥”“墙头草”,收放不定、左右摇摆,只能是一纸空文,就无法落实办刊宗旨、实现办刊目标。
 
  科技期刊办刊宗旨的落实非一日之功,需要办刊人付出智慧、意志,更需要为实现长远办刊目标孜孜以求的恒心。特别是在网络技术极速发展、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前,科技期刊编辑更需要一份坚持与定力,才能把刊物办成高水平、受人尊敬的学术老店、创新圣殿。
 
  2、用热心服务作者读者
 
  作者与读者是科技期刊服务最主要的两极,富有创新能力的作者资源、具有长久忠实度的读者群体,是科技期刊持续发展的保证。首先,要努力发现作者。刊物提升竞争力,最终必须也只能依靠高水平稿件,因此,从众多来稿中发现具有创新潜力、有学科热点引导力的高水平作者,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着力点。科技期刊编辑要有高远的学术眼光,要用真诚和热心,去亲近和联络发现的优秀作者。优秀作者能在学术上不断超越前人与自我,同样,把优秀作者笼络在刊物周围,需要科技期刊编辑有思想有底气,有敢于到学科演进脉络里中流击水的胆识。
 
  其次,要重视作者教育。作者教育对科技期刊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除了要在论文写作规范方面对作者“授人以渔”,科技期刊编辑还要扮演好爱护、引导者的角色。众所周知,作者学术生涯的推进,受其可持续创新潜能、创新悟性影响,也与其学术声誉有关。有的作者为学术晋升等一时之需,不惜挺而走险,导致在学术网络中留下不端痕迹,造成终身遗憾。纵观科学史,因一时不慎使学术生涯戛然而止的并非个案。因此,作为科学守门人的科技期刊编辑,理应从培养、呵护作者的目的出发,通过认真的审查把关和刊物发文的示范效应,引导作者发现、研究、解决真问题。
 
  第三,要学会尊重作者。办刊者不当使用发稿权力,完全漠视作者意愿与诉求,最终必然让作者远离刊物。科技期刊编辑要基于人文关怀的视角,给予作者足够的尊重,比如要做到及时处理稿件,提高作者的科学发现被认可、被传播的速度;对那些还没有进入主流学术圈的无名作者,给予必要的重视;热心真诚地与作者交流,让作者受益于与编辑的学术互动,等等。这些做法,必然会激励作者的创新热情,使刊物获得发展动力。
 
  第四,要关注读者需要。毋庸讳言,由于受不合理学术评价机制的影响,国内学术期刊只顾作者不顾读者的现象是存在的,它会使刊物发展环境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办刊者务必引起重视。作为刊物服务的重要一极,失去读者就失去了方向,刊物价值也变得无解。科技期刊编辑要真正担当起责任,要以如临如履的自觉,从读者需要出发,做好整体策划、风格设计、栏目拟定、稿件选择与组合,加之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送论文,这些付出热心、认真与汗水的工作,必然会让读者信赖与敬畏,读者甚至将刊物视为自己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关注刊物的得失,刊物成为其精神家园与心仪之所。
 
  3、用细心维护刊物声誉
 
  在充满竞争的学术共同体中,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创新成果传播的媒介,有可能被推到学术利益多方博弈的风口浪尖中,此时刊物会面临声誉风险。良好的声誉是刊物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基础,细心维护刊物声誉,是科技期刊编辑的必然责任。
 
  第一,科技期刊编辑要慎用权力。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的特殊性,使编辑的权力说小很小,说大也很大。因此,不误用、滥用手中的权力,是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操守的基本底线。编辑也是社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诱惑。领导关系、哥们儿义气、同学情分,都会对选稿、用稿造成干扰。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对职业的敬畏,对作者、读者的敬畏,对学术共同体规则的敬畏,对学术中人共同理想的敬畏,才会达到独立、超然的学术境界,才会在人情稿、关系稿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科技期刊编辑要严格审稿流程,要让审稿流程经得起核实、推敲与质疑。从工作实践来看,有了审稿流程这一对编辑权力的“外约束”,再加上编辑基于职业责任对自己的“内约束”,就可以使编辑工作处于正常运行轨道。
 
  第二,科技期刊要重视声誉管理。科技期刊面临声誉危机时,编辑应主动应对,细心、科学地进行危机公关。在危机面前,有的刊物逃避、无视,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最终使刊物陷人负面漩涡,影响加深、加大。实际而论,在声誉事件发生后,科技期刊编辑只要本着客观、真诚、细心的态度,公平公正地做出说明,加上恰当的危机处理策略,都会获得作者、读者以及社会公众的理解与认可,从而实现对刊物声誉的维护。
 
  4、用狠心净化学术环境
 
  学术环境事关学术能否良性发展,一国的学术环境,直接影响国家的科学竞争力。近年来国内学术环境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科技期刊出版活动具有的科技评价特性,以及科技期刊发展的自身要求,决定了维护学术环境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一方面,科技期刊应在制度设计上,突出对学术环境建设的强调,使科技期刊编辑切实成为学术生态环境的护卫者,使科技期刊成为学术评价的公器。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意识到,在选稿、用稿上若没有狠心,就有可能让问题稿件在刊物上大行其道,使领域内学者在失望的同时,产生不良心理,以致形成一种严重破坏学术环境的负性循环,导致整个社会的学术生态恶化,科技期刊以及编辑自身也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石。
 
  另一方面,科技期刊要在刊社文化建设上,突出底线意识,拿出狠心防范人际关系、权力关系、金钱关系等渗入出版体系,防范对严重破坏学术环境的所谓“游戏规则”的屈就或迎合。学术底线的失守,只会让学术垃圾成倍级地增长,科技期刊编辑也不自觉地成为一些所谓学者自甘堕落的推手。为坚守学术底线,科技期刊编辑就要在日常工作中,奉行“尊严来自于品质”的价值观,坚信办出一份学者信任、读者尊敬、社会认可的高水平刊物,才是赢得职业尊严、实现人生价值的制胜法宝。
 
  5、用真心对待编辑岗位
 
  人是感情动物,不在感情上真心接受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就不可能自觉自愿地付出。科技期刊编辑对编辑工作岗位的感情与认同度,必然影响到他对这份职业的投入度,因而也必然影响他能否真正履行好编辑的职业责任。首先,只有真心对待编辑岗位,科技期刊编辑才能用作为践行编辑责任,才能把编辑岗位当作情愿为之奉献的事业。对岗位存一份真心,科技期刊编辑就会从工作中获得心理愉悦,就会生发为刊物发展克服困难的力量与勇气,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并不断寻求突围。科技期刊编辑岗位容不得虚情假意,那样只会让人对其业务能力产生质疑,对其敬业精神、职业操守产生垢病,这对其职业生涯是致命的伤害。
 
  其次,只有真心对待编辑岗位,科技期刊编辑才能对这份职业多一份爱护与守护,才能坐得住、静得了心,才能付出足够的时间,调动专业知识与编辑方法论,透过大量的文字、数据、表格,发现稿件价值。科技期刊编辑正是通过对稿件的肯定、质疑与完善,获得作者读者认可,拓展生存空间,实现人生价值。相信随着岁月流逝,一期期曾为之付出真心的刊物,将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心底最为深沉的抚慰。
 
  6、用决心提升核心能力
 
  在当前科技期刊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编辑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制胜之本,是增强刊物生存与发展实力的关键抓手。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为拥有与时代相匹配的气度与格局,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就应下决心、下力气首先修炼、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刊物学科前沿的洞察与交流能力。科技期刊编辑能了解学科热点、感受学科脉动,才能实施栏目策划,抢占发表先机叫,才能与学科一线科学家进行专业对话、提供精准服务。二是工作创新能力。中国科技期刊人要实现强刊梦,面临的困难很多,只有通过工作创新,才能摒弃旧疾、在不可能中寻可能,才能实现中国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大跨跃。三是对科技期刊出版规律的把控能力。科技期刊编辑要从世界知名科技期刊的发展轨迹中,找到关键因素,发现潜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刊情的科技期刊特色发展之路。四是对网络数字技术的使用能力。在网络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切实掌握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技能,才能做到对刊物内容的深度传播与大范围推广,这是科技期刊开拓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7、结束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当今时代的中国科技期刊人,赶上了打造科技期刊强国的历史关头,这方面,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已开始起动,效果也已初显,但距离最终目标还有长远的路要走。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理应修炼世界眼光,勇立改革潮头,顺应网络与数字技术发展大势,通过卧薪尝胆、踏石留印的艰苦努力,为实现中国人的强刊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