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文化服务补齐短板需有创新思维

2018-07-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昇平
  补齐短板,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继续开动脑筋,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
 
  日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启动“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智能听书机外借服务。盲人凭身份证、残疾人证到该馆一楼办证处办理读者证后,可免费外借一台具有上网功能的智能听书机。对于省内出行不便的盲人,中山图书馆还可提供在线办证和听书机免费快递借还服务。(7月9日《南方日报》)
 
  曾几何时,图书馆与盲人无缘,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视障人群不得不望馆兴叹。如今,一部智能听书机,打开了盲人朋友的阅读大门,开“门”者正是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图书馆。
 
  事实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服务的规模、质量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仅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的服务来看,专门服务残疾人特别是聋哑人、盲人的电影院或影厅在大城市都很少,遑论中小城市;很多地方电视台和网站的新闻、综艺、影视节目尚没有配备哑语主持;大多数省份也没有针对当地的盲人出版公益性盲文报纸;很多县级公共图书馆里,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很少,孩子们想看书只能去书店。
 
  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同时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现实中,这些法律规定也可以借鉴到乡镇(街道)图书室,以及遍及农村地区的农家书屋。只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完善服务时,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就可以补齐很多服务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补齐短板、提升效能,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但是,补齐短板,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继续开动脑筋,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
 
  据媒体报道,中山图书馆一次就采购了700台支持Wi-Fi网络功能的智能听书机。中西部一些城市的图书馆可能没有这么多的经费,但购买10台、20台的经费应该还是有的。笔者相信,只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人民的幸福指数和文化获得感会越来越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