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影响因子分区误导的消极影响及改进建议

2018-11-16 来源:《编辑学报》
  【关键词】影响因子分区;期刊分组;消极影响;改进策略
 
  【作 者】宋扉、冯景、蒋恺:《中国科学》杂志社
 
  【摘 要】依据影响因子对科技期刊进行分区对科研评价的消极影响极大。本文介绍2种影响因子分区方法,简要分析导致分区不合理的原因和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合理的分组方式、更加合理的影响因子计算方式,以及扩大非英语国家期刊的收录,从而营造更加健康的科技期刊发展环境。
 
  目前利用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来评价期刊已经为大家普遍接受,SCI和影响因子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备受关注,在欧美等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是全球性的,并呈现逐渐蔓延和加剧的趋势。
 
  在了解期刊的影响因子绝对数值后,人们开始逐渐关心期刊在本领域的地位,由此衍生出了分区法。分区法的意义是可以直观地表征期刊在某领域中所处的水平,弥补影响因子只提供绝对值,不反映相对位置的不足。目前主流的2种分区法:一种是科睿唯安JCR分区(以下简称:JCR分区),共分176个具体学科,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当年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4等4个区,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
 
  另一种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创立的中国科学院JCR分区(以下简称:中科院分区)。依据也是基于期刊的被引情况,但是采用比2年影响因子更加合理的3年平均影响因子。采取13个大类学科以及与JCR分区相同的小学科分类2种分组方式,依据3年平均影响因子将期刊划分为1区-4区4个等级,1区为前5%,剩下的95%的期刊计算它们的3年平均IF的总和(S),再将S平均分为3个区,即S2 = S3 = S4 = S/3。收录刊源均来自于JCR数据库。
 
  1  分区误导的消极影响
 
  上文介绍的2种分区方式虽然不同,但原理均是按影响因子顺序进行排序分区,公式如下:
 
  期刊相对位置=期刊影响因子排序位置/本组期刊的总数
 
  有了这一相对位置值,再按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分区,将期刊分成不同等级。虽然这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期刊的情况,但其划分的合理性需要分析,否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1.1  分区误导使得期刊评价有失公平
 
  一本期刊被分在哪个组,就会在哪一组中被分区,因此分组方案的优劣很明显地影响着分区的公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分组太大带来的不公平。分组的大小怎样才算合适,分太小,一组中可能没有几本期刊,达不到比较的目的,太大又会造成不同领域的期刊在一起比较的问题。例如中科院分区旨在纠正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但是,由于分了13个大组,其中工程技术类是一大组,包含期刊1878种,包括生物、材料、物理、化学、计算机、土木等众多学科。笔者选1区的Top10,其中材料与化学就占了7本,占70%(表1)。众所周知,材料、化学影响因子数值本身就高于其他学科。而工程技术类那些学科影响因子低的,其所属的期刊绝大部分被分到2-4区。可见这样的分区方式,不仅没有减少因学科造成的评价不公,反而推波助澜,进一步加剧了学科在评价体系中的不公平。
 
表1  中科院分区工程技术组Top10期刊列表
期刊 3年影响因子 中科院分区 大类学科 小类学科
Nature Biotechnology 41.667 1区 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
Natnre Materials 39.737 1区 工程技术 物理化学
Nature Nanotechnology 38.9R6 1区 工程技术 材料科学:综合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31.140 1区 工程技术 材料科学:综合
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 K-Keports 29.280 1区 工程技术 材料科学:综合
Materials Today 21.695 1区 工程技术 材料科学:综合
Advanced Materials 19.791 1区 工程技术 化学综合
Nano Today 17.476 1区 工程技术 化学综合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17.382 1区 工程技术 能源与燃料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 17.188 1区 工程技术 计算机:信息系统
 
  2)不分期刊种类带来的不公平。观察JCR的176个小学科分组,也存在问题。笔者详细分析了JCR的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分组。由于分区的意义在于使得优秀期刊一目了然,那么在1区的期刊应该是学术界公认的优秀期刊;因此,笔者选取该组1区的36种刊物进行详细分析(表2)。结果发现:有综述加讲座期刊1种,非专业学术期刊6种,还有交叉学科3种,共计10种,占1区的28%。显然,这些期刊与专业学术期刊根本没有可比性,而这些刊的影响因子偏高,主要来自于其他原因。综述文章本身由于涉及学术面广,必然引用多;非学术期刊,因为内容浅显,必然读者面宽;再有生命和化学学科的影响因子普遍高于计算机科学。如果就因其影响因子高,便将这些刊列入1区优秀期刊,似乎很难服人。特别是这些期刊在1区占据了近1/3的位置,可见分组不合理的严重性。
 
表2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分组1区列表*
 
刊名缩写 影响因子排名 影响因子 期刊类型
IEEE COMMUN SUKV TUT 1 17.188 综沐+讲座
IEEE WIKEL COMMUN 2 8.972 计算机
IEEE INTEKNET THINGS 3 7.596 计算机
MIS QUAKT 4 7.268 非专业学术a
IEEE NETW OKK 5 7.230 计算机
J INE TECHNOL 6 6.953 计算机
INEOKM SCIENCES 7 4.832 计算机
VLDB J 8 4.269 计算机
J CHEMINEOKMATICS 9 4.220 交叉学科
BELL LABS TECH J 10 3.944 计算机
IEEE YST J 11 3.882 计算机
IEEE T EMEKG TOP COM 12 3.826 计算机
IEEE T MOBILE COMPUT 13 3.822 计算机
J CHEM INE MODEL 14 3.760 交叉学科
J AM MED INEOKM ASSN 15 3.698 交叉学科
IEEE T SEKV COMI'UT 16 3.520 计算机
IEEE T MULTIMEDIA 17 3.509 计算机
FOUND TKENDS INE KET 18 3.500 非专业学术
J STKATEGIC INE SYST 19 3.486 非专业学术
IEEE J BIOMED HEALTH 20 3.451 交叉学科
IEEE T KNOWL DATA EN 21 3.438 计算机
BUS INEOKM SYST ENG + 22 3.392 非专业学术
COMI'UT COMMUN 23 3.338 计算机
INEOKM MANAGE-AMSTEK 24 3.317 非专业学术
MOBILE NETSW APPL 25 3.259 计算机
IEEE PEKVAS COMPUT 26 3.250 计算机
IEEE ACCESS 27 3.244 非专业学术
DECIS SUPPOKT SYST 28 3.222 计算机
INT J MED INEOKM 29 3.210 计算机
ACM T INTEL SYST TEC 30 3.196 计算机
DATA MIN KNOWL DISC 31 3.160 计算机
IEEE T NETW SEKV MAN 32 3.134 计算机
AD HOC NETW 33 3.047 计算机
INTEKNET KES 34 2.931 计算机
IEEE T DEPEND SECUKE 35 2.926 计算机
SEMANT WEB 36 2.889 计算机
  注:*数据来白2016版《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a)非专业学术期刊,指出版内容不是学术综述、论文等,而是与之相关的研究预测、解读、应用案例,以及会员通信等类型的期刊
 
  综上,分区最大的局限性是区分度不好把控,过大的分区必然带来严重的不公,但即使细粒度的分区,如果不分专业学术期刊和非专业学术期刊,也会带来不公平。
 
  这样的分区结果只会进一步误导作者对期刊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单位用这一值作为科研评价,更加深了其负面影响。
 
  3)多分组引起分区不清。一种期刊往往由于出版的文章覆盖多个研究领域,因此会被分到多个分组中,而不同组中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不同,则必然导致期刊在不同组中的分区出现差异。这样的期刊是很多的,笔者在JCR中,选了3种期刊:1种国内材料科学《Nano Research》,2种国外出版的生命科学《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和控制科学《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其中《Nano Research》被分到4个组,但由于该刊影响因子很高,达到7.354,所以4个组中均排1区,显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果然,另一种《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也被分到4个区,就没这么幸运了,它在2个组排名2区,另2个组就排到3区去了。而《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虽然分到了3个组,但也同样在前2组为2区,在第3组为3区(表3)。那么,请问这2种期刊的水平属于2区还是3区呢?
 

 
表3  列举3种期刊在JCR中的分组及分区情况
 
期刊 学科 影响因子 分区各称 分区排名 出版地
Nano Research 材料 7.354 CHEMISTRY, PHYSICAL Q1 中国
MATERIALS SCIENCE,MUTI-DISCIPLINARY Q1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 Q1
PHYSICS, APPLIED Q1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 生命 1.916 COMPUTER SCIENCE,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Q2 德国
ENGINEERING,BIOMEDICAL Q3
MATHEMATICAL & COMPUTATIONAL. BLOLOGY Q2
MEDICAL INFORMATICS Q3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 控制 1.95 AUTOMATION & CONTROL SYSTEMS Q2 美国
COMPUTRE SCIENCE,ARTIFICIAL INIELLICENC Q2
ROBOTICS Q3
  注:*数据来白2016版《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综上,一种期刊被分到多个组中是很常见的,而因此带来的分区不清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一种刊往往会覆盖多个子学科,这就成了无法避免的缺陷。
 
  1.2  分区误导使得专业学术期刊处于不利地位
 
  影响因子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Nature》《Science》这样的期刊有大量新闻类短文,不被计算入影响因子的分母,但是会提供引次。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学术期刊由于大部分出版的都是整本综述或论文,基本没有新闻性质的短文,所有文章都算分母,再加之读者群相对小,所以,有先天的弱势。
 
  1.3  分区误导给非英语国家期刊带来负面影响
 
  无论是JCR分区还是中科院分区,目前,对非英语国家期刊都非常不利。分区是根据影响因子值得来,而影响因子的计算与期刊收录有密切关系。例如,如果期刊A引用了期刊B,而期刊A不是SCI收录的期刊,那么它的引用贡献即为零,即B刊的影响因子不会因A刊引用而提高。因此,既然影响因子会受到收录期刊范围的影响,则分区也会受到影响。此外,分区是相对位置,与其他期刊的关系就更加密切。
 
  根据2017年JCR报告,SCI收录的期刊美国2973种,英国1864种,德国600种,日本237种,中国179种。美国的出版商、期刊群是如何合作的,笔者在文献[宋扉。中国科技期刊SCI影响因子偏低的客观原因浅析[J].编辑学报,2006,增刊,18(1):2]有过详细的分析。总之,JCR收录的期刊对英语国家十分有利,利于期刊的互相认同和引用,而非英语国家,特别像日本、中国这样的科技实力并不弱,可是SCI期刊过少,导致大量引用无法计入SCI数据库,成为无效引用,影响因子上升困难,分区落后成为必然。
 
  此外,中科院分区将排名大于5%的均算成2到4区,使得排名在JCR库中处于1区的非英语国家期刊大面积降区。这一算法不仅造成分区的混乱,更给原本处境十分艰难的非英语国家期刊雪上加霜。
 
  这一分区法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严重误导学术界对中国期刊水平的评价。在中国特有国情下,中国科研单位对期刊的评价作用甚至超过作者本人。众所周知,很多单位在对作者研究工作评价时,都会对其文章发表在哪种期刊上进行评价,其中分区是很重要的评价标准。这就必然导致自由投稿水平的下降,更造成中国编辑部组稿的困难,来稿质量受到影响。
 
  例如《Science Bulletin》在JCR中排名Q1区,而且在64种刊中排在第11名,而在中科院分区综合性期刊中排在4区。微生物领域的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也被降到2区,笔者看到,在中科院分区的微信公众号中引起作者不满。由于中科院分区的影响力,期刊的学术水平受到质疑,组稿时受到影响是可以想见的。
 
  2  改进建议
 
  2.1  合理的分组
 
  期刊的分组对于期刊的分区影响非常大,而分区的结果常用于对作者的科研评价上,因而造成科研评价不公平的乱象。期刊分区最大的局限性是区分度不好,尤其是学科过大的情况下,同一区期刊影响因子和质量差别很大。该点前文对中科院分区已有具体论述。
 
  为了提供更加合理的分区方式,笔者认为首先可以考虑以下分组方案:
 
  第一,本条建议只针对中科院JCR分组,首先,去掉13个大分组,前文已经提到,一是过大的分组有失公平,二是本来一种期刊就很有可能被分到多个组中,出现多个分区结果,再增加大分组排名,只会使得期刊排名更加混乱。
 
  建议可以考虑结合各学科本身的学科分类进行分组,可参考专业的学科分类标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教育部的学科分类表,也可参考国际上各个学会对专业学科的分类等。这样期刊只要覆盖这一学科,就被收录该组,一种期刊虽然被分到很多组,但是分组专业,与学科的契合度高。
 
  此外,修改只选前5%的期刊为1区的规则,仍使用平均分区方式,以免造成分区混淆,以及对非英语国家期刊的冲击。而将排名前5%的期刊另起名字,例如:高引期刊区,可给前5%的期刊前都打上小奖杯图标以示区分和鼓励。
 
  第二,建议将专业学术期刊和非专业学术期刊分成不同组。原因是通常进行学术理论研究的专家团体人数较少,论文发表周期较长,影响因子偏低;非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周期快、读者人数众多,影响因子容易较高,但其学术价值与专业学术研究没有可比性。因此,分组评价才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避免非专业学术期刊分区常在专业学术期刊之前,这样颠倒的结果。
 
  第三,综述期刊单分或减少权重,因为综述文章读者面广,往往很容易做到高引用、高影响因子,但其学术价值与原创科研工作也没有可比性,这一点,中科院分区已先于JCR分区做到了。
 
  2.2  将新闻等栏目文章计入影响因子计算的分母
 
  建议将新闻等栏目文章计入影响因子计算的分母。JCR对影响因子的计算是不将新闻等短文计入影响因子分母的,这很不合理。新闻、通信、编者按等栏目文章,学术性既不强,又因内容浅显易读而受到读者关注,更易得到引用。而这样的栏目不被计入分母,就导致一些只出版论文的专业学术期刊,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吃亏;而另一些含大量新闻、通信等的非分母栏目文章的期刊,计算影响因子时,则会因为大量文章只贡献引用,不增加分母,而使得影响因子偏高。影响因子的不公,最终又导致分区的不公。例如,《 Nature》《 Science》等期刊在这一规则下占尽便宜,《 Nature》和《Science》在JCR中影响因子分别为40.137,37.205,均为1区刊物;而在Scopus数据库中的CiteScore只有13.33和14.39。与JCR影响因子的计算某期刊连续2年论文在第3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类似,CiteScore计算的是期刊连续3年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但两者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影响因子计算时的可引用内容只有论文和综述,剔除了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计入分母,但其引用数仍被计入分子。而CiteScore将所有文献内容都视作可能被引用的内容,包括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从计算年份和入选期刊扩大来说,影响因子都应该更高,但就是因为计算了那些不计入分母的短文栏目,就使得这2种期刊影响因子都跌出1区。
 
  因此,建议包括新闻类短文栏目的文章要计入,以减少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时的不合理现象。
 
  2.3  收录非英语国家的期刊
 
  建议扩大选刊范围,特别应关注非英语国家的期刊。前文已经论述了,目前收录文章大部分是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的期刊,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因此,应该有意识地提高非英语国家的期刊收录比例,特别是科技已经相对发达的国家。逐渐消除由于收录不公带来的影响因子和分区上的不公平。
 
  3  结束语
 
  科技的飞速前进呼唤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期刊的计量是衡量学术成果优劣的重要标准。本文对期刊分区误导的消极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与其相关的期刊分组方式、期刊选取及影响因子计算等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推动产生更加合理的期刊分区方式,营造健康的学术发展环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