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期刊《世界史研究(英文版)》(World History Studies)首发座谈会
2014年12月16日,英文期刊《世界史研究(英文版)》(World History Studies)首发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座谈会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合作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及我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期刊编委会主任廖学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期刊主编张顺洪研究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期刊副主编宋月华编审分别在会上致辞;与会嘉宾、编委、作者、译者和编辑代表先后发言,表达了对期刊首发的祝贺以及对期刊未来发展的期望。新华网、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出版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百道网、中国新闻网和千龙网等十余家媒体记者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编委会主任廖学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编委会主任廖学盛热烈祝贺《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创刊出版,他说,在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世界史研究(英文版)》应运而生,可喜可贺!这是各方力量不懈努力的结果。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一定能将本刊越办越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副主编宋月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副主编宋月华在致辞中表示,代表出版社对《世界史研究》首刊出版表示祝贺!世界历史研究所与出版社亲密合作,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迎来首刊的出版。这要感谢张顺洪所长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对我出版社工作的认可。今后将加大该刊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双方合作继续扩大该刊在海内外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期刊处刘普处长发来了祝贺信。他说,外文学术期刊,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和桥梁。目前,我院已经创办和正在创办的外文期刊有14家,还有一些研究所正在酝酿创办新的外文期刊。《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创办,壮大了我院外文期刊的阵容,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增添了新生力量。相信《世界史研究(英文版)》能够利用世界历史所丰富的学术资源,凝聚国内世界历史研究的力量,组织刊发一批反映我国世界史研究最高水平的成果,为中外学术交流作出应用的贡献。
刘普指出,外文期刊要顺应国际学术传播方式的新变革,走国际学术出版合作共赢之路。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国际学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载体网络化、分工专业化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的外文期刊如何更好走向世界,为国外学界和读者所了解和接受?这是办刊者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从我院外文期刊走出去的经验看,与国外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借助其发行渠道推广我院外文期刊,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与英国学术出版商弗朗西斯•泰勒合作,《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与美国学术出版商WILEY合作,对方负责其在国外的推广、发行、入库,效果良好,不仅不需要支付费用,每年还能获得一定收入。可能《世界史研究(英文版)》已有这方面的考虑和计划。当然,与国外出版商合作的过程中,还要确保我院对刊物编辑的主办权、定稿权。
刘普认为,作为期刊管理部门,将加大外文期刊的支持力度。根据我院外文期刊越来越多的现状,我们将和国际合作局一起,在明年开展一次针对外文期刊的调研,了解我院外文刊发展的状况、面临的困难以及大家的意见和诉求,及时向上反映,争取各种政策利好,为我院外文刊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北京大学教授李安山
编委代表、北京大学教授李安山说,《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创刊可以说是中国世界史研究开始以一种整体形式走向世界的先兆。中国学者走向世界学术殿堂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史学家在国外发表著述已有近百年历史,中国的世界史著作为外国学界认可并被翻译出版也有多年的历史。然而,具有一本自己的杂志并用一种国际通用的他国语言发声,尚属首次。这是中国世界史学界的一件大事。
《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创刊出版,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表现,也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需要。虽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古训,也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但我们还是应该承认,如果没有国家的强盛,没有足够坚强的后盾,这份杂志的创刊不可能。
他认为,为这一事业奋斗的各位同仁功不可没,特别是世界历史所以张顺洪所长为领导的团队。如果没有他们在申请刊号之前的创意,没有在申请过程中日日夜夜的辛劳,没有在政府部门、出版单位和各位学者之间的协调,这份杂志的创刊也是不可能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共乐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共乐教授指出, 《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创刊对于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意味着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期刊。希望该刊能够持续发展,坚持原创性为主导,表达中国人自己的观点。同时,希望世历所创办英文期刊的经验能够为国内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铠
作者代表、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铠深有感触地说,对于该刊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张顺洪主编和编辑团队的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拿我文章中有一个概念“气”来说,为了确定这个词的恰当译法,编辑部的同志不断与我和其他学者交流沟通,大量查资料,显示出他们的高度责任感。希望该刊能够办出特色,可以参考法国年鉴派,立足于研究世界历史发展的体系性特点。
南开大学张伟伟教授
作者代表、南开大学张伟伟教授认为,《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创办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长期以来中国人在世界史领域缺乏话语权的情况开始改变。希望该刊能够主推原创性研究,促进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领域的融通,成为国际交流的平台。我的“无中心整体论”也是借着这一平台得以表述。
孟 醒
译者代表孟醒指出,将中国学者的研究思路和观点看法用英文准确表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对“气”这一概念进行翻译时,才意识到简单查阅语言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自己日后能够更加胜任翻译工作,也希望伴随《世界史研究(英文版)》对中国世界史研究者的国际交流水准的促进,专业翻译这一环节最终变得不必要。
编辑代表、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子林回顾了《世界史研究(英文版)》英文刊编辑队伍成立和工作情况,深有感触地说,在所领导和期刊主编的安排下,我们当中的大多数编辑全程参与了期刊第一期的约稿、组稿、编辑和校对等工作,倾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对这份期刊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在《世界史研究》英文刊第一期成功出版和发行之际,作为编辑,我们感到既兴奋、又自豪。面对眼前这份厚重的英文刊,首先,感谢期刊主编张顺洪所长给予我们的宝贵机会。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副研和助研来说,参与英文期刊编辑和校对,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提高英语水平、扩展学术视野、锻炼工作能力的一个大好机会。第二,感谢国内各方专家学者给予我们编辑工作的大力支持。第三,感谢英文期刊编委会主任、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编辑顾问对我们这些编辑的帮助、指点和关爱。
他还强调了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取得的三大收获。一是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二是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英文水平。三是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强化了学术严谨态度。表达了三个心愿。一是祝愿《世界史研究(英文版)》英文刊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沟通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将我国世界史研究推向国际,提高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际期刊行列的佼佼者。二是祝愿国内外更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了解《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给予我们编辑以更多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共同将这项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三是祝愿我们编辑队伍在编委会主任、主编、副主编、编委以及编辑顾问的领导和指导下,不断壮大、逐渐成熟,以便我们能够越来越好地通过编辑工作为我国世界史学者做好嫁衣,为我国世界史研究走向国际学坛尽微薄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文洪研究员
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文洪研究员指出,《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成功创办体现了世界历史研究所的艰苦创业传统,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后该刊应力争体现思想高度,有明确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其中,要防止思维单边化,以令读者受益为出发点。在对待中外关系问题上,需要正确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对于中国史学,既看到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优秀的史学传统、成熟的研究成果和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也要看到创新性不足、大家和精品不够以及规范性不强等弱点。看待别人,既有对立也有融合,既有排斥也有吸收。
中国社科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饶望京副所长
中国社科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饶望京副所长对于《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刊行,深感到骄傲。他希望这份刊物成为国际学界了解中国世界史研究的重要窗口和中外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重要平台。
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毅教授
创办编委代表、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毅教授认为,第一期的文章切题,有较高水平,体现出选稿和编辑工作的成功。过去在我国学界,“World History”一词多指区别于中国史的外国史。但是,今天需要一种更开放、广阔的视野。希望本刊能够坚持全球史的眼光,注重跨文化、跨地区和跨民族的研究方法。以此为基础,本刊应多发表中国学者自身的独到见解,改变由来已久的西方话语霸权。另外,在研究方法上,应发掘中国古代研究的方法,运用中国人古老的智慧,唯此本刊才能独树一帜。
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朱孝远根据本人的访学经验,强调指出,外国学者希望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章。他们认为中国学者视角独特,可以突破其固有思维框架,发现他们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因而希望《世界史研究(英文版)》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李春放研究员
编委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李春放研究员说,开始策划这份刊物时,我感到难度太大,预期并不高,但是现在第一期出来后,我感到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期。从专业期刊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今后能够拓宽稿源,向国际性迈进一步,增加原创性和跨学科的视角,增《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难度显然与国际研究水平的差距以及英文表述的差异有关。然而无论如何,中国的世界史学发展到今天,非常需要这样一份刊物——我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
《世界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指出,英文期刊《世界史研究(英文版)》的首刊发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项任务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在组稿阶段,我们广泛约稿,严格筛选,尤其对于编委以及同事所提供文章的要求很高。在英文审定把关阶段,我们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同时聘请英美专家,参照其意见建议。对于文字的翻译和推敲,大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形式上设立严格的规范,力争既有国际水平,又易于操作。第一期经过清样稿六审,已初步形成期刊规范。在内容上,强调文章的深度和原创性。
大家在讨论中认为,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世界史研究为我国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活力,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者应与西方学者以及其他国家学者争夺解释世界历史的权力。因此,中国学者需要这样的对话交流平台,它能够让一些重大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讨论,反映中外学者的交锋和较量,析出公正、公平的观点,代表中国学界的整体水平。
我们希望国内外编委更加关爱本刊,希望编辑以高昂、持久的奉献精神继续努力,希望国内学者大力支持、积极投稿,还希望全社会和有关部门关注本刊和支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