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图书的出版策略

2019-09-02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施雯 :贵州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图书出版也需要及时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与新机会,转变经营出版策略,驱动自身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图书的出版现状,进而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图书的出版策略,并给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图书出版转型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以求为医学图书出版提供必要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图书;出版策略;转型

  一、"互联网+”背景下与医学图书的出版现状

  (一)“互联网+”驱动下网络创作兴起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技术使用日益普及。在图书出版业,除了阅读信息之外,网络创作也蔚然成风,形式也颇有创新,为图书市场注入了新气息,岀现不少的网络名人,其作品也常见于畅销排行榜上。不少网络作品通过简单的图文,在网络上红极一时,随后这些作品也多被出版成书,获得市场好评。

  (二)医学图书重新受到重视

  根据当当发布的2018年图书销售数据,健康类图书为2018年第一大畅销类别,成为继财经类图书之后的另一棵摇钱树。当当的图书销售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的热卖图书分布在健康类、青春小说类、玄幻小说类、职场小说类、通俗读史类、财经类等。参照201—2018年以来的图书销售数据,可以看到,大众阅读的实用性、娱乐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实用性方面,以健康类、投资理财类、职场小说类为畅销代表,这几个类别的销售情况在过去三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局面。[1]

  从单本销售的排行来看,《求医不如求己》的健康系列图书连续两年占据综合榜榜首,其他类型的医学类图书也表现出了不俗的业绩。当当副总裁表示,分析医学类图书持续畅销的原因是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生活,中医重新受到重视等是群众对医学类图书越来越关注的主要原因。

  (三)医学图书出版上遭遇的问题

  目前医学图书在经营上主要的问题在于面对数字化经营及作业模式成为主流的时代,出版社需要时间去适应及摸索。而传统纸质书的式微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传统与数字之间顺利转换,是目前经营上最大的困难。在出版社最重要的编辑人员方面,虽然新进人员对于数字及电子化接受度与了解程度较高,但整体文字素养有待提升,故对于人员的培训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另外,在资金方面,由于如今出版社大多为小规模经营,这是最适合“互联网+”背景的出版环境,但在面对冲击与转变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也是需要解决的。[2]

  二、"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图书出版策略

  结合文献与实践信息,医学图书出版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从如下方面转变经营策略与方向:

  (一)加强出版社人员专业能力

  如今,医学出版社大多以编辑人员为主,排版、美工等专业人才则采用外包的方式,故在专业能力方面,多以编辑能力为主。新进编辑人员普遍文字素养不足,这要从教育方面着手,改善新进编辑人员对于错别字的辨认能力。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编辑要具备的不仅是文字方面的能力,对于掌握市场关切议题的审题能力与能将书籍成功推销出去的营销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要能将传统的纸质书籍销售出去,也要能从目前商机最大的网络营销中发掘数字时代的营销方式。因此,数字化的编辑人员要做的是具有文字素养的多元化人才。

  再者,国外版权交换买卖等互动十分频繁,因此医学出版社人员对于外语也要有一些基本认识,以免在书籍的翻译上失去原意,更甚者有可能在版权交易上吃亏。在翻译上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名词的意义与解释上一定要细之又细,这也是出版社人员应该学习之处,以免造成谬误。在专业能力上也需要长期的经验培养与政府教育的配合,并非一蹴而就。

  (二)活用资金

  医学出版社也是营利事业,而营利事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赚钱。小型医学出版社虽然具有灵活的特性,但在资金上是绝对无法与规模较大的集团化经营出版社相比的。因此,在有限资金上做更灵活的运用,当然就是重要的课题了。前面提到,医学出版社的几个主要呆账,如库存书、在制品、预付版税与设备支岀。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电子文件来往便利且快速,修改与校正也较方便、迅速,制书过程所需时间大幅缩短,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资金,使出版社的资金能得到充分运用。

  (三)发挥数字印刷的优势

  数字印刷方式起印量较低,较符合目前市场规模大但需求多元化与小型医学出版社的出版销售模式,缺点是单价较高。不过随着纸张成本水涨船高,相信不久后数字印刷的印刷成本就会低于传统印刷。

  数字印刷起印量低,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减轻医学出版社的仓储压力,除了书籍库存的压力,还有纸张的压力。因为一般出版社都会先叫大量纸张,或在快涨价前多叫一些纸,堆在出版社合作的印刷厂,以满足日后印书所需。使用数字印刷之后,纸张需求量较低,医学出版社一次堆在印刷厂的纸张也能减少许多,减轻岀版社的资金压力。[3]

  (四)付费机制的可靠性

  医学出版社发展网络通路销售是必然的趋势,但在付费机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消费者上网付费购书方面,信用卡消费固然方便,但是付款的管道是否安全?个人资料会否外泄?这都是消费者因担心而不敢贸然使用的因素。

  而在出版社买卖版权的付款机制方面。医学出版社通常是固定一次印量给一次版税,但通常卖方不知道买方是否照实际印刷数目付款,或第二次、第三次印刷皆未再付版税等。因此在数字版权买卖方面,还是有些令人却步的问题存在。这部分就有赖于相关IT人员去构思或研发新的软件或技术了。

  三、总结与建议

  结合上文分析,建议医学出版社在出版内容方面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网络书籍的大量出现,面对强势的网络文化以及数字出版带来的挑战,医学图书出版业者必须思考并寻求解决之道,可采用数字化经营方式,以顺应时代潮流。

  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出版社的应用中,也的确有其可行之处。因为医学出版社的读者社群较有针对性,常常是有特殊疾病、生理或是健康方面的问题,或对某议题有兴趣的读者。数字化除了可带来和一般出版社相同的特点和优势,更可以因传输信息便捷让有需要的读者能更快地获取所需信息。医学出版社可凭借数字化减少库存书,减轻了仓储压力与资金开销。另外,医学类图书也很需要图片来搭配文字做说明,再制作成电子书、电子报,大大增强了阅读的便利性与丰富性。因此,医学出版社在数字化出版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可行性。

  另外,医学图书以学科专业性、科技前沿性、内容严谨性为特点,其受众读者多为医学院校师生和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这些人既是读者,也是潜在的作者。所以医学出版是个作者专业、读者也专业的圈子,这就对医学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内容为王”,无论是基础医学、学术专著,还是临床学科的图书,都要求内容科学、严谨,经得起读者的审查。

  总体而言,医学出版要想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转型升级,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抓住消费者的外在需求和潜在需求,创建更方便、快捷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出版社转变观念,完善管理,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创造力,不断努力和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为互联网时代的医学出版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晶.医学图书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打].科技传播,2017(22):180-181.

  [2]于晓红.数字出版环境下医学图书产业如何转型[J].科技传播,2018(02):156-157.

  [3]冯悦.“互联网+”时代如何策划出版医学图书[J].中国传媒科技,2017(08):52-53.

  [4]李君.医学图书市场选题之我见一一“创新意识”浅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5(01):7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