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转眼已到灵羊起舞报春时节。当新年的曙光升起之际,当人们开始盘点一年的收获之时,我们也在梳理,2014年中什么事情最值得我们眷念,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最大。经过反复比较,认真思考,我们以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恰逢其时。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以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为轴心,以人民和时代为坐标,立意深远地阐述了当前我国文艺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2]。此次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引领时代方向的重要里程碑意义,不仅功在当代,必将惠及千秋,将会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包括中国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作为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总书记所说的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1],也是中国科技期刊现状的写照。他指明的文艺“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1],同样适用于科技期刊事业。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积极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脚踏实地地办好中国的科技期刊,才有可能“浓墨人民风貌、重彩中国精神” [3]。
1 明确办刊的目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很多新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给国人带来新的思维、新的思考,不仅促进了中国科技与世界的接轨与融合,也使得国内的科技期刊工作者能够以全球的视角观察世界。然而,在国际化的同时,一些不良的思潮也在阻碍着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4]。例如:重指标轻读者,过分关注评价指标,为提高指标弄虚作假,忽略了读者需求;重经营轻质量,在逐利环境和经济指标的压力下,编辑的独立性无从谈起;重形式轻学术,对学术水准把关不严,存在大量关系稿、造假、抄袭问题[5-6];以不具有可比性的西方顶尖期刊为样板,忽视我国国情和长期积累的办刊经验[7],肆意矮化、丑化、唱衰中文期刊,致使办刊人产生诸多迷惘;等等。而其中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就是忘却办刊的初衷,抛弃服务的对象,其典型代表就是“唯SCI论”[8]。目前在很多科研机构,SCI论文依然被当作衡量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的唯一标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成为各类“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奴隶”。
在这种妄想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思想主导下,部分办刊人早已将为读者和作者服务、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刊理念抛到九霄云外,似乎办刊的首要目标就是被SCI数据库收录,随之而来的无外乎是利用中国人在数学上的天赋,不择手段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获得主管部门的赞许,进而赢得不菲的各种基金的资助,从而在这种瞒天过海的循环中坐享其成。纵观这几年国内各种期刊的学术会议上,领导的开幕致辞中几乎言必提SCI,赞必称影响因子。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导向发言,误导期刊人忘却了办刊的真正目的,助长了一味为提高期刊评价指标、为进入SCI数据库而办刊的认识,也误导了科技人员纷纷把优秀论文投向SCI收录期刊、尤其是国外期刊。在2014年11月召开的第10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的发言语惊四座:“我国每年产出数百万篇学术论文,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了国外期刊!”[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肥水流入外人田,由我国纳税人出钱资助的科技成果首先被外国人使用的怪现象呢?探其奥妙,无非是功利心太强,必然导致了急于求成。而一旦急于求成,则又必然会产生浮躁情绪和焦虑心理。表面上看是浮躁,而根源却是由于功利心的膨化与炙烤;表面看是价值判断的偏离,其根本是崇洋媚外心理作怪,文化自信的缺失。因此,要想正本清源,既要改革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更要改革国内的科研评价标准[10]。最近,令人欣喜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中央6部门即将出台“关于切实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相信这一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必将有助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拨乱反正。
在大数据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带来了出版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趋势,而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程度明显落后于国际进程,许多办刊人误将“办公的自动化”认为是“期刊的数字化”。因此,不应忽视当今媒体的融合对传统期刊的冲击,这对中国科技期刊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媒体融合的实质,它融的是理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基业长青,百年的品牌必须要成长在新的土壤中。习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1]。同理,我们在认识并深入研究中国科技期刊新常态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初衷,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沦为市场的奴隶,要坚持实施我国期刊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11],恪守办刊人的最高追求,将各个层次的期刊办成学术和技术水平及编辑出版质量均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高”双效”“双爱”期刊[12-13]。
2 面向世界的举措
作为资深的办刊人,我们深悟办刊之道,自全球第一份学术期刊《学者杂志》于1665年在法国问世以来,学术期刊一直是学术传播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期刊350年的成长之路向人们展示出:优秀的期刊必定是基业长青才可能百年传承,而办刊中任何的急功近利之举或许能得一时之宠,最终必将贻笑大方。1915年,在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上,首任总编辑伍连德博士在《中华医学杂志》创刊时就指出:觇国之盛衰,恒以杂志为衡量;杂志发达,国家强盛[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仅体现在“嫦娥”奔月、“蛟龙”探海这样的重大工程中,科技改变生活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不胜枚举[10]。但令人汗颜的是,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成为影响中国科技成果走向国际的瓶颈[4]。
近年来,由于国际交流的加速和向世界展示我们科研成果的需要,国家期刊主管部门和中国科协加大了支持申办外文期刊和资助办刊经费的力度。我们深知,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前,提升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对促进我国优秀科研成果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赢得国家科技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和科技软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15],这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展大联合、大协作,通过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交流平台,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平心而论,该计划确实是一项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科研实力的利国利民的睿智之举,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被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和办刊人误读,导致中华大地上展开新一轮的创办英文期刊的热潮。如不及时制止这种不顾国情、盲目大干快上的急于求成之举,势必给中国的科技期刊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作为将立志领衔世界科技潮流的泱泱大国,我们千万不要仅凭拥有几本世界二三流水平的外文科技期刊就沾沾自喜,更要认清形势的严峻。由于目前的政策利好明显偏向国内的英文期刊,已经导致国内中文期刊饱受优秀稿源外流和优秀人才流失的双重之苦。如果缺乏国家宏观政策上的正确引导,没有中国科研人员的鼎力支持,仅靠办刊人的努力,我们的科技期刊无异于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只有在夯实处于中国科技期刊金字塔中下部的中文期刊的基础上,举全国之力择优资助一部分处于金字塔塔尖的、有发展潜力、尤其是报道我国优势学科科研成果的英文期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这方面,近年来中国不乏成功的案例,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主办的英文期刊《Light》[16]。作为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长春光机所充分意识到依靠自己国际领先的学术地位出版高质量期刊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期刊主编、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说:“我们的目标是将该刊打造为一个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和创新的平台,发表光学领域优秀的学术论文。如今,这本期刊无疑在这一领域显示了重要影响力。”从创刊至今,不足3岁的《Light》,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在全世界SCI收录的83种光学类期刊中排名第四;编辑部主任白雨虹是2015年1月19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国际光年启动仪式庆典活动中唯一以办刊人身份获得邀请的嘉宾,其他参会嘉宾都是国际知名的学术组织和机构代表。该刊2014年获得的第一个影响因子就达到8.476,名列全国第二。国内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华西口腔医学院创办的《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IJOS)。华西口腔医学院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其口腔基础和临床医学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内外具有极为广泛的学术号召力和影响力,其优秀的人才梯队为杂志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正是基于该院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使得该刊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口腔事业最新研究成果的窗口[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在中华民族高瞻远瞩、坚持不懈的历史主动性,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凝聚力,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和把握未来、锐意进取的坚定意志。公元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正式创刊。这是第一本中文近代期刊,也是外国人所办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报刊[18]。经过历代先哲的不懈努力和全体办刊人的戮力同心,2015年,中文期刊已经问世200周年,作为毕生为人作嫁的办刊人,我们有幸共同见证这一辉煌的历史时刻。拿什么来纪念中文期刊的长盛不衰,凭什么来告慰先哲们的筚路蓝缕,我们以为绝不可能用被SCI收录和期刊的影响因子了,而应该恪守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办刊理念,铭记2个世纪以来中文期刊对中华民族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贡献,尤为值得纪念的是那些终身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默默无闻的办刊人,更为值得传承的是以刊救国、振兴中华的梦想。我们坚信,假以时日,通过我们齐心协力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科技期刊一定会达到习总书记关于精品的要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3 施展全球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也使得昔日的东亚病夫成为正在崛起的科技强国。无须讳言,尽管近年来我国的SCI论文数量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增长,已经位列世界第二[19],创造了令世人瞠目结舌的显赫数据。但扪心自问,中国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依然有限,科技期刊能在国际主流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者更是凤毛麟角。当中国科技期刊还在低谷中徘徊、在困境中摸索时,国际上一些知名的科技出版集团早就在中国市场“抢滩”,吸纳了不少比较优秀的中国科技期刊、尤其是外文期刊加盟。面对严峻的现状,某些科技管理部门和部分办刊人天真地认为,依靠与国际科技出版集团联姻,借助其国际影响,在本土多办几本英文期刊,就可以改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小、话语权弱的现状,我们以为这种想法实为异想天开。
历史是现实的镜鉴,在期刊国际化的研究上,只有深入,才能洞彻;只有深耕,才能透辟。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之路,通过“借船出海”的权宜之计,中国确实有个别期刊跻身于国际二三流水平的期刊之列,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者鲜见。要知道,国际知名科技出版集团不是布施恩泽的慈善家,它们是企业,其终极目的是追逐最大利润。它们一边低价收买我国的较优秀期刊的资源,一边又以高价且不断涨价向我国销售数据。据报道,2008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就被迫接受了爱思唯尔25%的提价方案[20]。2014年,收录有我国期刊的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数据库的年费为55 360元人民币,而2015年竟然任性地猛涨到451 050元人民币,为此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已发出“全国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数据库!”的号召,截至2014年12月25日,全国已有62家高校成员单位参与了联合抵制行动[21]。
为何最近我国的科技管理部门一直在提“自主创新”,就是因为我们借助于外力施展国际影响的幻想屡遭破灭:在“借船出海”中,国外借给中国的是破烂不堪的旧舢板,难以在浩瀚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尖端技术的合作中,美英等技术强国卖给我们的是落后几代的发动机,使得我们制造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梦想举步维艰。残酷的现实使得我们终于醒悟:如果不进行自主创新,仅靠求助他人,依赖技术输入后与英美等科技强国比翼齐飞的希冀将渐行渐远。同样,我国要成为科技期刊强国,充分施展我国期刊的全球影响,引领潮流,也只能靠自主创新。我们以为,就服务于中国科技、实现中国梦而言,中国的中文和英文期刊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应比翼双飞,并驾齐驱,共同进步,不可偏废。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们认为近期各方面应该做的工作包括:(1)由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规定由国家基金资助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发表的比例。2009年,作为期刊界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小同就建议国家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首先要发表在中国的期刊上,最主要的成果要发表在自己的期刊上[22]。(2)在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做大做强中文期刊的同时,择优资助或创办若干真正国际化、高水平的英文期刊。以“整体规划、分类实施,以奖促建、扶优扶强,重点支持、激励进步,协同创新、合力推进”为原则,脚踏实地地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15]。不仅使获得资助的期刊获益,而且要对中国期刊界起到更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3)建立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刊队伍。包括能够带领期刊进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的领军人才,尤其是注重选择既懂本学科专业知识、又精通科技期刊发展规律的科学家领衔;要建设国际化的编委会和审稿人队伍;要培养选拔具有良好学术水平、编辑专业能力强、英语好的专业编辑人才;要挖掘和培养了解国际科技出版营销的经营性人才 [23]。(4)在国家层面加大对中文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创办可以与国外科技出版集团相比肩的中国科技期刊出版集团[24],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竞争,在编辑、出版、营销、合作等环节突破国家界限,真正成为在国际上具竞争实力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5)在大数据时代,倡导科技文献的资源共享,通过出台切实可行且利国利民的政策,发挥举国体制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优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举国家之力创办可以与SCI相抗衡的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期刊评价数据库[25]。
4 结束语
2014年岁末之际,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全球影响,我们聚全国之智慧、集千万人之合力,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部分观念保守之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召开APEC会议是劳民伤财之举;而真正有识之士早已心知肚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尽管全国、尤其是北京人民为APEC会议的召开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在帝都暂别雾霾的笼罩、尽情享受APEC蓝的同时,我们也通过这一难得的机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今日强大中国的综合实力,这无异于盛唐再现,万国来朝。正可谓:雾霾散、天宇蓝、复兴在望。
在喜迎中国农历羊年之际,重温习主席的新年致辞,令人激动,备受鼓舞:“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坚忍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集思广益用好机遇,众志成城应对挑战,立行立改破解难题,奋发有为进行创新。”[26]在这恰逢盛世的回眸之际,在群贤毕至共贺全球第一本期刊出现350周年、中文期刊诞生200周年之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使命所系、重任在肩,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牢记肩负的职责使命,彻底摆脱功利与浮躁之心的羁绊,和衷共济、携手同行,只有立足本土、力挺主业,面向世界、勇立潮头,才能使中国的科技期刊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5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D/OL].[2015-01-05].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 1015/c22219-25842812.html
[2] 刘奇葆. 贯彻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ED/OL]. [2015-01-05].http://legal.people.com.cn/n/ 2014/1018/ c188502-25861119.html
[3] 刘大为.浓墨人民风貌、重彩中国精神[N]. 光明日报,2014-11-04(12)
[4] 邬书林.中国学术出版质量亟待提高[N]. 光明日报,2014-11-09(2)
[5] 游苏宁. 中国科技期刊的追求和出路[N]. 光明日报,2009-02-02(12)
[6] 游苏宁.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若干思考[J]. 编辑学报,2014,26(1):3-6
[7] 秦春华.到底是“学术”还是“垃圾”[N]. 光明日报,2014-11-04(13)
[8] 游苏宁,石朝云.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与外患[J]. 编辑学报,2011,23(3):189-193
[9] 贺林平. 国内科技期刊还有戏吗?[N].人民日报,2014-11-21(2)
[10] 光明日报评论员. 中国科技需要一次彻底的自我解放[N].光明日报,2014-11-21 (2)
[11] 游苏宁,王海燕. 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241
[12] 游苏宁.“双效”“双爱”期刊:办刊人的最高追求[J]. 编辑学报,2005,17(2):79-80
[13] 陈浩元. 科技期刊主编应熟悉的几个编校标准化问题[ED/OL]. [2015-01-05]. www.cessp.org.cn
[14] 伍连德.医学杂志之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1915,1(1):1-2
[15] 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ED/OL]. [2015-01-012].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 0328/c131715-20948209.html
[16] 杨琪,李蓉. 打磨一颗发光的宝石[N].中国科学报,2014-08-04(5)
[17] 赵新乐.《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走出去之路[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2-14(8)
[18]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52
[19] 蒋建科. 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N]. 人民日报,2013-11-21(16)
[20] 牛春颐. 学者合理化设想力图规避收费[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9-16(02)
[21] 程焕文. 全国高校图书馆联合抵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数据库[EB/OL]. (2014-12-31)[2015-01-09].http:/ /blog.sina.com.cn/huanwen
[22] 王小同. 堵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漏洞提高科技学术期刊质量[J]. 编辑学报,2009,21(2):95-96
[23] 刘莉.解读“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专访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N]. 科技日报,2012-12-04(4)
[24] 游苏宁.应更有效地利用国内的研究成果[J].科技导报,2007,25(10):70-72
[25] 游苏宁.海量数据的中国之路针砭时弊地预见未来[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19):23
[26]习近平.2015年新年贺词[N]. 人民日报,2015-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