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勤俭 资深媒体人,现为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重庆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近日与一位来京探访的都市报老总商榷:一些平面媒体的广告为何会在连续两年下降后,2014年更呈断崖式下行?该老总答曰:主要是因为平面媒体这些年应对市场变化的准备工作做得太不够了。
这位老总以自己所在报社的情况为例说,许多本来可以早做的事情,比如报刊内容的创新,比如平媒品牌的拓展与延伸等,在报社有钱、有人、影响力比较大、也容易做的时候不屑或懒得去做,结果错失良机,等到想做或被迫要做时,早已失了先机。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未雨绸缪,生于忧患才能有备无患,这些几乎尽人皆知的成语,今天再度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许多时候,往往光有“备”是不够的。因“备”得不足,同样会有“患”,甚或是心腹大患的案例并不鲜见。报刊市场如今所面对的窘境,就颇能说明其中道理。
对今日之状况,众多的报刊经营者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应该说早有准备,但这种准备在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别说还手之力,就连招架之功也很有些相形见绌。
据业内人士介绍,之前一些新媒体差不多一个月就可以推出一款新产品,其新产品研制和开发力度可想而知。而平面媒体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之慢委实令受众和市场失望。以都市报为例,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推出一款新产品,尤其是吸引青年人的产品,我们的报刊经营者心知肚明。
市场在急速变化,我们却一成不变,甚至美其名曰“以不变应万变”,而没有应变能力和措施的结局,只能是江河日下。在忧患和危机到来之际,传统媒体备而不足,缘由是多方面的。一是过惯了等客上门,来钱容易的轻松日子,思想和行动上的懒散已成常态;二是用传统的经营思维定式来做的各种准备,并不能符合市场变化的要求,因而导致我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措手不及,有的甚至已遭淘汰出局。
马云在谈到阿里巴巴和淘宝之所以成功时曾说,他们无非是比别人早干了几年或者十几年而已,如果等到大家一哄而上再干,机会可能就都没了。再回望传媒业这个圈子,湖南广电、浙报传媒等媒体的先行一步,又何尝不是如此?
痛定思痛,时不我待。当新一年媒体领地捍卫之战大幕开启时,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不能打无把握之战,只有为自己的明天和未来,做好一切必要的足够的准备,并尽早付诸行动,才能抢占先机,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