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人才是出版社发展支柱2015-02-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本报记者 涂桂林 一个月前,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的数据出来了:全年出版图书1273种,比2013年增加27种,图书销售码洋达3.66亿元,比2013年增加800万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动力在哪儿?日前,《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米加德的办公室。 半年前,记者曾采访过米加德,他说话总是慢条斯理,谈吐间尽显学者风范。由于彼此熟悉,记者开门见山:“2014年,西南师大社发展效益整体向好,请您谈谈具体情况。” “就发展成绩而言,我们还是有一些的。”米加德说话风格依然。 米加德介绍说,2014年,西南师大社被重庆市文化委员会评为2014年重庆市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和2013~2014年度全市文化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西南师大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的廉政》一书入选由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韬奋基金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2013年度),同时入选“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图书”(2013年度)。此外,“青少年安全丛书”(5种)和“小学数学文化丛书”(5种)获“2014年重庆市优秀科普图书奖”。 在经济效益方面,这些年,西南师大社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搞好义务教育国标教材的修订工作,音乐和数学教材修订本已经通过教育部的审定,目前语文教材修订工作已经完成,教育部正在审订。2014年,西南师大社80%以上的图书销售来源于基础教育图书板块,其他近20%来源于一般大众图书。 在重大项目方面,收获颇丰。《黄希庭心理学文集》等18个选题入选重庆市重点选题库,《中国西部甘薯》等4个选题获得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123万元的资助,“域外汉籍数字服务平台”获得重庆市2014年数字出版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资助,“中小学个性化教学数字服务平台”获得重庆市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资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苏宁)旗舰店获渝商委“传统企业网络零售应用扶持资金”资助5万元。全年获市级资助资金168万元。 国家级项目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视唱分级教程》(四册)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获得国家出版基金462万元,“中小学个性化教学数字服务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度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且获财政部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00万元资助。全年获得国家资助资金862万元。 “在业界,不少专家表示,眼下出版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出版,您怎么看?”记者问道。 米加德回答说:“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样态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出版在受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后,也都在想方设法进行融合,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传统出版从趋冷又回暖,就是例证,说明传统出版正慢慢适应了新技术带来的市场变化。” “我觉得,这种适应,可能要克服很多困难。这方面,不知社长是否有过什么思考?”记者进一步追问。 米加德答道:“看似复杂,其实就是一个人才问题。”对出版社而言,作者是最大的人才,有了知名的作者,有了好的作品,出版社的发展才可以说解决了,这是第一位的。在此前提下,出版社内部的技术性人才和经营性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性人才是保证图书出版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经营性人才是为出版的图书开拓最优的市场。很多出版社在资源整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有的跟国外出版公司合作经营,有的直接收购国外的出版公司,较好地促进了快速发展,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人才作为保障。因此,西南师大社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仅2014年就招录各类人员30余名,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社内培训9次,培训员工455人次,全国培训22批,参训员工193人次,2014年有8位员工取得中级职业资格。 对于人才,需要有与职位相匹配的工作能力。米加德认为,如果一个单位的空间失去温暖,甚至很冰冷,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人才,也可能成为庸才。如果一个出版社没有自己核心的东西,设置的岗位人人都能干,搞得就像个小作坊,必然导致人才浪费,出版的发展支柱也必然会在冰冷的空间里倒塌。 米加德表示:“出版社不能只重视编辑人才,不能说有了好的编辑人才就高枕无忧了。其实,技术性人才和经营性人才也很重要,这是一个出版社战略性发展的需要,从一定层面来看,是带有根本性的。下一步,我们还要积蓄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在整合资源方面有更为深入的开拓和努力。”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