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5个值得关注的数字广告业发展趋势2015-03-03 来源:中刊协 翻译:彭一骎
1,原生广告 原生广告,或者叫社论式或“赞助式”广告,是当下广告界热论的话题。 毕竟,这种广告模式是把软文嵌入到你的核心内容当中,比如把一段广告视频“悄无声息地”放入杂志的数字版内容当中等等。 无论你对这种广告模式持怎样的态度,去年还被出版商们嗤之以鼻地认为是昙花一现的原生广告已经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早在2014年1月,摩根大通集团报道称原生广告在Facebook上于2013年的展现量(Impressions)只有5-10%之间,但却占到了公司60%的广告收入。 为什么会这样?根据Sharethrough的研究发现,原生广告在读者阅读频率、读者购买欲望以及杂志品牌亲和力提升三个方面比展开式广告及横幅式广告分别高出53%、18%和9%。对于这样一个“神器”,我们的出版商又怎能将它拒之门外呢? 2,视频广告 尼尔森报告称,在18-34岁的人群中,每一年人们对数字产品的使用率都在以16%的速度提升,其中收看数字视频的提升速度更是达到了年均53%。同时,这一趋势在35-49岁以及50-64岁两个年龄段的人群中更为显著。 此外,来自Business Insider公司的报告称,在线视频广告的发展速度已经快过绝大多数广告形式了。截止到2016年底,全球视频广告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19.5% 视频广告的巨浪已经席卷而来,作为出版商的你最好不要与它擦肩而过。 3,手机广告 随着种类越发繁多、画面效果越发精致的手机走进消费者的衣兜里,出版商们已经开始回过头来从新对这个以前被原生广告和视频广告视为“小弟”的物件进行审视。当然,无法对用户的信息记录进行追踪以及终端用户相对较短的关注力是手机广告的短板。 4,响应式广告 随着形式各异的广告模式纷拥而至,销售资源有限的出版商们通常很难做到将广告业务覆盖至所有媒体平台,而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出版商如今依然热衷于使用响应式广告的原因,因为在这种广告基本可以通吃所有媒体平台。 响应式广告不仅仅能让你的广告“行走于大小不一的屏幕之间”,还可以适用于“功能各不相同的移动终端之中,”也就是说,一则响应式广告不仅可以在不同品牌的手机中打开,它也可以在电脑里播放。 去年,Twitter称他们所制作的响应式广告在手机终端上所创造的收入已经开始高于电脑。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IAB为此还专门推出了《响应式设计与广告创新白皮书》,免费为那些希望学习Twitter在广告领域做法的出版商们进行指导。 5,数字广告统计法 无论对于广告主还是刊社,数字广告最大的问题是其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正如美国出版人协会数字战略及活动部高级副总裁伊桑•格瑞(Ethan Grey)所言,“不同的数字版内容就好像不同国家的电源插头一样,它们所能够适应的电压各不相同。虽然每一个插座都会按照其设计的电压标准精准地输出电能,但每个插头所起到的效果却无法比较。同样地,同一则广告在不同平台投放后也会产生性截然不同的数据,我们无法横跨在平台之间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美国出版人协会2013年创立了数字版标准化组织(DESI),用四种具体的计量方式来记录数字广告投放在不同平台后的数据。这些数据随后会被审核并纳入媒体数据核查中心,以便于广告主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数字杂志广告在不同平台上的实际效果进行真实的评估。 如果你能将这些广告测量数据告诉广告主,你就可以有根据地为你的广告进行定价。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