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经济学人》:了解千禧一代,紧随变革步伐。2015-03-03 来源:中国期刊协会 翻译:彭一骎
如今,“千禧一代”(指在1984-1995年期间出生的人)已成为我们媒体业中的热议话题之一。《经济学人》集团总裁保罗•诺斯(Paul Rossi)在参加由美国出版人协会(MPA)主办的美国杂志媒体360°峰会时谈道:“人们会问为什么我们再次谈到千禧一代这个话题,我认为,了解他们就是了解我们杂志未来读者的所思所想。” 作为研究千禧一代的专家,林德赛•波拉克谈道:“千禧一代即将为近代媒体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美国,千禧一代的总人数已达8000万之多,相当于该国上世纪婴儿潮一代的总人口,这个数字是目前美国下一代人的两倍。他们是第一代与现代数字科技一同成长起来的人群,他们的消费习惯引领着媒体业的发展方向。 诺斯把千禧一代比喻成“内容主持人”,他们在数字空间中塑造内容,分享内容。而随后出现的社交媒体,让他们学会了注重并培养自己在社交空间中的“个人品牌”。 所以,对于品牌杂志而言,“始终如一地创造符合品牌标准的内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品牌杂志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传达了怎样的价值观”,并始终保持“内容纯度”。否则,你的读者将很快地忘掉你。 40%的《经济学人》网站读者来自千禧一代。根据诺斯的介绍,他们吸引这批读者的手段主要集中在手机、社交媒体和视频领域。 从手机层面来说,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应用程序(App)的开发上。目前最大的挑战是:《经济学人》素来是以产出精品内容为盈利模式,而千禧一代只想在网站上看“免费的东西”。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与数字版杂志的订户人群结构,《经济学人》纸刊订户的年龄愈发年轻化。 社交媒体是《经济学人》杂志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利器,它把读者们聚拢一处,并催生了许多新鲜话题。但是,杂志在此制造话题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聆听,许多媒体企业在“听”上做得并不好。 鉴于社交媒体吸引来了诸多杂志读者,许多人可能会在网站上发起一些内容相关的话题或提出一些经济学方面的问题,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要不要在杂志中提供读者们希望看到或是他们需要的内容呢? 诺斯个人认为,保持一个品杂志牌的独特视角非常重要(《经济学人》从不做任何“副业”)。“这是一种平衡,如果你只是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而写作,你将陷入困境。作为品牌杂志,坚持自己的风格非常重要。” 随着网站的视觉效果技术越发成熟,《经济学人》正积极地打造自己的视频产品。诺斯认为:“我们已经谈到了许多关于平面媒体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故事和案例,但实际上媒体世界转型的本质是从静态视觉到动态视觉。动态视觉将成为我们未来业务的重要部分。先观看后阅读将成为用户的一种习惯。” 就如何保持住我们现有的纸媒产业而言,诺斯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纸媒本身的生存而战,现在使用纸媒是因为它依然为我们带来了不菲的利润,而它只要能立足于市场中间,我们就可以一直用下去。但如果说我们的读者把目光转移到了别处,我们便应随之而去。对于《经济学人》而言,我们需要保持住的是这个牌子,而不是纸。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