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期刊转型宜早谋变

2015-03-0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梁勤俭
 
 
  梁勤俭 资深媒体人,现为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重庆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传统报刊发行下降、广告下降,效益同样也在下降,在时下的传媒市场,已经不再是新闻。而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窘境,亦是不少专业期刊面临的问题。
   
  在传媒圈里,专业期刊不少,《声屏世界》杂志就是其中之一。10多年前,处于起步阶段的《声屏世界》杂志,只能算得上是体量弱小者之一。然而,如今这份杂志在业界的出色表现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据观察,《声屏世界》的转型早就开始了。不论是中国国际广告节的媒体展,还是全国成千上万广告专业大学生踊跃参加的学院奖、备受广告主青睐的广告主长城奖,处处都能看到《声屏世界》和其广告人传媒团队忙碌的身影。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早早地实现了从平面到平台的华丽转身,活动、策划、传播、营销推广,妙招频出,精彩创意接连不断,使《声屏世界》成为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大牌,这个机构和团队更是成为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和众多广告主、媒体、营销策划公司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
   
  《声屏世界》之所以有今天的转型成功,取决于他们的主管单位和掌门人以及整个团队都较早地嗅到了传媒市场将要发生的变化,在经营思想、组织架构和行动上,都放开了手脚,在做好传统媒体服务的同时,把触角更多地伸向了之外的领域——对整个传媒产业链的服务。因此才有了今天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可喜局面。
   
  与《声屏世界》转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据笔者所知,还有河北的《糖烟酒周刊》、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旗下的《艺术市场》杂志、安徽的《徽商》杂志和山东的新之航传媒集团等。这些媒体的共同特点,就是一方面坚守阵地做好主业,一方面扬长避短,不断调整找准市场定位,坚持围绕着市场、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去开疆拓土。正是这种以变应变和迟变不如早变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让这些专业期刊尝到了甜头,在逆境中,他们的市场份额没有萎缩,经营业绩更是节节上升。
   
  山不转水会转,你变我也要变。身处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环境,不变,便只能是“我还是我,但你已不再是你”。只因为我仍在旧常态,而你已是新常态了。
   
  期刊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出路也很多,专业期刊相对来说船小好掉头,这一方阵中又已有这么多成功转型的标杆,各位不妨多学习借鉴人家成功的经验,未来的路又何愁走不好走不远呢。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