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肖化化:重庆出版社
【摘 要】主题出版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原则引领下,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主题出版的规律,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出版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发挥主题出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宣传真理、资政育人的作用,同时塑造我国的新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关键词】主题出版;新时代;发展趋势;问题
近几年来,主题出版迅速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 各大出版机构将其作为工作重心之一, 从原来集中于政治类出版物扩展至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图书产品。 而党和国家的宣传导向及政策支持进一步引起了出版机构的重视, 众多出版人纷纷开展创新实践, 使主题出版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于是,大量反映中央精神、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时代变革的优秀主题出版物纷纷涌现, 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气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主题出版的概念源于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是指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的出版宣传活动。 具体地说, 就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 等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1]要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将全社会力量团结在一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中国梦。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主题出版物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第一,选题类型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党史、国史、军史及重大节庆等传统题材, 还出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技文化、国家精神、当代中国现实与治国理政等题材。 第二, 选题角度有所扩展。 以前出版人多从宏观层面关注一些题材, 如今出现了许多微观层面的选题, 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观察也变多了, 以小见大,反映国家方方面面的变革。[2]第三, 出版单位意识发生转变。 过去一些出版单位把主题出版当作政治任务,认为其没有市场潜力。 如今快速发展的市场转变了他们的观念, 出版单位积极主动策划面向市场的主题出版物。 第四, 主题出版物的形式逐渐向融媒体发展,“纸”“声”“电” 结合更紧密。 第五,出版单位更重视主题出版队伍建设和选题的长远规划。
二、当前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主题出版虽然发展欣欣向荣,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影响力上来看,都展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我们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精品力作并不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 2003年主题出版 CIP( 图书在版编目) 批复数为489个, 2016年达2297个, 在14年间增长了3倍多。 主题出版物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只有几本,剩下的都是一些应景之作,既难以吸引读者,也不利于传播主流思想。
二是与专业出版物相比, 主题出版物的专业化水平不够。 任何一部成功的出版物, 都是作者与编辑心血与智慧的产物, 优秀的作者和编辑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优秀的作者,主题出版物就达不到相应的高度,在内容上出现格式化、空洞化、口 号化的情况, 这样就不能深入主题本身, 不能吸引读者阅读。[3]没有优秀的编辑, 对主题出版内容挖掘不够, 理解不到位, 内容呈现和装帧设计就会出现问题。 形式上看起来大而全,内容上全是说教,将主题出版物看作是宣传文件,这样的出版物,大众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出版后当然得不到市场认可。
三是过于依赖传统发行渠道。 主题出版物因为主题相对统一, 各个出版单位都针对同一主题策划出版产品, 使得大量产品选题雷同, 内容上缺乏新意, 同质化严重。 另外,因主题出版物时效性较强,一旦错过时间节点, 便会导致图书滞销。 很多出版社因为过于依赖传统发行渠道,造成大量图书库存,没有真正地面向市场。
四是相比精品出版物,主题出版的“声”“电” 转化率较弱,数字化转型道阻且长。
三、关于主题出版的一些思考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 主题出版不仅面临时代要求、政策要求,也面临市场要求、读者要求,需要从各个层面思考、布局, 用新角度、新要求、新理念, 才能走出新路径,走出新天地。
一是积极布局, 提前策划。 很多主题出版的主题是可以预见的,比如在一些重大事件节点,如抗日 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对这类主题, 出版单位完全可以提前策划,联系专业作者, 组织专业编辑队伍来积极应对。 还有一种是出版单位对国家政策的科学预判、解读。 出版单位只有将自身的出版资源主动地与主题出版的主题有机结合, 才能制作出真正有生命力、有价值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主题出版物。 如重庆出版社的《忠诚与背叛》《马克思画传》 等一系列图书,在主题解读上与党中央和社会阅读群体保持了一致性, 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是注重政治性、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 主题出版不是政治任务,更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机械解读政策文件,而是要在内容上深入挖掘,从内涵和外延上丰富其学术价值,更注重其通俗可读性,才能避免空洞说教、形式化的问题。 优秀的主题出版物,能“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更好地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 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将政治话题转化为大众话题,将国家政策转化为理论成果,成为大众读物。
三是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既要有深度又要有温度, 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 主题出版应紧跟时代形势策划选题方向,或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切入主题, 或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地域资源、经营特长来策划选题。 以《 中国抗战版画选集》 为例, 湖南美术出
版社结合地域优势和出版社自 身优势,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 编选了500多幅抗战主题的版画作品,这些材料是抗日 战争历史的见证, 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该书一经出版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而湖南人民出版社紧紧围绕毛泽东与湖南之间的紧密联系, 策划了《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传》《 风华正茂》等一系列主题出版物, 获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注重新时代下传统出版与全媒体传播相融合。 主题出版物不仅要在题材形式上推陈出新, 在传播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 如今的图书市场,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有声图书齐头并进,广播剧、有声剧、舞台剧层出不穷。 同一个选题,通过与新媒体融合,可以开发
出多种形式、多个创意、多种产品,再进行多渠道、多形式营销, 既能增加曝光度, 也能扩大影响力, 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相应地增值。
五是完善管理机制。 近几年, 随着主题出版的快速发展,各大出版单位都对其重视起来,一些积极有为的出版单位联系当地宣传部门、权威研究部门主动策划选题, 提前布局, 建立了相应的主题出版策划体系。但在管理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统筹规划上缺乏一致性,具体分工不太明确;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确保出版质量与时间。
四、结语
主题出版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壮大,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原则引领下,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主题出版的规律,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出版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发挥主题出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宣传真理、资政育人的作用,同时塑造我国的新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韩建民,李婷.我国主题出版研究现状和趋势浅析[J].出版与印刷,2019(02):7-10.
[2]韩建民.今天我们怎样重新看待主题出版?——关于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出版之变[N].中华读书报,2019-05-01(6).
[3]郝振省.主题出版的普遍性与规律性[J].出版发行研究,201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