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虽然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越来越远,但我们依然喜欢品味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需要了解日月星象、草木生长周期、候鸟迁徙的时间。二十四节气的珍贵在于,于四季更迭的天地万物中构成一种诗意化的生存方式。
二十四节气所展现的是一种平衡,天地之间,人,上顺天时、下承地利,生活劳作,生生不息。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从节气物候中,也就是天地之中学到什么、悟到什么,这是今人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这些节气主题图书所要传递给我们的。
如在翻开《故宫知时节》第一页时,春天开始了,节气开始了,物候开始了,此后岁月流转,春夏秋冬徐徐展开,美不胜收。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关注节气,是因为节气随岁月流转,它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倾听。
二十四节气承载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情感,但很遗憾,现在的年轻人能完整说出二十四个节气名称的不多,因此,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节气之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人们对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发自内心地接受和喜欢。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无疑增强了这种自豪感。
很多作者不惜笔墨,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叙述着二十四节气的“前世今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我们的节气》《揭秘二十四节气》,这些有趣的、孩子易于接受的、可以学到知识的童书,永远是指引孩子们探索传统文化的一盏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