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利用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版物贸易数据分析得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版物贸易处于持续顺差状态,但中东欧地区不是中国出版物贸易的主要对象国,图书类和儿童涂色类是中国对中东欧地区的出口贸易核心产品。中国对中东欧地区出版物贸易受东道国经济环境和文化差异影响,对其出口类别由图书转向儿童涂色类。实行差异化国别战略,深入出版合作,加强文化交流是推进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版物贸易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东欧;出版物贸易;文化差异;出版合作
中东欧作为连接亚欧的重要通道,是亚欧政治、经济合作的纽带。2012年我国与中东欧确定了“16+1”合作框架,正式开启了我国与中东欧各国的密切合作。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隶属沿线的中东欧16国与中国的合作机制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文化传播与认同是各国经济往来的“软”支撑,作为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出版业贸易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
一、中国对中东欧出版物贸易现状
由于数据所限,本文中的出版贸易主要包括书籍、报刊、儿童涂色书等三种出版物,出版物进口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一)贸易规模
我国对中东欧的出版物出口贸易大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态势(见图1),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2013年),出版物出口贸易总量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阶段,由669万美元增加到1291万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第二阶段(2014年-2016年),出版物出口贸易总量逐年下降,2016年出口总额仅为2013年的53%。第三阶段(2017年后),出版物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回升,2017年较2016年增加了52%。

图1 中国-中东欧出版业出口总额
数据来源:UnitedNationsCommodityTradeStatisticsDatabase数据整理
虽然近年来中国对中东欧地区出版物贸易有所增长,但中国对该区域的出版物贸易总额仍较低。近十年我国出版业出口到中东欧的贸易量在对全球贸易量中的比例一直不足1%,可见中东欧地区不是我国出版物贸易的主要对象国。
对比2008-2017年我国出版物进出口贸易情况(如图2所示),我国对中东欧出版物贸易持续处于顺差状态。在2013年顺差额高达1279万美元,约为当年进口总额的108倍。

图2 中国-中东欧出版业进出口总额比较
数据来源:UnitedNationsCommodityTradeStatisticsDatabase数据整理
(二)贸易结构
从贸易结构来看,图书类和儿童涂色类一直都是中国对中东欧地区出版物出口贸易的核心,二者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见图3)。而中国对中东欧地区的报刊类出口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足1%。中国对中东欧地区图书类和儿童涂色类出口比例处于此长彼消状态。2008年至2013年间图书类是中国出版业对中东欧地区出口的主要出版物,2010年所占比例高达74%,但是接下来几年持续下降。相反,我国向中东欧地区出口的儿童涂色类占出版物出口贸易的比例持续增高,2013年之后成为中国出版业对中东欧出版物出口新的重心。

图3 中国-中东欧出版物出口贸易结构
数据来源:UnitedNationsCommodityTradeStatisticsDatabase数据整理
(三)贸易区域分布
从国别结构来看,中国对中东欧16个国家的出版物出口额差距较大。对比2017年我国对中东欧各国的出版物贸易情况可以看出(见图4),我国对中东欧地区的出版物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国家,对三个国家的出版物出口额占到对中东欧地区总出口额的67%左右,其中对波兰的出口比例最高(达到35.91%)。相比之下,对黑山、波黑、马其顿等国家的出版物出口额占中东欧地区总出口额比例不足2%。

图4 中国-中东欧各地区出版物出口额
数据来源:UnitedNationsCommodityTradeStatisticsDatabase数据整理
二、中国对中东欧出版物贸易特征
(一)东道国经济与政策影响出版物贸易总额
中东欧国家有相似的历史沿革并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国民收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且各国经济状况具有差异性。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收入标准,中东欧16国分属高收入和较低收入两个阶层,其中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等国家属于高收入阶层,而黑山、波黑、马其顿等国家属于较低收入阶层。由前所述,我国对中东欧地区的出版物出口贸易也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而低收入国家的贸易额甚少。可见东道国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是影响出版物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
此外,各国政府的图书政策会影响该国图书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进而对该国出版物贸易产生影响。从出版物税率来看(见表1),中东欧国家中大多数国家都对出版物实行了低税率政策[2],其中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出版物税率低至5%。低税率的实行一方面可降低出版物成本,吸引外部投资,保护出版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出版物的市场需求,促进出版物贸易。
表1 中东欧各国家出版物税率
国家 | 出版物税率/% | 基本税率/% |
波兰 | 5 | 23 |
立陶宛 | 9 | 21 |
爱沙尼亚 | 9 | 20 |
拉脱维亚 | 12 | 21 |
捷克 | 15 | 21 |
斯洛伐克 | 10 | 20 |
匈牙利 | 5 | 27 |
斯洛文尼亚 | 10 | 22 |
克罗地亚 | 25 | 25 |
波黑 | 17 | 17 |
黑山 | 7 | 19 |
塞尔维亚 | 10 | 20 |
阿尔巴尼亚 | 20 | 20 |
罗马尼亚 | 5 | 19 |
保加利亚 | 20 | 20 |
马其顿 | 5 | 18 |
(二)出口类别由图书转向儿童涂色类
我国与中东欧地区的出版物传播主要以翻译各国的流行图书为主,因此中国对中东欧的出版贸易以图书类为核心。但是近年来,由于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对儿童类相关出版物的需求加大,提升了对我国儿童涂色类出版物的出口数量,进而带动了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出版物贸易中儿童涂色类所占比例的提高,且势头逐渐超过图书类出版物。相对来说,由于报刊类出版物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和实践性,并且流行性相对于图书和儿童涂色类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刊的进出口贸易。同时伴随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便捷的获取海量信息,对报刊类出版物的国内外需求造成较大冲击,导致报刊类出版物在中国对中东欧出版物贸易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
(三)文化差异对出版物贸易影响较大
文化价值观念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本国或本族人民对一定意识形态达成一致的认同感,主要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文化价值观念差异形成的文化差异会对两国文化传播和出版物贸易产生影响。如前分析,中东欧地区不是我国出版物贸易的主要对象国,这与贸易双方之间存在较大文化差异有直接关系。两者的文化差异会阻碍双方文明的碰触融合,进而束缚出版文化交流与传播。
首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宗教信仰多样,忠信仁义礼等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文化作品多伴有儒家思想的色彩;而中东欧则属于西方文明的分支,与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也各有不同(如表2所示)。其次,中东欧各国的历史发展具有独特性,既受到欧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使得中东欧各国的文化归属感较为复杂,这种复杂的文化迁移过程造成中东欧国家的人文观念与中国迥异。中国认为人文是一种朴素的文化理念,是相互尊重;而中东欧国家大多认为人文是个人为中心的文化行为,倾向个人主义色彩。
表2 中国与中东欧16国文化比较
国家 | 官方语言 | 宗教信仰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巴尼亚语 | 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 |
波黑 | 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 | 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 |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语 | 东正教 |
克罗地亚 | 克罗地亚语 | 天主教 |
捷克 | 捷克语 | 天主教 |
爱沙尼亚 | 爱沙尼亚语 | 基督教路德宗 |
匈牙利 | 匈牙利语 | 天主教、基督新教 |
拉脱维亚共和国 | 拉脱维亚语 | 基督教路德宗、天主教 |
波兰 | 波兰语 | 天主教 |
立陶宛 | 立陶宛语 | 天主教 |
马其顿 | 马其顿语 | 东正教 |
黑山 | 黑山语 | 东正教 |
罗马尼亚 | 罗马尼亚语 | 东正教 |
塞尔维亚 | 塞尔维亚语 | 东正教 |
斯洛伐克 | 斯洛伐克语 | 天主教、基督新教 |
斯洛文尼亚 | 斯洛文尼亚语 | 天主教 |
中国 | 汉语 |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
三、推进中国对中东欧出版物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但是中国出版物对中东欧地区的出版物贸易额较少。为推动中国出版物更好地向中东欧地区传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实施差异化国别策略
中国与中东欧开展贸易合作,既要把其看作一个整体,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差异,实施差异化国别策略。
针对中东欧国家发展的多样性和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性,我国出版业应针对不同国家和文化实施不同对策。像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这样的中东欧大国,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和税收政策等方面也较完善,与中国之前的出版贸易交流也比较顺畅,目前需要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增强合作交流,保证品质,增加出版贸易往来。对于中东欧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国民购买力较低的其他国家,则可以采取减轻贸易税收,增加优惠政策,降低成本等举措增强贸易。此外,不同出版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与中东欧16国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合作,对每个国家进行全方位评估,制定具体的差异化贸易合作策略[3]。
(二)深化出版社合作关系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分属两大洲,由于地理空间和文化差异的原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出版物交流来加深民众文化传播。为此,我国出版业应倡导出版社整合出版资源,主动策划,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出版合作关系,共同出版双方民众一致认可的优秀文化作品[4]。
首先,中国与中东欧的出版文化交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象国之间的政策扶持,因此建议在遵循已有的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实行对中东欧国家的出版贸易财政补贴、出版专项资助、图书贸易税收和增值税减免等举措。同时与对象国互相开展精品出版物互译制作和互译工程,促进出版业各种类型的合作。
其次,继续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出版社、高校、智库之间的深入出版合作。2018年10月20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在正式成立,颁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成立宣言》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2019—2020年行动计划》[5]。联盟成立后,各成员将在书目数据共享、文献交流互换、人员交流与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必将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出版合作关系。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拉脱维亚语汉语词典》、捷克与中国外文局合作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保加利亚记协出版保加利亚文版《中国百科》。这些都是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出版合作关系的有效举措。[6]未来我国应继续通过相关措施加强对象国之间的出版合作,为增强出版物贸易提供保障。
(三)强化文化传播与交流
文化差异会对文化贸易产生负向影响,但是文化差异客观存在,加强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贸易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建立双方人文交流机制。[7]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充分发挥“16+1”合作平台,[8]积极借助文化论坛、智库平台强化双方的文化合作运行机制,促使双方在多领域开展合作。[9]同时构建良好的文化传播源头体系,营造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切实增强双方的文化共识,改善中国与中东欧因语言、宗教信仰等差异造成的文化交流影响。
其次,充分考虑中东欧各国文化差异,深化地方合作。[10]中国与中东欧的人文交流不仅局限于整体层面,更要深入到各国家地方层面,建立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地方省市直接合作渠道,为人文交流合作牵线搭桥。[11]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文化交流路径与机制,比如旅游合作机制、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机制等,推进双方民众的文化交流往来与传播。[12]
四、结语
中国出版业对中东欧地区的贸易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这需要我国出版业进一步完善对中东欧地区的贸易战略,推动出版物贸易交流,促进两地之间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龙静.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挑战及对策[J].国际问题研究,2014(5):37,50.
[2]王素荣.中东欧各国的税收政策及税务筹划[J].国际商务财会,2017(6):9-14.
[3]顾逞涛.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J].经济师,2017(3):99-100.
[4]朱储炼.“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出版对外贸易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89-92.
[5]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在杭成立[EB/OL].[2018-11-01].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810/t20181022_8535074.shtml.
[6]张艺兵.“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中东欧出版交流与合作[J].出版发行研究,2017(8):18-22.
[7]佟巍.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现状评估与对策建议[J].公共外交季刊,2016(4):109-149.
[8]张斯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关系发展研究—以“16+1”合作框架为依托[D].山西大学,2017.
[9]尚宇红,崔惠芳.文化距离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基于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汉江论坛,2014(7):58-62.
[10]陈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欧人文交流研究[D].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
[11]刘林青,冯雪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经贸实践,2018(3):30-31.
[12]崔卫杰,李泽昆.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合作:现状、问题与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8(1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