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书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年的疫情让这件事变得更难了。经过了漫长的“假期”,闭店歇业多时的民营实体书店也加入了全社会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的大潮,许多实体书店重新开门营业。疫情余波里复工的民营书店经营状况如何?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和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在书店周密的防疫措施下,尽管已经有不少读者走进书店买书,但是大多数民营书店仍然难以恢复疫情前客流量。客流量尚难保证正常水平,盈利就更加困难,而原本作为书店业态中锦上添花的线上营销,反而成为实体书店促进复工和下一步发展的“新赛道”。
盼望更多读者走进书店
客流量减少,甚至不足疫情前的一半,是这次采访中,记者亲身感受到与听到书店业者反映的最多的问题。
在疫情之前,记者曾在周末探访过装修别具特色的钟书阁北京融科店,排队约20分钟左右。而不久前,同样在周末前往这家店时,记者发现店内人流量较疫情前确实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已经没有了排队的情况。一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同为“网红打卡”书店的Page One北京坊店,书店中疫情前经常需要排队的“景点”——大落地窗前,已经无人排队。读者杨月告诉记者,在疫情前看了“小红书”APP的推荐后曾专门来过一次,“听说书店复工后,今天刚好路过就进来了,上次拍照排了好一会队,今天没人,可以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书店+咖啡+零售”的复合型书店,近年来几乎成为购物中心加码新业态的标配,依靠购物中心的人流量可以为书店带来不少人气,但是现在因为疫情原因,不少购物中心人流量骤减,也让身在其中的书店非常无奈。金融街购物中心内有两家书店,分别是位于地下一层的字里行间和四层的言几又书店,记者探访时,这两家书店都已开始营业。字里行间金融街店的店长韩寒告诉记者,开心的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疫情得到控制,书店终于能开始营业,但是目前书店的客流量不理想让他们感到比较担忧。
“客流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疫情,购物中心的消费者减少;另一方面,我们书店主要采取会员制,面对的一大部分读者是商圈内的上班族,目前很多公司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上班,也会对书店有一些影响。”韩寒有些无奈地表示,目前书店的进店人数和营业额,较去年同期有“非常大的差距”,疫情之前,书店的咖啡区几乎都是满座,但是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内,只有一位读者在店内选书。言几又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记者探访前一日,书店进店人数为106人。
事实上,实体书店客流量减少现象在全国也很普遍。南京先锋书店品牌运营部经理李新新告诉记者,书店的大部分门店已于3月2日复工,总店目前客流量日均400+,营业额与客流量都下降了近六成,目前仍有数家景区店未能复工。
安徽合肥的徽州书局在3月16日开始复工,书店100余名员工全部安全到岗,总经理张建兵介绍,目前已经复工半个月,复工后书店客流很少,营业额同比下降2/3左右。面对现在的情况,张建兵有喜有忧,喜是在政府部门的部署支持下,终于可以开门营业;忧的是在书店仍然面对较大压力,疫情期间实体书店收入受到重创,停业闭店意味着基本没有营业收入,即使有些书店开展了诸如网络销售等应急手段,但总量有限、效果有限,无法全面替代实体店面销售。
“更严重的是这次疫情正好处于传统的春节销售旺季,新学期开学这一波是否还能抓得住,还不知道。从复工后营业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实体书店的销售情况会非常不乐观。另外,虽然书店收入严重下滑,但书店的房租和人员等成本还在,对书店生存是巨大挑战。书店基本是赊销制,没有收入,还面临供应商的货款账期到期支付的压力,这也是疫情时期书店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表现。对于经营者来说,书店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压力也越大。我们盼望着,能用我们的努力,让读者能够再走进书店。”张建兵说。
融合发展重要性凸显
复工后,进店前严格的消毒、测温、登记等防控疫情的措施,是几乎每家复工书店的标配动作,一点不敢马虎。记者走访的多家书店,都严格执行着公共场合的防疫要求。
线下举措到位,线上举措同样不少,在多年前,正是由于线上电商的冲击,实体书店经历了一次巨大地震,也因此着力探索体验式实体书店,更加重视线下场景感、体验感的提升,融合饮品等线下业态。但是这次疫情,却让“线上营销”得到了实体书店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展线上销售、直播卖书、云阅读等,那么这些举措在书店复工后是否能够起到帮助作用呢?
在这段特殊时期,钟书阁就采取了许多措施积极“线上自救”。比如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多场直播活动,带领读者们“云”逛书店,在线选购自己心仪的书籍;又比如加大教辅书籍的宣传推广力度,多个在线平台和新媒体账号多线协同发力等。钟书阁创始人金浩表示,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损失。“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一系列扶持措施会让钟书阁的‘互联网+’升级更快速高效地达成。未来我们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在线平台的运营与发展,双轨并行,让钟书阁在未来面对未知挑战时有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实体书店复工后,南京先锋书店努力策划推出有利于新老读者的会员促销活动,但也没有放松对线上渠道的发力,李新新表示,书店仍然在努力开拓线上营销,准备和文艺界、书店同行相继展开合作,争取更多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开辟更多新的线上销售途径。
转型是大势所趋
为了帮助实体书店更好地生存,重振复工信心,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复经营的通知》等利好政策,针对书店的多项支出都做了相应的减免补贴和延缴,让钟书阁等许多书店业者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让实体书店业者担心的,还有这次疫情带给读者心理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复工后,张建兵通过和读者交流发现,读者来书店少了,但是买书没有少,原来是在线上“解决”了。他十分担心经过此次疫情,消费者心理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消费者去往人员密集的封闭式场所,内心还是会排斥的,这样就导致买书进一步通过网络手段解决。众所周知,相比于线上电商,实体书店在读者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价格上是没有优势的。
“这种改变一旦形成读者的消费习惯,我们就又失去了一批真正爱逛书店的客群,实体书店处境将更加艰难。以前实体书店可以借助的线下实体活动等体验型服务内容,很有可能出现消费者响应度低、效果差的情况。因此,复工后,书店转型思考迫在眉睫。”张建兵说,他认为现在单纯的图书卖场要向学习场转变,利用好自己的私域流量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但是,民营书店线上运营能力因为人才储备和资金技术缺乏,特别是试错承受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很难突破,希望政策在这方面给予支持。有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我们对复工后的未来还是充满期待的,相信疫情就是行业蝶变的契机,未来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中我们依然不会缺席。”张建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