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肯定了中国文化自身的智慧,并以此为基调,进而阐述了中国文化的起源、要素、价值、特征,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侧重挖掘中国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文化通义》侧重从“价值系统”的角度阐述,包括人生、自然、道德、知识、经济、审美六大价值观。其中,关于“美善统一、情景相即”之审美价值观的论述,读来襟怀舒畅。
将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提炼为“内倾性”,令人耳目一新。儒释道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强调人性、本心的自足,使得中国文化具有这样一种性格:把全部精力放在人自身的修养上,直接在人心之中寻求善和幸福,即“德性自证”。
重视阐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在本书第五章、第六章中,作者花费不少篇幅说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以及中国文化对东亚、东南亚、欧洲的影响。其中,补全中国文化对俄国的影响,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作者详细介绍了俄国汉学研究的奠基人毕丘林学习中国文化的具体情况,并谈到普希金、托尔斯泰、门捷列夫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作者认为,中国的智慧在很早就发展出一套生态的宇宙观,“把自然与人类、宗教与国家、道德与政治、人群与社会以及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东西统摄起来”,形成一个囊括经济、政治、伦理、文化,且自给自足、安于本位的有机系统。这一回答具有哲学的品格,深刻且客观。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从典型史料、广博视角出发,总结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两种形态——受容和排拒,它们是中国文化走到今天的历史根源。除此之外,作者还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反思作了清晰的梳理。
本书立论高远、视野宽广、材料丰赡、论证得当、思想深沉、学术厚重,体现了李中华的慧识与学养,其根本诉求是实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