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报网融合 全报办网 因网而生——《少年先锋报》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2015-03-2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周山河

 
少年先锋报社成功入选重庆市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少年先锋报社 供图
 
  少年先锋报社立足“为成长创造价值”的办报理念,经过35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构起集报刊发行、图书出版、活动、培训、广告、新媒体等业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形态。
 
  近年来,报社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阅读优势,打造精品阅读体系,充分体现多元阅读、智慧浇灌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索1.5版本《少年先锋报》,读者通过扫描纸刊上的二维码,就能进入原创短视频和原创音频的延伸阅读,进一步提升了阅读体验;与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合作,创办中国家教手机报品牌《少年先锋报-教子有方手机报》,开通中国移动全网版本,发展订阅用户近10万人;布局重庆市青少年门户网站——“赛乐网”改版升级,并努力实现网站向“青少年阅读写作社区”方向的转型。
 
  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数字出版项目推动下,少年先锋报社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成功入选重庆市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但随着大数据、融合化浪潮的迅猛推进,想要真正做强做大、永立不败之地,还需要更为彻底的转身。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报网融合、全报办网、因网而生”,聚全社之力重点打造集阅读、写作、社交于一体的“赛乐阅读写作社区”,推动报社实现全方位、根本性的数字化转型。
 
  少年先锋报社正在进行的带有颠覆性质的变革,是在“手持移动化阅读”这场巨大的阅读生态革命背景下进行的,这也是“报网融合、全报办网、因网而生”的出发点和推动力。
 
  伴随每一次技术革命,阅读的生态都在发生变化。眼下伴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阅读必将越来越数字化、移动化,手持移动终端将在阅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每一次阅读调查的数据,阅读产业的变革,都证实了移动化阅读的不可逆转。
 
  但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数字化阅读的利弊一直争论不休。尽管数字化阅读比之传统阅读缺少了书香味,与纸质阅读相比仍有诸多不足,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定会出现更为人性化、将图文之美呈现得更为充分、更有“书香”魅力的数字阅读设备。
 
  是的,我们只有弄清楚身在何处,才知道向哪里进发。少儿报刊业的数字化转型,只有看清当下及未来青少年的阅读生态,才能找准转型的方向。少儿报刊应该围绕手持移动化阅读,思考自己在整个阅读生态中的位置和担当。
 
  思想“入网”
 
  颠覆“两张皮”
 
  互联网、数字化的核心是什么?是颠覆、体验、服务、互动、参与、分享、社交,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巨大冲击。由互联网革命引发的出版形态的改变,在全球范围内重塑着出版的边界,拥抱数字化和互联网,首先需要的是思想上的“入网”。
 
  然而,想要改变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思维模式并非易事。近年来,报社邀请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管理者来报社讲学,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穿插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终于成功“洗脑”,帮助大家体会和理解互联网的实质,找到了过去数字化转型的症结所在。
 
  少年先锋报社最初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是在原有的报社体制内成立新媒体部,招聘新媒体人才,以网站建设为核心开发新媒体产品。现在看来,这样的转型只是形式上的转型,是把同样的菜用两种盘子来装。报业依然按照老路运行,新媒体部成为独立于传统事业之外的“另一帮人”。这种由传统办报思维孕育出的“两张皮”模式,让报社永远处在追赶的位置,难以实现弯道超越。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颠覆,报网融合必须摈弃“两张皮”模式,打破传统束缚。
 
  立地转身
 
  全报整体数字化
 
  2015年,少年先锋报社将以新媒体企业为目标,实现报社的整体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实施主体将跳出原有的新媒体部框架,实现报社的“两只脚”都从传统媒体迈入新媒体的发展轨道,不再像原来那样,半边身子在新媒体,半边身子在传统媒体。
 
  未来青少年的阅读生态是:数字化手持移动阅读是主流,纸媒阅读不会消失,而是成为数字化阅读生态下的子阅读结构。这样的生态决定了,只有高度数字化的报社才能适者生存。
 
  “立地转身”这种整体数字化的转型模式,对于少年先锋报社这样的少儿报刊社来说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毕竟船小好掉头,一旦有了清晰的转型思路,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报社经营结构,在经营理念和产品形态上快速步入数字化的全新轨道,以最快的速度引领未来青少年的阅读生态。
 
  深度融合
 
  报网业务一体化
 
  过去纸媒是主营业务,数字化新媒体业务是分支,而整体转型以后,数字化新媒体业务成为主营,纸媒业务是否应该摆到分支地位?如果这样来考虑,实际上还是“两张皮”思维。真正的报网一体化,需要以全媒体思维整合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从根本上打通内容生产的经脉,从根本上解决纸媒与新媒体“你是你、我是我”的“两张皮”问题。
 
  少年先锋报社整体转型,“第一刀”就指向了采编部门。作为纸质媒体的生产中枢,编辑部担负着报社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工作,而在转型后,它不再仅仅是纸媒的内容生产车间,而是报社全媒体产品的生产商和全媒体用户的运营商。坚持“内容为王”原则,以优质的内容,崭新的呈现形式,形成少儿精品阅读全媒体传播体系,让内容与技术共舞,使各自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现在,编辑部已成为报社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生产部门,不仅在2014年打造了1.5版本的纸质刊物,生产了可读、可看、可听的新版《少年先锋报》,还建立了9刊的微信传播矩阵,吸引了大量的粉丝群体。这些粉丝们将成为报社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产品——“赛乐阅读写作社区”的运营主体,在内容生产、线上线下活动组织、社区营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报社的整体数字化转型率先破冰。
 
  全报办网
 
  实行公司化运营
 
  在“立地转身”的转型过程中,报社将不再依赖于原有的事业单位结构,而是通过创新体制组建睿读科技有限公司,以报社投资的这一全资子公司为主体,实现全报的数字化转型。原来报社的员工,同时成为报社新媒体事业的开创者,不但是为报社的事业打拼,更是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家的才能和智慧。
 
  新成立的睿读科技有限公司,在人事结构、资源配置、经营运转上均按照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按照项目制经营,实现从创意到产品的一站式孵化。让报社员工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人翁,让每个人都深度参与到数字化业务中来,既减少了转型的成本,又加快了转型的效率。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睿读科技将在适当的时段吸收社会资本和股改,把每个员工的主人翁身份落到实处,把“人才”这一企业最大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限。
 
  因网而生
 
  把用户思维发挥到极致
 
  《少年先锋报》的数字化转型融合,创造性运用移动互联网,将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因网而生,是全报社的“向心力”。
 
  一方面,报社每一个部门应该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出发,思考本部门的业务如何与赛乐阅读写作社区相衔接。另一方面,因网而生从根本上讲还是因用户而生,要把用户思维发挥到极致。互联网企业,读者变用户,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用户与读者之不同就在于,他们在享受你服务的同时,更参与你的生产过程,是为你的事业贡献力量、为你的企业带来价值的核心资源。
 
  读者变为用户,意味着传统编刊活动的终结,却是为用户服务活动的开始。用户将通过报社的各类互联网终端与编辑进行互动,对内容作出反馈,生产者和用户的交流源源不断,推动阅读内容不断丰富和优化。在内容供应和编排、美编设计,乃至各类活动的组织安排等流程中,用户都可以加入进来,用户之间各种创意的碰撞,将产生耀眼的火花。
 
  《少年先锋报》用户思维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正在打造的“读霸”传世经典名著数字化阅读平台。受火热的互联网脱口秀栏目《罗辑思维》《晓说》等启发,报社准备推出与经典名著配套的系列导读视频。但是,如果按照传统的照本宣科的导读方式,不可能获得用户的点击率。通过反复与一批批“90后”“00后”孩子进行座谈,我们了解到当下青少年人对经典名著最真切的需求点,找到了内容的引爆点,同时邀请用户作为特约撰稿人,参与产品制作全过程,导读视频样片制作十分成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5年,是少年先锋报社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媒体融合的攻坚之年。报社将以赛乐阅读写作社区为核心,开发3~5个高品质、有影响力的数字化项目,用好国家支持数字出版和媒体融合的政策红利,打造中国少儿媒体数字出版产业高地,力争实现报社数字出版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少儿媒体数字出版产业增长速度,为青少年成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