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李云: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有必要解读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涵,分析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智媒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积极影响,探索智媒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多重路径。
【关键词】智媒时代;新技术;中华文化;走出去;路径
我国针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其中大部分的截止时间是2020年,如《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2012—2020年)》《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如何制定下一步规划?笔者认为,应“文理结合”加以考量。“文”即文化走出去本身的表现特征,包括现有规划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等,这里要重点考虑当前世界政治和经济环境变化给文化走出去带来的影响;“理”即把新技术作为制定下一步规划的重要立足点。5G、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正在席卷全球,智媒时代已经来临,不为过地说,任何领域都要思考新技术对其带来的影响,文化走出去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智媒时代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以及智媒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多重路径。
一、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理论内涵
中华文化走出去,即通过对外文化宣传、交流和贸易等途径,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进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1]虽然从定义上看中华文化走出去属于文化对外传播的范畴,但实际上却没有丝毫侵略的意味,这是由中华文化的某些属性决定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儒释道”精神为代表的学说理念,如不争、与人为善、自强不息等,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我国制定的相关国家战略大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属性。比如外交工作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不争属性。我国早在1953年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外交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同样,中华文化的不争属性决定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发声而不是教化,是宣传而不是霸权。发声是为了增进相互了解,宣传是为了对外合作交流,这就决定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与西方某些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是截然不同的。
中华文化走出去作为对外文化工作,一是要服务于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二是要服务于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即外交大局。服务于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首要目的,后面会进一步论述,这里重点阐述服务于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这是我国当下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最高层面的外交战略,是一种既有终极意义又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伟大科学构想,代表了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发展理念也直接决定了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注重的是文化尊重,而不是文化强权。
二、智媒时代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
所谓“智媒”,即以新技术为基础,万物智联、万物皆媒,机器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完成内容生产、分发、交互、消费,并实现人机合一的媒体形态。[3]在这个媒体形态里有各种关于新技术的关键词,比如5G、8K、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混合现实技术(MR)等。基于媒体发展与文化传播的密切关系,智媒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有以下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积极作用。
1.拓宽对外传播渠道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4]从这个理论看,智媒带来的世界互联互通将人的感觉和感官在世界范围内无限延伸,这种延伸将突破文化对外传播在相关现实层面受到的阻碍,在物理层面直达目标,从而建立一条比线下渠道更宽广的线上渠道。在具体实践中,智媒时代带来的我国网络贸易平台和网络视频平台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渠道。新渠道与现有渠道相辅相成,有效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随着智媒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通过线上途径走向世界,世界各国人民也将通过网络平台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在网络互动中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2.推动传播体系建设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传播体系建设在提高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外传播体系建设,在大的层面是指由中国图书走出去、中国学术走出去、中国媒体走出去组成的三位一体传播体系;在小的层面专指中国媒体走出去范畴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无论从哪个层面看,由于技术与媒介间的关系,即现代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带来了媒体和传播的发展,导致了媒介形态与传播能力的升级迭代,智媒对传播体系建设的影响都最为直接,这种影响会随着5G、8K、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3.创新产品展现方式
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产品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文化交流活动中的文化产品;二是对外文化贸易中的文化产品。前一类主要是通过相关文化产品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智媒中的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混合现实技术(MR)等新技术在历史虚拟空间建构上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后一类的文化产品虽然具有价值属性,但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对外文化贸易中的文化产品价值与产品展现方式密切相关,产品的展现方式在早期大多由研发团队的创作水准决定,现阶段更多体现在基于新技术的产品开发和展示上,这种影响正逐步从与新技术密切相关的数字产品领域扩大到传统文化产品和特色产品领域,快速地促进了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三、智媒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分析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从国家层面统一部署,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政策支持体系、重点任务和工程以及实施路线图,解决了困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率先垂范,通过国外和国内外事场合阐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内涵、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使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正逐步从国际事务的参与者成长为国际秩序的建构者,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文化。虽然上文提到的有些工作还进展缓慢,但计日可期的是,我国终将拥有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国际影响力。如何通过智媒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笔者认为,基于我国目前已经走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前沿的事实,应将新技术的优势尽可能应用到相关领域。具体分析如下。
1.将新技术转化为能力
2020年年初,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突然发生。我国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首的各级各类媒体在这次事件中的优异表现助力了我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向世界真实地展现了我国的大国能力和大国担当,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有力地回击了一些对我国极不负责任的过激言论,这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媒体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多年来形成的“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当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有理说不出,说了也传不开”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因此,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工作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5]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各级各类媒体应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将现有的“新技术+”变成“新技术”,在数据获取、内容生产、内容分发与传播、内容审核与检测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能力。
2.将新技术转化为内容
由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无侵略性,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等的统筹下,更多凭借的是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大国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这种吸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家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从中国得到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是文化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不同文化的吸引;三是民众需要,世界各国的民众被大国崛起之路吸引,渴望了解“中国梦”,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更是世界目光被吸引的原因之一。从我国的移动互联走向世界,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美国制裁下的强势表现,再到我国青少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当前新技术正在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下一步还应继续发挥其优势,将新技术打造成我国在文化走出去中的一个内容品牌。
3.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还比较低,这与缺少“拳头”产品有关。从现有的各种对外文化产品看,游戏类产品在国外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发展势头迅猛,而且作为数字产品其受新技术的影响发展空间巨大,有望成为“拳头”产品。腾讯公布的2019年四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腾讯网络游戏收入达到1147亿元人民币,2019年第四季度腾讯海外游戏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占网络游戏收入的23%,而目前全球前十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游戏(按日活跃用户数计算)中的五款均由腾讯开发。[6]如何保持这种势头进而将游戏打造成我国对外文化产品的品牌,5G、VR、AR以及8K等新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我国应该不断增加在游戏内容和形式上的新技术输入,增强游戏的可视化、交互性及沉浸式等体验感,使其成为全球游戏行业的标杆。另外,我国游戏的海外用户群体以青少年为主,可以将文化植入游戏中,把游戏产品打造成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从长远角度看,这些用户都可能会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力量。
四、结语
从“文理结合”的角度考量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中华文化精神。本文意在“点题”无意“破题”,所以并没有把过多笔墨放在新技术在文化走出去领域的具体实践方案上。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华民族终会迎来伟大复兴,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人走出国门,届时中华文化走出去也会从“术”的层面达到“道”的层面。
注释:
[1]曹光章.新时代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进展[J].北京党史,2019(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智媒时代大布局[EB/OL].https://www.sohu.com/a/283606636_268628
[4]李彬.传播学引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
[6]腾讯2019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15.8亿元同比增长52%[EB/OL].https://tech.sina.cn/2020-03-18/detail-iimxyqwa143409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