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办的2020北京文创大赛系列活动“文创云市集”,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中传知行书店·新华尔雅书房开展了一场品位与科技兼具的直播大卖。
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北京高校封闭,但校园书店却没有停下阅读推广、文化传播的脚步,它们通过云端活动、在线购书等直播、电商模式继续为师生提供服务,中传知行书店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回顾中传知行书店开业近一年来走过的路,也能看到,它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一直努力着。
青春在这里沉淀
自中宣部等11部委明确振兴实体书店的各项政策举措推出和教育部提出“一校一店”的指导精神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就在积极谋划开办一家具有校园特色、彰显学术渊源的校园书店。2019年9月23日,中国传媒大学委托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与新华书店总店联合开办了中传知行书店·新华尔雅书房。一个书店,两个名字,这既是如今年轻人喜欢的“联名”潮范儿,又将学术出版与中国知名书店品牌进行了有机结合。
在节奏高频、娱乐至上的时代,中传知行书店像是一股清流,在中传的核桃林里涤荡,在白桦树间发芽。
中传知行书店坐落于学校北门东侧,校园宿舍楼一层,紧邻朝阳路,既是师生出入校门的便捷之路,又毗邻人口密集的社区,兼顾了校内服务和社区阅读。
店内,中传标志性书架的独特展陈,多个舒适角落的氛围营造,让师生沉浸其中。大家不仅愿意坐下来读书品茗,更愿意拍照打卡,留下他们与书店的故事。书店开业不久,就迎来了由梅婷、陈建斌主演的电视剧《我如果爱你》取景拍摄,这使得书店成为校园网红打卡地之一。
下课后,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前来,捧一本好书,品一杯咖啡,借着窗外灿烂的阳光和婆娑的树影,悠然地沉浸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里。青春,好像就应这样,在时间的流转中慢慢积淀、向阳生长。
书香混着咖啡香
书店面积不大,400平方米有余,设有3间独立书房、书架区、文创区、咖啡休闲区,并连接着一个别有洞天的“书籍隧道”。这个“书籍隧道”可有点来头,它原本是校园内一个弃置不用的旁门,书店入驻后,才绘就图书的墙画。从简装饰,摆上桌椅,学生们的社群活动就热热闹闹办了起来。甚至有些学生间的集市活动常驻这里,白衬衫、红裙裾、读书会、咖啡香,“书籍隧道”渐渐勃发起青春的诗意,通往未来的时间仿佛都在这里停步了。
论起书香来,这家小小的书店以中国传媒大学优势学科的学术著作为主要品类,力求将国内外深厚、新颖的传媒学界著作收罗一起,特别集中展示了中国传媒大学著名学者及该校出版社的作品。
书店与韩国咖啡品牌Hollys联手打造的“校园书咖”,可谓是书香和咖啡的最佳伴侣,伴着书中深沉的智慧,品着香味醇厚的咖啡、美食……重要的是价格也亲民。
中传知行书店环境简约、清新。每当夜色降临,书店朝阳路一侧的暖黄色灯光透过格子落地窗投射出来。橙黄色的玻璃房子,在暗夜里明亮温暖,为读者点亮了心灵的明灯。
书店以“弘扬青春正气、新锐大气活泼、创新融合发展、文化业态多元”为经营理念,依托高校特色和新华书店优势,探索校园书店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书店运营者深知,要在图书选品上多下功夫,为了造福一方学子,一定要做好传媒、影视、播音主持、动漫等中传优势学科的优秀作品的收集、展陈和阅读服务。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是中国传媒大学治学育人的校训。中传知行书店定位于服务学子、知行合一。虽然小小的书店运营的时间还不长,但它信心满满,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传媒类学术书店。
提供各种新体验
“克勤于邦,止于至善”是新华书店总店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新华书店总店以红色文化央企的品牌力量,赋能中国传媒最高学府的校园书店,帮助师生打开知识世界的大门。新华书店总店首开以互联网技术升级校园书店业态的先河,让师生获得更加便捷、舒适的图书购买体验。具体做法是,总店将新华书店网上商城、全国大中专教材网络采选系统引入中传,落地在这家校园书店内,通过独特的网络发行平台与服务能力、线上全品类与线下体验店的有机结合,为师生提供O2O新零售的全新体验。
中传知行书店不仅立足校园,更想放眼社区。书店以公共文化资源升级校园阅读服务,通过与朝阳区图书馆“城市书屋”的合作,对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首都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的百余册社科类新书馆藏引入书店,让师生足不出校、社区读者在家门口就享有优质的书刊借阅服务,此举打造了立足高校、服务师生、辐射社区的独特新型阅读空间,为师生及周边读者提供了北京最具实力的图书通借通还和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北京阅读季·大学生阅读节的活动基地,中传知行书店以高质量的学术和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体验,成为中传师生除教室、宿舍以外的第三空间,成为中国传媒人的公共书房和学术家园。
书店计划在未来多举办各种活跃师生文化氛围的活动,包括校内导师工作坊、领读者计划、实践工作坊等,为老师提供课堂外的讲台,为学生提供教室外的课桌,让同学们在书店内体味尔雅书香,实现知行合一、行走天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