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赋予经典时代特征

2015-03-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王旭斌
 
  倡导全民阅读,不只是让大家多读书,更需要让人读对书,读那些对人的灵魂有滋养的书。
 
  那么,什么样的书才是对人的灵魂有滋养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应该大家都认同:体现民族精神和价值的经典才最有阅读价值。
 
  一个民族的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长存着不灭的浩荡正气、卓越的思想见识、闪光智慧和美好情感,能为建构我们自己的精神殿堂提供最丰富优质的材料、动力与启示。
 
  在全民阅读中推广经典,能对已逝的岁月、当下的社会和未来的时代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文学得到深层沟通,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
 
  阅读经典可以开拓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让人在浮躁的世界里保留一份豁达开阔的心情,纵使红尘纷扰,可求灵魂不孤。
 
  阅读经典可以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能够为灵魂接续文化血脉。能够让人从平凡走向卓越,做有魂有根的中国人。历史的长河中,万人诵读的经典是一个民族的魂。在经典阅读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
 
  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同行,就是追随伟大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我们养成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会别人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给我们指点为学和为人的方向。
 
  通过全民阅读推广经典,能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与人的本身素质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阅读经典可以使个人和群体、全民的素质共同提高。
 
  如何对经典重新进行新的擦拭打磨、阐释评估,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出新的光芒,这完全取决于我们今人的眼光和智慧了。
 
  让经典走出来。经典需要通过时代的提取,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来。大家非常熟悉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不仅电视收视率很高,出版的书也很受读者欢迎,几乎都是畅销书。可见,让经典走出来既是经典自身的渴望,也是大众的期盼。经典由于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带有时代的烙印与局限,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难免会受到质疑和重新审视。它们永远都面临着时代的选择、判断、确认和再选择、再判断、再确认,这是一个漫长反复而不会终结的筛选取用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时代的提取,赋予时代的精神,让经典为当下所用。
 
  让经典走进去。经典需要通过时代的解读,走进广大群众的心里。经典的传承需要适应时代要求,而通俗化解读,恰恰为其注入了时代的精神。没有通俗化的解读,经典将被束之高阁,失去其传承的生命力。把经典进行通俗化解读,以阳春白雪的态度、用下里巴人的语言出版面世,这样才能改变我们当今时代经典曲高和寡的现状,才能让经典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让经典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让经典走出去。经典需要通过时代的传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光是保护和传承经典总是被动的,处于守势,相反,积极开拓创造,努力超越,让经典增强娱乐性,融入时尚元素,以现代的眼光和理念装帧设计,打造新的经典。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向苏叔阳颁发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时说:“《中国读本》是了解中国的一扇窗,要了解中国,就要读《中国读本》。”
 
  把中国故事讲好,不仅讲给中国人听,还要讲给外国人听。对接互联网技术,以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传播,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杰作佳酿,为世界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力量和信念,那才是更有意义的事。
 
  (作者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