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编辑如何看大样

2015-03-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董利斌
 
  对于过程如长跑般的编辑出版工作而言,图书付印前的看大样,很多时候很多人感觉它是一种麻烦难耐的“负担”。尤其是封面大样,校次不像内文那样充足,大样不像内文那样全面,偏偏在这些地方,有许多补充性的内容,这些地方也是读者选购图书前“随便翻翻”的重点,一旦出错,读者对本书的信任度立马会打折。
 
  内文五注意
 
  注意一,检查三校样上标示要改的地方,是否按要求改过,是否改得正确,有没有因为改错而带出新错。
 
  注意二,重点检查目录,看三校样上的目录文字与正文里的目录文字是否一致。这点上容易出问题,因为有时作者在校样上改字词,然后自己交排版处修改,此过程中最容易因作者思虑不周,只改了正文而不同时修改目录中的相关地方。
 
  注意三,图书附件。看扉页上的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有没有错。看编辑委员会的人员名单,此处如果没把握,请作者或者主编逐一核实即可。
 
  注意四,请作者一起来核校书稿“参考文献”与“鸣谢”里的图书、期刊及相关作者名。尤其是那些英文名称。
 
  注意五,作为编辑,还要特别注意页眉页脚上的文字。这些地方一般要考虑到书名文字是否与最终定名一致,篇章名是否与显示的章节一致。跨越文字内容的篇章名如果不一致,虽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至少显示编辑工作不尽心。如果是书名没与最后定名一致,则至少一半页码上会出现这种“错误”的书名,引发作者的反感与读者的不信任。现在很多图书都以图片作为页眉页脚处的装饰,运用之初,就要考虑到开本的大小、图片面积大小,图片要多大灰度才能既好看又不影响页眉页脚单元文字的清晰突出。如果是彩色图书,尤其要注意彩色大样与设计时的想法是否一致。
 
  封面四留心
 
  留心一,书名、作者(主编)名、封面题签者名,还有那些以机构为主编的名字都要检查。一般来说,这几项均会出现于封面、书脊、版权页。如果是大型工具书或者中型资料型图书,其作者以编委会和主编的形式表现,都还会在正文(一般在扉页背面)里再出现一次。如果交稿时作者对这些编委人员名单没能统一,后来有所变动,那就要重点检查,看后来陆续增补的人名是否在各处都一致。
 
  留心二,书名最容易在各种丛书上出错。丛书各分册间为相互宣传,可开列丛书书名于各书之封底或者勒口上,但如果各分册书稿编辑间互不通气,无人总负责,则极容易出错。这时,就要有一个人专门来负责此事,要把丛书各书名详细开列出来,并把对应的作者名核实无误,并附以合适的标题(广告词)以文本形式交给排版人员。如果是在丛书各正文的末页出现,相对容易,生成一个黑白页顶多套个花边框的文件就行了,然后把校样交丛书各分册编辑使用。如果是放在勒口或者封底上,这就是彩色印刷,格式上也要相对统一,设计人员拿到的文本也要统一,这样可以避免各自为战造成错误。
 
  留心三,容易出的问题在于作者简介和封面题签上。有的作者比较随意,信手写一个便笺,一百来个字,就把自己的大半生描绘出来了,后来想想不对,再打电话要求编辑加一些字;有的作者会在设计人员处看到这些材料,有想改就改的冲动,这就造成一个职责不清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编辑自己心里要有数,最起码,最后的大样,哪怕是黑白的大样,都要请作者过目;如果作者不方便看,则应以电子邮件发个图片,请作者以电子邮件形式同意(或者出具具体修改意见)。
 
  留心四,书号。这是一本书的身份证,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数字链。无论是前面一组代表出版社的数字还是最后的校验码,一个字也错不得。书号在封底上以条码方式体现,多数情况下,这个条码图形由封面设计人员掌握,如果封面设计人员拿到条码图形第一时间没有输入,或者把此工作转交工厂制版时最后处理,会因为各自电脑里储存同类图片太多而误操作——封底有条码却不是责编要的那个“唯一”。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出版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