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美食文化。从著名的满汉全席,到知名度较小的市井小吃;从上海的甜点,到青藏的酥油茶;从北京的烤鸭,到云南河口的小卷粉……无不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就像电影《美食总动员》里描述的那样,美味的东西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像置身于温柔的梦;也可以让我们找回从前美好的记忆,找回那些丢失的东西。
美食图书刚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本版特邀请3本饮食类畅销书的责编,让她们道出那些记录美味的故事。
网上遇到巧厨娘
□周鸿媛




畅销密码
想读者之所想,有图有真相,来自于网络“大V”毫无保留、最贴心的下厨经验分享,帮助读者少走弯路零失败,轻松烹制健康美味。
“巧厨娘”系列图书这些年来一步一步,积少成多,从畅销单品逐渐做成有规模效应的产品群,形成全国美食类图书颇有“读者缘”“经销商缘”的图书品牌,并成为青岛出版社一类版权资产和拳头产品。现在的“巧厨娘”,从2011年最初的2个品种,到现在已经走过快4个年头,出版的品种也增加到25种,累计印数200万册,码洋超过5000万元。
偶然发现好选题
初识“巧厨娘”还是在2008年前后,我在编辑稿子时用百度查询“糖醋排骨”这道菜的做法,不知怎么左链接右链接就链接到了搜狐美食博客,我惊喜地发现了史上堪称讲解最详细最明白的“糖醋排骨”的做法。从如何选购排骨,如何清洗到每种调料的精确用量及放入的先后顺序,精确的烹制时间,何种状态出锅都有清楚的步骤图文展示,作者真是“啰嗦”到了极致,即使从来没有做过这道菜的人看了这个介绍都会有下厨房亲自实操一番的强烈愿望。这个博客就是“圆猪猪的美食厨房”。
那段时间出版的美食图书,都还停留在“盐、酱油和醋各适量”的简单介绍层面,因为当时出版大众菜谱的作者多半是厨师出身,在他们眼中所有的烹调过程都是那么简单,因此往往简单几句话加一道菜品成品图就完成了一道菜的制作,但是却忽略了很多初学者对于“少许盐”“适量醋”等模糊用语的排斥。
如果能把我们的美食图书作成这样超级详细的讲解,应该能受到像我这样“厨房菜鸟”的欢迎,我马上像发现宝贝一样和“圆猪猪”取得了联系。更加让我惊喜的是,联系上“圆猪猪”,我发现了原来这是一个“圈子”,通过“圆猪猪”的友情链接,我又结识了其他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如“蝶儿姐姐”“Candey”等。她们大部分都是非厨师专业的热爱烹饪的家庭主妇,她们把自己的下厨经验毫无保留地传达给网友,所有的原材料都有精确的用量,所有的操作步骤都用直观的图片和详尽的文字一一呈现,每道菜都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分享。而这些正是当时几乎所有的美食图书都不具备的卖点。
精耕细作“巧厨娘”
“巧厨娘”系列最先出版的两本书都是“圆猪猪”撰写的,一本是《巧厨娘家常菜》,另一本是《巧厨娘妙手烘焙》,从2011年5月出版至今仍然位居开卷美食排行榜前三位,成为美食图书中的常青树。我想,这些成绩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内容的详尽,作者对菜品的烹制过程和要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次,源于作者长期对于粉丝孜孜不倦的维护和耕耘。“圆猪猪”在自己的美食博客除了与网友分享自己的下厨经验之外,还非常耐心地回答来自诸多网友的提问。有时候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她都要反复试验和操作,直到自己把问题解决了,然后再给网友一个满意的答复。这让“圆猪猪”的粉丝群越来越壮大,并且都是她的铁杆粉丝。大家都亲切地叫她“猪猪姐”“猪猪老师”,老师出书,那是一定要捧场的,而且还是超级实用、超级贴心的好书。
最后,“巧厨娘”系列从排版设计到结构安排上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考虑,一步一图让读者一看就懂,每道菜品的小贴士能帮读者发现制作关键,减少失误。菜品图片无论在色彩、层次和清晰度上都做了专业的色彩管理。这里小小地透露一下,《巧厨娘妙手烘焙》的封面曾经几易其稿,最后我们亲自去制版厂与高级色彩管理师调整了整整一天,封面中那个诱人的黄澄澄的面包先是更改了盛器,替换了背景,然后处理了面包的色调和质感,坚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快速跟进规模化
“巧厨娘”第一、第二本书的畅销,让我们欣喜不已。正当我们还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出版社领导当机立断,给我下达了最新指示:“马上带领团队跟进‘巧厨娘’产品”。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手里还有其他“巧厨娘”的资源,并且编辑们当时还有一套原创菜品新书选题,得到领导指示的编辑团队灵机一动,不如把这系列书都改成“巧厨娘”吧,又快还有规模。这样,我带领整个部门编辑们把“巧厨娘”作为一个重点项目,大家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巧厨娘”第一季就这样在2012年1月诞生了。这个系列共有6册,其中只有一册是来自于面点达人“蝶儿姐姐”的《巧厨娘花样主食》,其他5册都是我们拥有自主版权资源的原创菜谱,我们为它们统一设计了一个巧厨娘卡通形象,让它们顺利搭上了“巧厨娘”系列热销的顺风车。
……
4年来,“巧厨娘”队伍也由最初的“圆猪猪”“蝶儿姐姐”两人发展成由“Candey”“蜜糖”“Nicle”等众多网络“大V”加盟的团队。像“圆猪猪”“蝶儿姐姐”这样的“资深巧厨娘”,已经连续出版了多本图书,我们将她们的作品精选后出版的“巧厨娘一本全”合集也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作者系青岛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副总编辑)
菜谱书为什么卖得这么好
□翟燕




畅销密码
“1288”可以说是轻工社菜谱的精华选编,从选菜到框架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当然畅销书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没有这些基础,终将是昙花一现。
前几天,出版社主管发行的社长问我,“你说‘1288’为什么会卖这么好?”我这还没开动脑细胞琢磨答案呢,负责当当网销售的发行同事已经蹦出一句:“这书就是个传奇!”
这个传奇就是《家常菜精选1288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的一本菜谱书,在轻工社大家都喜欢简称它为“1288”。
怎么就是个传奇了
“1288”自上市后销量就一路飙升,2006年10月20日上市,到2007年4月4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共印了7次,累计印量达95000册。到了2010年开始慢慢淡出地面店时,销量已近40万册。不过这还没有结束,当当网店又接过了热销的接力棒,从上架至今,已经累计销售20余万册,近几年一直排在当当网美食总排行榜前3名,近两三年每年都有3万多的销量,而且越卖越好,已经成为了当当网终身五星图书。
在2007年4月的国际美食图书大奖的评比中,“1288”获得了国际美食图书协会颁发的“最易操作美食图书奖”,这一奖项是世界美食类图书的“奥斯卡”奖。
从上市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此书销量累计60余万册,对于同质化严重的饮食类图书市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传奇。
传奇不是随便给的
为什么能卖这么好?很多竞争对手和经销商在问,我们自己也在总结经验。其实当初在策划此书时,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同类书了,而且有些价格比“1288”还便宜。我们既不占先也不占廉,怎么会异军突起呢?我们的答案就是“物美”。
在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后,轻工社编辑制定了以下策略:权威+精良+良好的性价比。我针对此策略又提炼出以下卖点。
突出权威性:人无我有。当时的同类书,内容上基本无任何权威性可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我们邀请了我国权威的营养专家李瑞芬教授审稿。我们从后来书店和读者的反馈中看到这一点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促销作用。
菜品数量多:人有我优。同类书大多是1000例或1001例,也有1200例等,而我们将数量定在1288例,不仅在数量上略多,同时也很吉利,意思是一年12个月,月月发,很是博得国人的心理好感。
品牌的力量:此书出版之际也正是轻工社近几年打造的“现代人”品牌系列图书总销售量达300万册之时,所以我们在封面上醒目地打出“庆祝现代人食谱发行300万册”。
光说不练假把式
当然光有策略,没有实操也是不行的。
这本“1288”菜谱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是由编辑、摄影师、美编共同完成的,图片的构思由大家共同创意,背景、道具都是大家到处搜罗而来,这本书中有那么多道菜,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拍摄完成的,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而得。记得有一次拍摄书中的部分菜谱,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才拍完。
而真正开始编辑制作此书时,为了能赶上最好的销售旺季,这样一本300多页1000多道菜的书制作的时间并不长,从开始编辑到上市总共花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一本“快书”,要是平常一个编辑做怎么也要做五六个月。当时编辑部几乎调动了全部门的人员,除个别编辑手上有更急的稿件外,大部分编辑都参与了此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每人负责一个章节,需要统一、需要前后呼应的内容,提前说好,再由一名编辑专门负责整体图书进度,为了赶时间编辑们利用周末加班加点与美编一起调图调版式,临下班时校样来了大家也都不下班,等赶完校样才离开办公室。
好书带来热效应
图书上市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销量节节攀升,让发行部的同事们乐开了花,码堆,必须的!事实上,销量好的图书,你想不码堆,书店都不答应。全国各个片区的发行经理都像打了鸡血似的,热情高涨地推销此书,而此书的热销还带来了另一个巨大的“热效应”,就是带动了轻工社其他图书的大量回款。
当地面店的销售接近尾声时,网店上的热销才刚刚开始。2010年的时候,网店的整体销量还没现在这么大,那时更多是试试看的心态,地面店基本不卖了网上才开始大量发货的,销量也曾下滑过,后来出版社与当当网签了独家,换了单品页,申请了好位置,经过发行人员的不懈努力越卖越好,现在我们打算开始在天猫力荐,希望继续延续它的好销量。
一本好书、畅销书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仅给编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也为社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后续我们又推出了《家常菜精选1288例II》《营养家常菜1288例》,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作者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美食营养编辑部主任)
早餐书也可以传递情感
□王巧玲




畅销密码
每道早餐的开头都用一句清新的话语引导,比如,“花儿绽放的早餐”“小刺猬叫你起床”等,这些标题的加入,让整本书变得温暖了很多。
《hello,早餐》是我做过的书里面销量最好的,这本书3年来一直高居各大网站的美食书畅销榜,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美食板块的上升。很感谢本书作者子瑜妈妈和《hello,早餐》,不仅是因为给我带来了意外的喜悦,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制作过程让我收获了成长。
纠结作者助我成长
本书作者子瑜妈妈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她也是最令我困惑的一位作者。作为一个年轻的编辑,我其实是缺少沟通技巧和换位思考的耐心的,自己也会有很多的困惑,我是不是过度武断了?我是不是过分地迁就作者了?编辑《hello,早餐》时成了我最郁闷的一段时间。但是也是在那段时期,我成长飞速。
其实跟子瑜妈妈的合作,开始于更早的时候,那时我还是刚进出版社的新编辑,而子瑜妈妈还不是人气高涨的名博主。我在一个论坛偶尔看到了她的美食帖子,慢慢地,成了她的粉丝,追着看她的帖子,然后自己回家尝试着做。一次在与同事的闲聊中,同事建议我以此出本书。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跟科室主任商量。没想到,主任很支持我。于是就有了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套美食书——“我的食尚主义”系列。这套书的上市,恰好赶上了美食博主兴起的热潮,在当时也算是个小小的成功。
闲聊中聊出好选题
《hello,早餐》这个选题来源于我跟作者的一次闲聊。子瑜妈妈积累了很多主食的素材,问我可不可以出一本书,我说可以。和所有的新编辑一样,一开始,我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的。作者认为一本书与其他书不一样就在于版式和装帧,于是所有的压力都放在美编身上了。那个时候我一遍遍地与美编沟通,没想到一个个方案都遭到了作者的反对。那时候,美编被我缠得没办法,我自己也着急上火。唯一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回想我的整个做书过程,我一直在问作者要什么,一直在希望美编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版面,忘了问自己要做一本什么样的书。我那时还没有深刻理解做书要围绕书的特质来做,而一本书的特质一部分是作者赋予的,另一部分是编辑打磨的。
编辑如何来打磨一本书,首先需要对这本书进行严格的定位,还需要与作者进行深入的交流,根据作者所擅长的和目标人群的喜好、品味来做。记得有一天我问子瑜妈妈,你微博里的粉丝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她说是孩子的一日三餐,特别是早餐,最让人头疼。于是我们的主题从主食变成了早餐。当时,我没有觉得这会是一本畅销书,就是觉得这个主题是读者感兴趣的选题,值得一试。我也暗暗下决心要有一个突破。
书中展现暖暖爱意
我重新仔细构想,看早餐书的很多是妈妈,因此要做一本有浓浓爱意的美食书,需要有清新温暖的风格,其实爱意应该通过文字和图片去渗透,而不是用夸张的装饰去表达。子瑜妈妈的图片清新、明亮,应该突出这一点。因此,我跟设计师沟通,推翻了原先的设计,整本书采用简单、清新的版式设计,给人一种温暖、明亮的感觉,尽量弱化色彩对图片的干扰作用。我们选了清晰浅绿色的封面,封面上是一家三口的早餐,简单而充满爱。
在内文方面,美食书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一般只有步骤图和文字,市场上这样的书很多,但是能够让人感觉到传递情感的早餐书很少。而子瑜妈妈来源于网络,与妈妈们在平时经常交流,她有着先天接地气的生活气息。因此,我说服作者对构架进行了调整。细心的读者会发现,《hello,早餐》每篇的开头都会有一段子瑜妈妈的独白,而这些独白,有些是做菜的经验,更多的是子瑜妈妈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场景,正是这些场景的累积,会让那种妈妈对孩子的爱,无声地表达出来。
(作者系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