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占英
欣闻人民出版社利用“互联网+”思维出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很为出版人赞叹。令笔者赞叹的不只是人民出版社的创新思维,不只是其方便读者的意识,更主要的是其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互联网对于出版人而言,是新生事物,而要把互联网这个工具用好,把“互联网+”后面的空格填写得生动精彩,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实践精神。
确实,“互联网+”思维,作为新生事物,在没有间接经验可循,没有规律性的真知灼见被总结出来的时候,先实践者难免会遇上更多的失败,面对更多的困难,也许还会有较大损失。但是,相信在“互联网+”思维的尝试中,失败的教训会和成功的经验一样,使出版人能够理解贯穿整个互联网和出版事业内部的东西,也就是规律性的东西,促使出版人更有把握地进行更广泛的“互联网+”的尝试。大凡在社会的变革期勇于吃螃蟹的人,只要坚持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最终都能走得更远,也走得更稳。
毛泽东在《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中告诉我们,“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他还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所以,出版人对于几乎没有间接经验可循的“互联网+”思维,就要通过实践开拓新的发展天地。比如,出版语言学习读物,可以尝试通过扫微信听MP3示范的方式;出版儿童读物,通过扫图片,看到虚拟增强现实动画,就“互联网+”了;出版农技读物,可以通过扫微信,查看果树剪枝技巧,也“互联网+”了……
在此,笔者呼吁出版人在“互联网+”的道路上,通过感性的实践,去达到理性的认识,再通过理性的认识达到更深刻的感知,上升到新的认识,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