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试论面向工程师的科技图书策划

2020-10-02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刘皎:电子工业出版社

  【摘 要】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所产生的新应用已日益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分析面向工程师的科技图书的特点,总结了科技图书编辑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图书市场中把握机会、捕捉选题、超前布局,出版优秀作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关键词】科技图书出版;选题策划;双效统一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新技术日新月异,令人应接不暇;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人们时时刻刻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中。面对这样的快节奏,科技图书编辑,尤其是面向工程师的科技图书编辑如何才能把握要点、策划佳作,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笔者从自己的图书策划经验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为做好知识服务、完成“双效统一”提供一些建议,以期与同行切磋,共勉前行。

  1 面向工程师的科技图书特点

  与传统的科技类图书相比,面向工程师的科技图书具有以下特点。

  1)侧重实践,对工程应用的内容要求比较高。

  相比于科技类教材或者原理性的科技图书,这类书要求实践先行,理论性的知识可以点到为止即可。

  2)时效性非常强,写作、出版周期短,对作者、编辑的要求都很高。

  主流的技术从开始产生到普及应用,一般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过了这个窗口期,市场销量会明显看衰。

  3)作者资源紧张、产出高质量的内容相对困难。

  由于工程师大多工作繁忙,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写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要求编辑与作者共同做好规划,在出版流程上不断做改进,高效地输出内容。

  2 选题策划要点

  针对该类图书的上述特点,笔者总结了一些策划经验。

  2.1 保持好奇,快速更新知识

  编辑应该保持一颗永远好奇、热情的心,以兴趣驱动为内动力、积极主动地及时跟上新技术的发展,迅速掌握行业的各类动态。为了及时更新技术知识的储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参加该领域的相关专业会议,了解时下的技术热点和痛点。

  专业会议的参与者基本上就是该领域的从业人员,从选题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就是所出版图书潜在的作者人群或者未来的目标读者人群。编辑要到会议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由此总结出相关的选题点。笔者当年曾有机会与一些IT企业合作,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大家开始提及云计算一词,经过充分的调研后,一鼓作气策划了一系列与云计算技术相关的图书(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广闻博览,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科技图书编辑,必须随时关注业内的新闻,做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

  除了传统的技术博客、论坛以外,微博、微信公众号、Github、简书、知乎等都已成为技术新闻和资源的重要来源。编辑应善用这些资源,从中发掘机会。

  2.2 超前思考,提前布局

  超前思考是指在涉及与选题方向相关的技术领域,要从多种渠道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向和发展路径,预估下一个可能的热点,捕捉选题机会,提前布局,为未来两三年的选题规划打下基础。

  笔者在大数据技术兴起时,注意到“深度学习”正成为一个越来越流行的趋势。于是,笔者主动联系业内相关作者,提前布局并策划了《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解析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实践》等图书。新书一出,便赶上深度学习概念的小爆发,销量稳步上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3 抓大不放小,精准判断

  所谓抓大,是指要抓住选题的大方向,尽量少犯方向性错误;所谓不放小,是指不要忽略大方向中的尖、钻、精选题,要仔细评估,以免漏掉优秀选题。以笔者策划的《解析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实践》一书为例,该选题最早策划于2014年,语音技术的图书尚不多见,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评估该选题时,笔者列了好几条标准:时效性、前沿性、作者知名度、内容质量、专业性。经过一一打分,认为本选题时效性和前沿性较好,有可能成为未来两三年内的热点;作者是该领域的权威,本书的质量有保证;专业性相当强,读者群并不会太大。

  如果单从经济效益来评估,该选题风险较大。而其社会价值在于,尽管目标读者群基数不大,但是,有可能打造出本领域的标杆图书,不仅可提升出版社的品牌,而且对当时尚处空白的语音技术实践图书领域将大有补益。经过综合评估,最终决定出版。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不放小”是对的,本书自2016年年中出版以来,恰逢语音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工程界之时,本书的权威性令它成为工程界该领域从业人员几乎人手必备的宝典。

  2.4 保持开放,慎重说“不”

  编辑最基本的素养之一是要为读者考虑,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哪些内容是读者需要的,要保持完全开放的心态,容纳与自己的观点思路不完全一致、甚至相悖的内容。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以笔者策划的一本图书为例,该书是分析某大型IT企业的产品。笔者曾经非常纠结:本选题如果出版,岂不是替企业做广告?为了避免误判,笔者通过调研该产品的应用状况,了解到它在行业内有相当的应用人群,在本企业中也已普及应用,是工程师们日常使用的工具。于是仍然决定出版。事实证明,这本书的出版是符合读者利益的,出版3年多以来,不断重印,销量已逾万册。

  2.5 减轻作者写作困难,提高流程效率

  由于工程师大多工作繁忙,难有专门的时间独立完成写作,笔者曾尝试在保持内容高质量的前提下,帮助作者减轻困难完成写作。具体做法如下。

  1)提前准备写作模板。

  笔者一般会根据选题特点,确定好对应的写作模板,提前发给作者,让他们按照模板的格式来规划内容。这样,既可以使作者把精力集中在内容的写作上,也为后期编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要求作者提交写作样章,提前沟通。

  要求作者根据写作模板提交写作样章,提前与作者讨论,确定“可以”与“不可以”的界限,形成规范的指导意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确保后续的写作质量与效率。

  3)鼓励作者尝试多人合作。

  工程类的科技图书以应用实践为主,而很多技术的应用都是团队共同完成的,因此,可以鼓励作者以多人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写作,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多人写作时,编辑要充分做好组织者的角色,除了从时间上做好把控以外,对各位作者的写作质量,也要严格要求,不能为了图快而省事,拖了书稿质量的后腿,影响大局。

  2.6 及时推阵出新,满足市场需求

  除了策划新的选题以外,编辑还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请作者更新内容、推出新版。一般来说,值得出新版的图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前版已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好评,具有一定的人气。针对新的工程问题,读者需要更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二是,书中涉及的技术本身并不过时。但是技术上有新的版本或者在工程领域有新的应用。三是长销类的图书,时效性并不强。针对读者新的审美,需要重新包装,以符合当下读者的品味要求。

  及时推陈出新,还要把握“及时”和“出新”的时机,这里涉及如下三个面向的内容。

  第一,一般而言,不建议新旧两版在市场上并存,否则,不仅会令读者困惑,也不利于渠道的发行工作,影响市场表现。

  第二,“出新”要及时,要留意市场上的竞品种类与数量,留意图书销售的旺季和淡季规律,避免新版刚一推出就被淹没。

  第三,除了前面两点以外,“出新”还要能做到读者群的顺利切换,即前版累积的好评和人气,能成功地移植到新版上。这个时机的选取和书本身的特性也是密切相关的。比如面试类的书,建议在面试季来临之前“出新”。这就要求编辑和市场营销、发行人员密切配合,在“出新”之前,通过各类媒介做好新版的宣传工作,调动渠道的热情和关注度,成功完成切换。这部分内容较多,非本文重点,在此不深入展开。

  3 结语

  快速变化的科技图书市场、多媒体对纸质图书生存空间的挤压等等,均对科技类图书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倒逼”编辑在各个面向上不断创新、出版高质量的好书。而科技发展战略的不断落实,工程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也为科技图书出版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市场土壤,用心的编辑一定可以在这个市场中自如发挥,为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不断提供优秀的知识产品服务。

  参考文献

  [1]彭金平.浅析科技图书编辑的角色担当[J].出版与印刷,2018(2):53-55.

  [2]王敬栋.精品科技出版的路径探讨[J].科技与出版,2018(7):55-58.

  [3]林强庆,吴俊庭.从发行看科技类图书编辑工作的优化[J].现代出版,2018(2):52-53.

  [4]周蓉,王嘉.科技类精品图书的特征及出版的有效机制[J].出版科学,2018(2):36-38.

  [5]周蔚华.新时代优秀编辑的变与不变.[J].现代出版,2018(6):14-1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