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翻开《捧起希望》这本书——拍摄“大眼睛”的解海龙,有追求有故事

2020-10-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孙海悦
  《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新书发布会暨读者见面会现场,带来了一场有关希望与感恩的温情回忆。

  投身摄影50年不凡人生、希望工程30年纪实历程,都凝结在山东画报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一书中。10月11日,该书新书发布会暨读者见面会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温暖镜头讲述“希望”故事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清澈而渴盼的眼神,击中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乃至海外人士的心。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希望工程已援建希望小学20359所,资助学生逾617万名,培训农村小学教师11.4万名,募集捐款达162亿元。

  希望工程不仅是一个慈善项目,更是一项极具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民心工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山东画报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扶贫扶智主题图书《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该书已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在书中,解海龙用有温度的镜头,呈现了一个时代关于“希望”的故事,讲述了他30年如一日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人生经历,记叙了在希望工程救助下重新捧起书本的少年儿童的感人励志故事。该书不仅展现了解海龙的摄影理想,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领读者了解希望工程30年来的蓬勃发展历程。

  “三个关注”诠释摄影理念

  “解海龙是摄影人当之无愧的榜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说,正是解海龙促使自己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摄影人如何才能拿出真正的好作品。“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感受,需要产生想去表达的情感冲动,悟出一些高于常态的生活理念,对当下社会环境有一种理性的思辨,然后再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呈现方式去表达。”

  李舸说,30年来,解海龙始终没有放下希望工程志愿者的角色,并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在很多重大事件现场都能看到解海龙的身影:1998年1月张北地震、5月阿尔山大火、7月湖北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在《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作者之一、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王薇眼中,解海龙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摄影家。在拍摄希望工程的过程中曾被人误认为“坏人”,被一拳打翻在泥水里;他的“大眼睛”照片首开中国影像拍卖之先河,拍出28万元的高价,而他毫不犹豫地用这笔钱为西藏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心存善念、心有大义、用心摄影,用摄影“记录今天,告诉未来”。正如解海龙所说,一直以来,关注社会、关注命运、关注人生是他的摄影追求。“真正促进希望工程发展的,不只是我,更是我经过每一座村庄时,遇见的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那一个个打动我、让我热泪盈眶的人。我只是怀着尊重与感动,将他们忠实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正是他们,唤起了社会各界的爱心,进而推动了希望工程的蓬勃发展。”

  影像力量承载多重意义

  “解海龙是一团火,从里往外燃烧着,走到哪里,就把善良、希望和激情带到哪里。”李树峰说,《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以流畅的语言、直陈的方式,从摄影专业的角度,给予摄影人难得的实践经验、深入的本体思考。

  什么是影像的力量?在李树峰看来,影像的力量来自摄影的目的、摄影叙事的语态,也来自影像本身。解海龙的摄影,从来不是单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微妙感受,不是把自己当成俯瞰大地生灵的救世者,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和目光凝视着孩子们,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和亲和力。他对孩子们的瞬间体态、表情进行了颇具质感的呈现,使人们在无以言表的感受中体验着影像的力量。

  《捧起希望:解海龙自述》令中国摄影报社社长赵迎新爱不释手。她说,一本好书,潜藏着生动的社会体验、社会意义和精神意义的表达。“这本书不单单是解海龙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故事,还承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一个时代的印证,以及历史变革中一代人的努力和梦想。”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