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论责任校对如何做好科技类图书的整理工作

2020-10-29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王巍: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质量是图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亦是永恒的主题。科技类图书的整理工作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出版周期大大缩短,要保质保量地出版图书,必须对图书的整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图书整理工作对保障科技类图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责任校对;图书整理;图书质量;科技类图书

  作为一种重复使用和世代相传的产品,质量是图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亦是永恒的主题。出版社能否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质量是基础和保障。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更是品牌竞争的撒手锏。

  众所周知,校对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出版社、杂志社,区别于校异同和校是非的校对员,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且最终负责把关的校对人员称为责任校对,主要负责图书的整理工作。图书整理作为整个校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是集文字、学识、技术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不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肩负着图书出版前最后把关的重要职责,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相较于社科类图书,科技类图书的整理工作更加困难。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出版周期大大缩短,留给校对的时间非常少,要保证科技类图书的质量,并达到使其规范、实用、美观的目的,责任校必须更加重视图书整理工作,因此工作压力和难度得到进一步凸显。

  责任校对的图书整理工作看似简单枯燥,实则繁杂具体,涉及大量科技名词、专业术语、图表公式、符号,甚至英文、希腊文、正斜体等。不少图书还附有大量参考文献或索引,可以说包罗万象,繁杂程度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有20年工作经验的责任校对,笔者可以负责任地说,责任校对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稿件质量的关键因素。能够胜图书整理工作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知识基础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因为科技类图书的整理工作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责任校对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整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责任校对又是书稿付型前的重要把关人,对书稿质量负有很大的责任,要按照整理的基本内容,认真做好版式的规范和统一。因此,责任校对应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必须熟悉出版业务,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其次,必须熟悉电脑排版知识,了解本社图书的版面设计风格,帮助版式设计人员优化版面设计,协助排版人员处理排版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再次,必须熟悉和掌握科技类图书的基本内容和注意事项,对科技类图书整理过程中的规律和各类版式技术了如指掌。最后,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于版式复杂和排版质量不高的书稿,也能耐心细致地进行整理。

  此外,责任校对的图书整理工作是保障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体例

  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全书从头到尾查看一遍。在查看的过程中,按照原稿上标注的信息,核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占行是否统一;单双码书眉是否正确;标注暗码、背白、插页的页码;检查内封、版权页上的书名、作者名是否一致;检查引文、注文的格式是否一致,注文的顺序是否与正文中的注码相对应;检查数据、量、单位及英文正斜体的使用是否规范统一等。

  做好这项工作,有以下作用。

  第一,由于科技类图书通常字数较多,篇幅长,版式相对复杂,所以版面设计工作存在一定难度。设计人员在设计版式时难免出现疏漏,有时对书稿的相关内容、结构层次考虑不周,会出现全书版式不统一、体例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责任校对需要通过整理,弥补版式设计人员在这方面的疏漏。

  第二,在排版过程中,由于图表、公式过多,所以对排版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排版要在电脑上操作,书稿前后版式的规范性、统一性视觉效果,比校对人员在纸样上查看会差一些,因此许多排版问题需要校对人员通过整理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例如,表格的线粗细不一、图表不规范等,就需要责任校对进行技术整理,纠正排版存在的差错。

  第三,编辑加工书稿时,与校对人员的侧重点不同。编辑更关心书稿的内容、语法、逻辑和修辞,在增删字词的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导致序号不连贯,或者忽略字母的大小写、下脚标、正斜体、计量单位等,导致体例不统一、不规范等。责任校对在图书整理工作中,会根据稿件内容和工作经验,统一体例,使这些被忽视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充分发挥校对的独特优势。既弥补了原稿的疏漏,又改正了编辑工作中的错误。

  第四,由于科技类图书具有篇幅较长和校对周期较短的特征,所以稿件通常由社外校对公司分给若干校对员,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导致校对员难以对全书的字词、标点、数字及版面格式等进行统一。而且校对员在校对时,主要把精力放在校异同和查找错别字上,再加上校对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对版式的处理方法也存在差异,对字体字号、字母与符号正斜体等问题也不是特别了解,只会按照原稿校异同,如果编辑过程中有遗漏,校对人员一般也发现不了问题。因此,责任校对需要在整理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技术整理查漏补缺,使稿件更加完善。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科技类图书中字母、符号的正斜体运用其实有着一整套复杂的规则。《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一书中对此有详细的介绍[1]。例如,正体一般应用于三角函数符号、反三角函数符号、对数符号、希腊字母、罗马数码、化学元素符号等;而斜体一般应用于代表量(如x,y,z,a,b,c)、表示标量和算符(如f(x),dy)、物理量的符号(如P,V等)、化学中的深度单位(如N,M)、生物学中的学名以及表示单位代号的俄文字母等。此外,在科技类图书中,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也有不同的含义。比如“V”(体积)如果写成“v”(速度),或“t”(时间)写为“T”(热力学温度),意思就差之千里了。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可参见《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和《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这些都是科技类图书校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二、整理表格

  表格是科技类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科技类图书甚至整本书都是表格,整理起来非常困难。表格的位置通常随文排列,尽量与所述文字在同一段落,受版面限制,实在排不下时,也可排在距离文字最近的地方,方便阅读。排表格时应尽量保证表格完整,没有特殊需要,不要分割表格。但在实际工作中,续表、卧排表及和合表经常出现,给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下面介绍几种表格的常见处理方法[2]。

  第一,续表。顾名思义,续即接续的意思。上一面未排完的表格需接排到下一面,不论横竖、单双面均可。续表排表头,表头上方居中或居右排“续表”两字,表序和表题通常省略不排。整理时要注意表格的外框线是否均为反线,表格内空白处一般标有一字线,以示此栏数据为空。表格的单位通常排在表题后面,单位加括号。但当表内单位不同时,应标在表头栏内。

  第二,卧排表。即表头在切口,单双码均如此。卧排表内容较多的,同续表排法。

  第三,和合表。即从双页码跨到单页码的表格。表格的标题要跨面,排在两面中间,表格的行列要匀称,表注也跨面排。双单面接合处的栏线通常排在单面,即在后半个表的起首排一根正线。

  三、处理公式

  公式的排版应力求准确、规范、简明、美观,数学符号与前后的量符号之间要空开。无论直排还是横排,公式的主体必须排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能偏高或偏低,前后也必须对齐。公式转行时,运算符号应放在上一行的末尾,这样读者才能明白此公式没有排完。

  四、核对插图

  科技类图书除表格公式外,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插图。插图种类繁多,是科技类图书整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具有清晰、简明、直观等特点,所以在科技类图书中得到广泛应用。因为插图的标准较为严格,且社外校对人员不够专业,中国计划出版社要求稿件中的所有图表公式在整理时,都要对照原稿再校对一遍,包括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箭头、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数字。严谨的工作作风是质量的保证,在工程类图书中,不仅线条的粗细要符合规范,就连缩放比例和疏密程度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表格中正反线的运用也各有说法[3]。除此之外,线条过粗或过细还会对图表的美观造成影响。同时,还要核对每一幅图的序号是否与文字相对应,需要做到图文配合,以先见文、后见图为原则。如此反复,每一环节都做到位,才能保证读者看懂插图的“语言”,但对于责任校对来说,工作量巨大。

  五、结语

  责任校对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本领,对科技类图书的出版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出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多种校对方式并存,计算机技术在出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黑马校对软件不断更新,校对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也许未来的校对软件会更加优越,取代部分人工校对,但它终究不能完全代替人,图书整理工作更不是计算机软件可以代替的。可以说,没有责任校对就没有优质的图书,没有整理工作,图书就没有质量可言。图书的编校质量不仅关系到出版社的信誉,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水平。虽然科技类图书很少涉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它肩负着加强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科技和教育水平,让无数读者获得知识、积累文化的重要使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

  作为责任校对,我们应该主动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时代变化,掌握主动权,为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黎洪波.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修订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31.

  [2]沈浚成.校对手册(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1985:43-55.

  [3]建筑制图标准汇编[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2-1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