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试论书稿编辑加工技巧

2020-10-30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何章艳: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部

  【摘 要】编辑加工在图书出版流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也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编辑加工不仅能够消灭差错、弥补疏漏,提高图书质量,也展现了编辑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文章将书稿编辑加工归纳为5个方面,结合具体差错案例总结书稿编辑加工的技巧,以期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切实保障图书质量。

  【关键词】书稿;编辑加工;差错;技巧

  编辑加工是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经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的总称。编辑加工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编辑加工能够使书稿的内容更加完善,语言文字更加通畅,逻辑更加严密,材料更加准确,体例结构更加严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编辑工作谈谈书稿编辑加工的技巧。

  1 浏览全书,了解书稿体例结构

  编辑拿到一本书稿,不能急于开始编辑加工,而是要先浏览全书,了解书稿的大致内容和体例结构。比如查看书稿是否齐清定,通过前言、后记等辅文了解书稿写作背景,通过目录了解正文篇章结构,看书稿编写体例是否一致,书稿中是否有图表,图表是否规范,等等。这样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书稿的来龙去脉,对于后面如何编辑加工也可做到心中有数。以笔者编辑加工的书稿为例,浏览全书时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书稿辅文中有摘要、致谢,这显然不符合图书的写作方式,可建议作者将摘要改写为前言,将致谢改写为后记;有的书稿由几个人合编,编写体例不一致,如标题层级设置不统一,每一章包含的内容板块不一致;有的书稿中图表较多,存在图表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有的书稿中脚注、参考文献比较多,可以抽查几条,看看正确率如何。浏览书稿时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应做记录,以防后面编辑加工时遗漏了。

  2 推敲目录,优化书稿结构

  目录是书稿的重要部件,展现了书稿的整体框架。书稿的目录由不同层次的标题组成,它们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要能够反映书稿的主题内容。在对正文进行编辑加工前要先推敲这些标题之间的层级关系是否合乎逻辑,若标题内容不合理或涉及敏感内容的则应妥善处理,避免盲目编辑加工而做无用功。推敲目录首先应看大标题(篇名或章名)是否内容独立,是否能反映书稿主题内容,标题体例是否一致;然后再看大标题与其下面的小标题之间是否是包含关系,所有小标题内容能否合理论证大标题的内容。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目录中常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大标题的内容概括不了下一级标题的全部内容,上一级标题与下一级标题重复,标题体例不统一,标题中的序号层级混乱,等等。目录是书稿内容结构的体现,当中的不合理、不恰当之处应及时与作者沟通,相关内容或补充,或删减,以优化书稿结构,提高图书质量。

  3 通读全书,消灭差错

  3.1 语言文字差错

  书稿中语言文字方面的差错主要有错别字、多字、漏字、倒字,生造词,乱改成语,滥用网络用语,语法差错,等等。编辑加工中遇到生僻的字词要勤查,以防错改,生造词、网络用语必须处理。常用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通用规范汉字表》等可放在手边,遇到疑问随时查找求证,不能凭感觉随意改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积累经验,可将自己容易混淆的字词做个笔记,时常翻看,避免每次遇到都要去查工具书浪费时间。语法方面的差错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语句歧义、句式杂糅等,这考验的是编辑的语文基本功。简单句子中的语法差错容易发现,对于复杂的长句子就要学会提炼句子的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再看其他成分是否合理,冗余内容可以删除,多做“减法”。编辑主要和书稿打交道,想要高效率地处理书稿语言文字方面的差错,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功底,《现代汉语》《编辑必备词语规范手册》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很好材料。

  3.2 政治性差错

  书稿中常见的政治性差错主要有涉及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差错,涉及党政机构名称、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及姓名方面的差错,涉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方面的差错,涉及台湾机构表述方面的差错,引用国家领导人讲话、法律法规文件有误,等等。笔者在编辑加工中就发现有的作者将台湾、香港与其他国家并列,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名称中使用“中央”“国立”等字样,仍然使用“‘一带一路’战略”的说法,批判我国教育制度,等等。对于政治性差错,编辑一定要提高警惕,必须将其消灭干净,否则图书一旦出版流向市场,将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一名编辑,必须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大局意识,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清醒的头脑,对书稿内容严格把关;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关心时政,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做一个合格的“把关人”。

  3.3 知识性、逻辑性差错

  知识性、逻辑性差错在书稿中也经常出现。比如“康熙元年”应该是1662年,但写成了“1661年”;“明代徐霞客”写成了“清代徐霞客”;专业名词概念解释错误;总结说全书介绍了五种理论,但全书只介绍了四种理论;标题中是“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正文中介绍的是“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文说某种教育形式可分为三类,但后面只介绍了两种;前一句说“多元文化价值观”,下一句说“多元价值观”;前后内容完全重复;等等。这类差错有时不容易发现,编辑在通读书稿的过程中要联系上下文注意推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查证,非自己专业的问题应向其他专业编辑老师请教。

  3.4 人名、地名差错

  人名方面常见差错有:前后不一致,如前文翻译为“马卡连柯”,后文为“马卡连科”,前文为“吴淼”,后文为“吴森”;人名写错,如“范雎”写成了“范睢”,“茅盾”写成了“矛盾”;等等。地名方面常见差错有:使用的地名已经撤销建制,如“无为县”改为“无为市”后仍称其为“无为县”;地名写错,如“芜湖荻港”写成了“芜湖获港”、“安徽颍上”写成了“安徽颖上”、“上海黄浦江”写成了“上海黄埔江”等。对于人名、地名方面的信息,不熟悉的应核查,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中就有常见人名、地名差错案例,可翻看学习。

  3.5 引文、参考文献差错

  学术类书稿往往有很多引文和参考文献,一定要仔细核查,尤其是加了双引号的直接引文,从文字到标点符号都必须与原文一致。书稿引文、参考文献方面容易出现差错,比如直接引文差错,“人不知而不愠”写成了“人不知而不温”;说某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经核查出自《孟子·离娄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符合国标,参考文献中作者项、题名、出版者、页码等有误;脚注中标注的直接引文页码错误,查不到相关引文;等等。对于引文、参考文献的核查要不仅要细心,还要有耐心。若书稿中引文、参考文献太多,可抽查一部分,如果错误太多则应与作者沟通、退改,要求作者认真核查修改一遍,并将查到的文献截图或打包发过来以供核查。

  3.6 标点符号差错

  书稿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差错主要有:句号、逗号使用不当,该用句号的地方用了问号,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分号,概数中不该加顿号的地方加了顿号,省略号之后仍加“等等”,电视节目、期刊栏目等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了引号,课程、课题、会议、活动等名称不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了书名号,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等等。标点符号差错不是难点,编辑加工中多加注意一般都能消除这类差错。当然,前提是编辑要熟知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是标点符号方面的国家标准,讲解详细,还有大量案例,编辑人员应将其放在手边时常翻看学习。

  3.7 图表差错

  编辑加工时遇到图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图表是否清晰,图序表序、图名表名是否齐全,图序表序是否与正文表述一致,图名表名位置是否正确,图表在文中的位置是否是先文后图表,图表内容与正文是否一致,表内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图表本身内容是否合理,图表跨页、表格分栏排列格式是否正确,等等。图表内容是书稿的重要部分,但作者有时不懂得图表使用的规范,容易出现差错。我们在编辑加工中要对图表内容予以重视,严格按照图表使用规范来处理图表问题。

  3.8 体例格式不统一

  书稿体例格式不统一也是编辑加工常见的问题,比如论文集每篇文章体例不统一,有的标题用数字序号,有的用汉字序号;有的书稿由几个人合编,有的内容分章节编写,有的内容不分章节编写;书稿中注释方式不统一,有的地方采用脚注方式,有的地方采用夹注方式,有的地方采用文后注方式;符号、数字用法不统一,标题层级设计不统一,图表体例格式不统一;等等。一本书的体例格式必须保持一致,尤其对于丛书或者多人合编的书来说,统一体例格式尤为重要。一般丛书或者多人合编的书在组稿时就应给出编写体例要求,否则后期整理起来就很困难,退改也会给作者造成困扰。

  4 与作者交流,处理疑问

  编辑不能盲目迷信作者,而是要善于质疑,但要慎改,对于不确定的问题一定不能想当然地修改,以免将对的改成了错的。编辑加工中应随时做笔记,将存疑的问题记录下来,整理后和作者沟通交流,妥善处理。比如目录结构不合理、标题内容与正文内容不相符、前后内容矛盾、部分内容观点有误、图表数据有误等问题就需要请作者来处理。即使是确定有误的地方修改时也应告知作者,这一方面是尊重作者,另一方面也是让作者了解编辑的工作,了解自己书稿中的问题,为后面的沟通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编辑和作者应该成为朋友,工作中要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作品,多与作者交流,并与作者建立真诚的友谊,共同为提高书稿质量而努力。

  5 设计版式,发排书稿

  编辑加工后的书稿即将进入发排环节。发排前责任编辑应对书稿的开本、版式、封面、装帧设计等提出设想,比如采用哪种开本和版心,是否设计篇章页,章节标题如何排列、采用何种字体字号,书眉如何设计、放在什么位置,图表如何排列,辅文版式如何设计,封面设计采用什么风格、是否加工艺,装帧采用什么形式,等等。责任编辑要与排版人员和美术编辑充分沟通交流,提出的设想要切实可行,同时也要兼顾作者、读者的需求。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书稿编辑加工的重要性,拿到书稿不能急于通读加工,而应先从整体上把握书稿大致内容,了解其来龙去脉,推敲其目录结构,然后再通读全书,逐字逐句进行编辑加工,消灭差错。编辑加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技巧,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书稿负责,对作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另外,还要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编辑加工水平,切实保障图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艳宁.谈书稿中易出现的编校差错[J].科技传播,2019(1):173-174.

  [2]安蓼葭.书稿的编辑加工[J].新媒体研究,2017(3):110-111.

  [3]何晓红.科技书稿编辑加工技巧[J].编辑之友,2009(7):82-83.

  [4]蔡鸿程.编辑作者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